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領域必讀經典!《精實影響力》創新,才能改變世界

書名:《精實影響力》  
作者:張安梅 Ann Mei Chang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3月31日
書名:《精實影響力》
作者:張安梅 Ann Mei Chang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3月31日

第一本為NPO導入新創科技思維專書,社會創新領域必讀經典!

「不創新,就滅亡」,這不只適用於商業與科技領域,在社會公益領域也是最重要的關鍵指標。

《精實影響力》作者張安梅,前半生在科技產業推動許多重大創新變革,後來投身世界各地的非營利組織工作,因此得以用科技人的眼光,看見非營利組織的困境與特殊之處,提出一套名為「精實影響力」的創新方法,讓非營利組織得以跳脫傳統運作限制,加速創新、改善服務品質與擴大影響力,朝向組織目標邁進。(編按)

文/張安梅 Ann Mei Chang

我躺在小船頂,順著偉河(Ywe River)漂流而下,穿過兩岸茂密叢林,偶爾會看到佛塔金光燦爛,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前天晚上我抵達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不久前我才搭飛機飛過半個地球,又在大多沒鋪柏油的泥土路上顛簸八小時。我住的旅館雖號稱當地一流,但是房間薄薄的牆壁頂端距離天花板竟然還留有一英尺高的空隙。儘管前一晚聽著隔壁房客乾咳不得安眠,我還是熱切展開個人的第一次實地考察,見證全球脫貧的崇高工作如何開展。

當時的緬甸正處於關鍵時刻。二○○八年的納吉斯超級颱風(Cyclone Nargis)造成將近十萬人死亡,鄰近地區直到現在才漸漸恢復正常;推動民主的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解除軟禁,數十年來國會首次舉行公開選舉,這些發展都讓緬甸人民日益期盼好日子趕快到來。但是這個國家還有很多極度貧困的人,他們在自家薄田辛勤耕作,平均收入每天不到兩美元。我在這裡探訪的專案就是和三角洲地區一些農家合作,提升農作生產,改善收入。

我在那裡的每一天,一大早要搭三小時的船走訪各個農村。當我走進草屋林立的村落,巡視周遭農田,男男女女得意洋洋地向我展示豐盛成長的稻作和蔬菜。我也參觀專案人員週間工作和棲息的窄小木屋,他們在當地提供現代農業技術的培訓和改良種子,幫助組織農產團體,擴大農業經營規模。不管是農民或專案人員的奉獻精神都讓人感到振奮和鼓舞,大家不辭辛勞一起努力改善生活。

參觀完農村回到鎮上後,由領導團隊說明專案管理方式。辦事處的牆上掛著大黑板,黑板上的表格列出各個村莊的名字,上面寫滿了專案要進行的各種活動和相關目標。每週結束的時候,各地專案人員一起開會檢討活動進度、統計達標人數。整套作業就像是上足油、卯足勁運轉的機器。

不過要打破貧窮循環並不容易,畢竟箇中因素極其複雜,而我們距離解決所有問題還相當遙遠。於是我提出疑問:那麼,我們所做的努力到底效果怎麼樣?這兩年來開展的工作,又需要哪些改進或調整?而且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到更多的農民?但是我只看到大家的眼中一片茫然。我很快了解到,整件事不是這樣運作的。就像許多全球發展計畫,整個專案的設計從最早的援助案以來早已規畫多年,主要還是由美國總部的工作人員完成。這些在三角洲地區工作的專案人員只需負責執行計畫,達成每季設定好的目標,他們並不需要再深入理解和做出必要的改進。更糟的是,這個專案雖說有數百萬美元經費,接觸到的農民不過幾千人;而在這個人口多達六百萬的廣大地區,約莫三分之一的農民生活在貧窮線(poverty line)以下。

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在預定的四年之後,這個專案就會結束,不管它能否達到成效,以及那個地方或鄰近區域是否還需要更多援助,沒人會在意。我們團隊只能祈求好運,獲得更多捐款,讓更多贊助者有興趣參與。要是找不到經費就打包回家!

