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當道」的時代 如何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
文/邱奕霖
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圖像當道」的時代,但知道歸知道,真正動手開始畫的人卻少之又少,歸納出以下四點原因,不知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你,有哪幾點特別有共鳴呢?
1. 我沒天分,我不會畫圖
在上百場教學的調查中,我發現阻礙大家不畫圖的頭號大魔王,便是「我沒天分、我畫圖很爛」的心魔,這其實就是一種固定型思維,總認為聰明才智是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包含畫圖也是),所以看到他人的畫畫成果時,很容易快速判定這是有藝術天分的人才做得到的事,而這樣的思維會一再地強化、鞏固,無形中讓我們自廢了絕世武功(畫圖)。
相反地,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如何面對「畫圖」這件事?「畫圖?我小時候也畫過啊,一定有什麼方法、元素是我可以學會的。」接著開始試著從中學習並得到啟發,所以我常說畫圖是建立成長型思維最簡單的一件練習,只要拿出紙本每天動手畫畫圖,你會發現其實你也可以,想要破除害怕畫圖的心魔,我很推薦這部TED影片(https://youtu.be/7TXEZ4tP06c),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2. 我畫得很醜,沒有藝術感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問是誰說畫圖要畫得很美,很有藝術感的?」你的腦海中是否開始回想起從小到大畫圖的場景,可能是美術課、才藝班、參加寫生、畫畫、海報比賽,以上情境的目的基本上都以創作為主,這個塑造我們畫圖評斷標準的「對象」,也許是父母、老師、評審,或者根本是我們自己!?
現在我想告訴大家一個超級大的祕密,這是我活到三十一歲才驚覺的事實,就是「畫圖的真正目的」在於溝通,而創作只是其中一種應用。
知道這祕密後你就不再需要追求美感、藝術性,因為在溝通應用的前提下,唯一標準就是「看懂」!所以「看懂比美醜更重要」這句再簡單不過的話,我會在本書中一再提到,為的就是扭轉大家從小累積對於畫圖=創作的刻板框架,這框架確實不會因為一兩句話就輕易瓦解,所以我希望能跟你一起努力,當你建立起用畫畫溝通的模式後,你會看見更多無限可能的天空。
3. 我畫得不像
透過第一點的分享可以知道畫圖目的應該是「溝通」>「創作」,但你或許會想,「讓人看懂」還是好難,因為我畫的圖一點都不像,怎麼辦?
我想邀請你先在筆記本上寫下這組公式:看懂=輪廓+特徵,至於細節的圖像元素、技巧,稍後章節會有更完整的介紹,這裡我想提的是要畫得多像這件事。請大家看看下方這張圖,根據研究,當圖像的精細度超過一定程度後,閱讀者所理解的資訊量反而會下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因就在於大腦非常擅長「腦補」,但前提是要提供關鍵的線索。線索太少大腦一頭霧水,線索太多也容易造成反效果,讓大腦因為太多雜訊越想越複雜。所以在這本書中我所分享的圖像精細度就落在中間程度,只要掌握住整體的輪廓+特徵,就能讓人看懂!
4. 畫圖這件事和我無關
聽到這,你也許心中在想:「老師,我覺得你說得都很對,但我本身工作跟畫圖無關,一定要手繪嗎?電腦或手機都很方便直接插入圖片,打字排版也都很快啊!」
畫圖的應用在於「溝通」,那你什麼時候會做溝通?「寫日記自我溝通」「閱讀寫筆記」「做年度規畫」「日常生活與家人溝通週末要去哪裡玩?」「孩子是小一新生,上課遇到什麼問題?有什麼心得?」「工作中要和主管報告專案進度」「這週約了兩個客戶去提案討論」「今天下午有場跨部門會議要開」……以下省略三千字。
無論是自我對話,或是親子、情侶間,還是職場對主管、同仁、客戶的溝通,溝通場合真的多不勝數,只是過去習慣運用文字、口語、簡報,而現在我們學到一個超強選項,就是「畫圖」。所以不是「畫圖」跟你無關,而是過去我們不知道「原來畫圖可以這樣用」。
那難道一定要手繪,不能使用電腦、手機取代嗎?老實說,手繪畫圖並非萬靈丹,確實在製作簡報、文字報告等場景,直接用數位工具處理更快,但在具有「現場」「即時」「高互動」「有助思考」的溝通情境下,「手繪畫圖」確實是無可取代且最好用的方法。再次提醒,這裡的畫圖不只有圖像,而是圖像、文字甚至模板的組合喔!
●本文摘自圓神出版之《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