準備好去面對,傳染病更頻繁發生的未來。

圖/Pexels
圖/Pexels

文/比爾・蓋茲

  發現新病原,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WHO指出,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家已鑑定出超過1,500種新病原,大多發跡於動物,後來才傳給人類。

  古老的仍存在,就連大部分人都以為是古代才有的鼠疫,也仍未絕跡;WHO每年都接獲至少40起霍亂爆發的通報;在1976年和2018年間,共有24起地方爆發和一次地區性流行。如果把小型傳染病算進來,每年可能有200起以上的傳染病爆發。

  當一個地方的疫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打從開始研究傳染病以來,我就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這類影響呼吸道的病毒,因為傳播速度很快,也就特別危險。

  然而,我們正迎來一個全球發生率只會愈來愈高的時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都市化讓人類以愈來愈快的速度侵占自然棲地,與動物的接觸變多,病害也更有機會從動物跳到人身上,在最近30次無預警的疫情大爆發中,有四分之三都牽涉到人類以外的動物;另一是國際旅行愈來愈頻繁,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國際入境人次高達14億,而1950年時只有2,500萬。

  一般人很難想像疾病傳播有多迅速,大部分人都不曾遇過感染人數指數成長的例子。以伊波拉病毒病毒為例,2014年春天,我開始收到蓋茲基金會公共衛生組寄來有關疫病爆發的電子郵件,透露了不祥之兆。首先是在幾內亞共和國東南部傳出伊波拉病毒的數個感染案例;同年7月,病毒出現在首都柯那克里(Conakry),並跨越國界,在鄰國包括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在內的首都,也出現確診案例。後來病毒散播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七個國家,超過11,000人因此喪命。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會讓病患七孔流血,但由於這個疾病發作很快,而且會導致病患癱瘓,所以不會感染上千萬人。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就不一樣了。

  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新冠病毒也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變異株、突破性感染,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會有好幾波,也就是確診數又突然大增。從歷史上的疫病流行就知道,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但每回出現新一波疫情,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全球疫情再起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

書名:《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
作者: 比爾‧蓋茲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時間:2022年6月29日
  如何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威脅?我深信創新的力量。創新不只是採用新技術或研發新疫苗,也可以是新做法、新政策、新方案。說到創新,新技術不等同於創新,更需考量安全與效用,尤其是醫療相關領域的創新。

  我在這本書會深入說明如何掌握這兩大創新帶給個人、企業、政府的轉型契機。

●本文摘自 出版之《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疫情 伊波拉病毒 傳染病 閱讀風向球 天下雜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4/30國際珍奶日!台灣之光「手搖飲」到底是誰發明的?

引進「比人好用」的AI,卻因此解僱「真人」,是否合法?

壓力越大越得分辨它從何而來 避免自己陷入有害健康的循環

台灣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醫師點名NG飲食及生活習慣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