我躺在船上晃盪,一月的陽光曬得我暖洋洋的,我想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這些事。大家都很努力,希望做出不同的改變,但他們的雙手彷彿被綁住一樣。光是執行這種一次性的僵化專案,並無法為大多數民眾帶來最大的影響。我們可以做的應該還有很多。我後來又遠赴賴比瑞亞、烏干達、辛巴威、瓜地馬拉、印度和蒙古等國家旅行,也一次又一次看到類似的狀況。

於是我決定投入人生職涯的下半場,先深入了解這些不良運作的問題所在,再找出改進制度和體系的方法。

(圖/Unsplash)

兩個世界的碰撞

我的反應似乎不太尋常。大多數人結束各地的考察後,都懷著滿腔熱血,只想趕快幫助那些民眾或生物棲息地,並不會想到要解決這套運作背後的官僚程序和管理理念。不過我本來就是個工程師嘛!

我曾經在科技產業工作二十幾年,直到七年前才轉換新領域,這是我長期規畫後做出的改變,我準備在人生職涯的下半場致力於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雖然聽來像是陳腔濫調,但我的決心確實就是如此簡單明瞭。我一向熱愛挑戰開發軟體程式,卻也想要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問題是要做什麼呢?在解決貧窮、醫療保健、教育、環境保育、人權等重要議題上,我當然都不是專家。況且,很久以前我就從軟體程式工程師轉到管理職,現在我甚至也沒資格再去寫程式。但我還是帶著真誠熱情,希望找到一種值得努力的方法,而非只是照表操課。這次到緬甸參觀訪問就是我早期的學習過程之一。倘若我希望以後能夠有所作為,就要先搞清楚最前線的人們都做了什麼。那時我很幸運,能在美國政府、頂尖國際非營利組織和幾個合作夥伴的工作中,向業界幾個最好的組織和企業學到很多事情。

我在Google工作八年以後,矽谷那種傲慢自大還是在我身上造成一定的影響,不管是好是壞。我那時覺得,好像什麼事情都辦得到,一切都有可能。二○○○年代末期我帶領手機工程團隊,當時Google地圖(Google Map)的街頭導航系統是手機用戶最想要的功能,但是地圖資料供應卻由兩家公司聯合壟斷。雖然我們使用資訊的費率固定,但手機用戶使用導航服務時卻要逐一收費,我們進入導航市場這條路因此受阻。如此一來,我們就無法提供免費的導航產品。後來我們向Google聯合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報告這個困擾,於是他們提供一項非凡的服務:派車走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自行建立地圖資料庫。而過去每個月向用戶收費五到十美元的衛星導航系統業者,也被迫跟著改變。

我在這當中不只是學會從大局來思考,也逐漸體會到實驗的價值。儘管Google已是業界領導者,但並不因而自滿或裹足不前,每天還是進行好幾百場實驗和試作,測試系統服務的主要和次要功能,增強優勢。雖然網路搜尋並不是Google的發明,但它透過測試、學習和更快速的迭代改良(iterating),超越所有競爭對手。所以Google的各種產品才會持續進步,整個系統也是逐年改良進步。

我就是帶著這種觀點和態度來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我總是忍不住想問,這麼做有效嗎?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幫助更多人嗎?而且能不能永遠改變整個體系?

好吧,我承認我有點天真。我的無限熱情很快就撞牆面對冷酷現實,了解到社會創新──為社會及環保挑戰開發更好的解決方案──要比科技創新還困難許多:經費限制可能嚴重阻礙實驗的進行;受助者的需求與贊助者的優先目標並非總是一致;短期致勝比長期成長還要誘人。衡量社會工作成果可是比計算網站點擊次數來得更艱巨。而且,一旦涉及現實生活,冒險常常帶來更多不可預知的後果。但是我堅定相信,那些推動矽谷快速進步的創新技術,一樣可以成為創新基礎,創造更多社會公益。自從緬甸考察之旅以來,我發現愈來愈多組織率先採取創新方法,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創新未必要花很多時間或金錢。事實上透過及早發現問題,還可以省下許多時間和金錢。

(圖/Unsplash)

精實創業運動

幾乎每個產業的企業都想和矽谷一樣充滿活力,成為創新的溫床。科技的進步不僅顛覆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解決大小問題的各種方法也年年突飛猛進。摩爾定律(Moore’s Law)正顯現出這種持續進步、毫不鬆懈的力量多麼驚人,過去五十幾年來,這套定律準確預期晶片上的電晶體集成數量每兩年增加一倍,運算能力也因此出現指數級成長。那麼當我們解決那些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時,為什麼不能像電腦晶片一樣勇猛精進呢?軟體產業從封膜盒裝上市變成雲端販售時,掀起一陣創新大浪。

軟體程式的升級或更新,從過去間隔一年以上,縮短到現在往往幾天甚至幾小時就更新一次。而且仰賴線上回饋機制,公司可以立即掌握用戶的反應,軟體程式的開發也因此出現變革。艾瑞克.萊斯於二○一一年出版的暢銷書《精實創業》即推廣這種不斷創新的新方法。

艾瑞克的目標是「提升全球創新產品的成功率」,並透過《精實創業》成功發起全球運動。現在有成千上萬人參加創新研討會和頂尖高手切磋學習,相關的顧問諮詢和培訓服務產業也隨之興起,世界各地都有同行聚會相互支援一起學習艾瑞克的第二本書《精實新創之道》直指核心,大家已經愈來愈清楚,大企業更加需要企業家精神,不然就會落後遭到淘汰。而且愈來愈多使命驅動型組織(Missionary Driven Organization)採用同樣方法,做為他們未來工作的實務典範。

本書結構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啟發」、「驗證」和「改造」。

第一部分「啟發」說明當我們試圖推動社會變革時,設定大膽的目標和努力不懈追求最大影響力,和慈善公益的初衷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要是當前的干預措施還不能解決目標問題,就要進一步尋求更好的辦法。但是重闢新路必定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利用符合科學的迭代學習(Iterative Learning)方法來降低風險,並且幫助我們確定有效的方法。我們有責任為社會做得更多。

第二部分「驗證」深入探討精實影響力的核心方法,從社會創新的角度詳細說明持續進行驗證的過程。來自世界各地的實務案例也顯示出我們如何提升賦予受益者的價值,找出加速成長、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最大化的關鍵動力。我們還要探索一些有用的技術,運用最精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s, MVP)來檢驗假設並加速回饋循環。

第三部分「改造」提出實現社會公益必須上升到生態系統的更高層面,面對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運用系統性方法來解決市場和政策失靈(market and policy failures)。而社會創新的最大障礙之一,就在於募資的本質雖然有助於實驗,但更常帶來破壞。為了讓精實影響力可以向下扎根,整個組織需要引進包容風險與鼓勵追求目標的文化。這本書最後會探索社會創新的目的如何結合商業實務、投資選項、職業選擇和消費者購買行為。未來也將出現愈來愈多跳脫傳統範疇,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誰應該閱讀這本書?

不管是贊助者、社會服務提供者、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學術人員或支持社會公益人士,各位會閱讀這本書都是希望社會影響力可以延續下去。但與此同時,我們幫助今日仍身處困境的民眾,期許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帶來積極而正面的案例,或者只是想留一盞燈持續照亮希望之際,都面臨到巨大的壓力。我們的資源這麼少,卻要跑得這麼快,很難想像我們怎麼做好更多事情。但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

有意義的社會變革不會孤立發生。我們的工作都是在複雜體系中進行,而整個系統也遠遠超越任何單一組織所能涵括的範疇。要想維持影響力,我們必須部署干預措施、籌集資金、與社區互動、重塑市場以及改變政策等等。所以這本書最適合想要透過專業工作、投入時間或金錢來創造更多社會公益的善心人士。但各位請注意,創新不是只適用於開創企業。雖然我們常將「創新」連結到社會企業的草創與破壞式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但它對於現行計畫和大型機構的不斷更新與提升績效一樣重要。

《精實影響力》可以幫助人們建立社會干預措施,擴大規模,從非營利組織員工、社會企業家到企業專案經理人,都能藉此做出更好的成績;這本書也能幫助贊助者,包括基金會、政府機關、慈善家到影響力投資人(Impact investors),為社會公益創造誘因和鼓勵,讓社會創新得以蓬勃發展。這本書還可以協助地方、國內及國外各政府支持合理的風險承擔,並為公眾利益採取更有效的干預措施。當愈來愈多民眾受到激勵,樂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努力和金錢奉獻社會,社會大眾就會認識到擴大自身影響力的方法。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精實影響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緬甸 農民 天下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無效行銷其實有用?因為行銷目標從未在消費者上

第一次約會男生該付錢嗎?女生主動AA制代表「沒興趣」?

現代人為何受慢性發炎所苦?如何分辨是鼻子過敏還是感冒?

4/30國際珍奶日!台灣之光「手搖飲」到底是誰發明的?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