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向田/「女性主義者」,是看見且企圖修正性別問題的實踐者

書名:《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作者: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3月3日
書名:《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作者: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3月3日

#38國際婦女節快樂!

回到「國際婦女節」主題選文頁面,閱讀其他議題書摘!

《我們都應該是者》一書改編自TEDx talk知名演講,不僅在Youtube瀏覽次數超過700萬,更是歐美學校指定教學用書,瑞典曾發放給全國16歲高中生每人一冊,可見其用以推廣性別教育的重要性。性別運動發展至今,不平等問題仍持續存在。然而要做出改變,這個社會不只是需要女性的力量。我們應該以自己的模樣來界定自己,而不是依據性別。中性的女孩又怎樣,陰柔也可以是男性的氣質。讀了這本書後你會發現,性別價值遠比你我想像得還來得多元且豐富。(編按)

文/晏向田(教育部國教署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組長兼副召集人)

本書篇幅小而精美,源自作者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於TEDxEuston的演說,以口語化貼近人們生活經驗的方式,試圖讓普羅大眾理解女性主義存在必要性並破除對女性主義的刻板印象。譯者文字淺顯易懂且生活化,是一本非常適合幫助認識女性主義的入門隨身書。

本書內容以作者十四時首度由摯友口中知悉女性主義一詞開始,並從多年具體實踐屢次獲得他/她人的「建議」或提醒中,理解人們對「女性主義者」的負面印象似乎就是反對一切社會建構的女性形象。然而,作者由其親身經歷、肉身實踐最終說明了「女性主義者」是在挑戰結構體制中的性別不平等,不僅認同自己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也呼籲所有人皆可當個女性主義者。

(圖/Unsplash)

本書所有故事均是作者親身見聞,多是作者於奈及利亞或是朋友於美國之親身經歷,但讀來頗有既視感,某些部分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也多有共通或相類之處。作者以其說明生活無處不性別,並顯現出就算是淺顯的例子,在發生的當下也並非每個人都能看出顯而易見的性別不平等,因為人們習以為常而將其視而不見,而此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情況若無人挑戰,則會更進一步鞏固了體制中的性別不平等。

如果想了解現今世界為何仍存在「玻璃天花板」或是「愈往高處走,女性愈少見」的「管漏」現象,可以看看本書作者以兩則故事輕鬆說明兩性雖然存在生理上本質的差異,但此差異與工作或是領導能力無關。其一是求學時老師選班長的故事,說明了社會對於男性成為領導人是天經地義的刻板印象,而女性想成為領導人則必須經歷各種男性無須面對的考驗,如面試時「當上主管之後如何兼顧家庭照顧?」之類的問題;而停車給小費的故事則呈現縱然女性有成就或是經濟實力也是來自身旁男性的刻板印象,而此一女性生活中所普遍遭遇的困境,對男性來說,若非親身經歷可能亦無法理解。

如果想了解社會如何建構性別,可以從作者以短短一個自己進入旅館的切身故事,看到社會對於不同性別的差別待遇,社會對女性身體、氣質的不同期待或是建構,而此種社會期待或建構內化並「銘刻」在所有人的身體裡,太多人會幫忙教導如何成為一個「適格」的女性,如果有人,尤其女性膽敢挑戰而出現「女性主義者的論調」,則會遭到形同恐嚇的「勸喻」,但同樣情形發生在男性身上則不會遭到相同的對待。而此社會建構的男性氣概,不僅對男性有害,更因此對女性傷害更大,作者並期望閱聽者能質疑這些既存的社會期待或建構,試圖呈現女性主義非屬女性專利,對男性亦存在好處。

(圖/Unsplash)

如果想了解個人如何內化「」、「情感關係」甚至「性」的社會化過程,可以看看作者如何告訴我們從言語中就能看出端倪。作者隻字片語便揭露了「婚姻」作為女性人生最終的歸宿和最重要的夢想、女性在「情感關係」中只能妥協及「性」的污名與貞操觀不僅影響女性的身體也影響著對男性的期待等的性別迷思。

「性別規定我們應當怎樣,而非認可我們就是怎樣」,作者如是說,點出所有性別問題的關鍵,即社會化的過程誇大並本質化性別的差異,忽略了個體的能力並進而造成不平等的對待。即便如此,當所有社會現象均以男性的需求或能力為標準時,作者也坦承自己曾有面對性別期許的無力感而無法輕易「做自己」,然而終究只是一時,關鍵在於改變心態與思維,「男性的凝視」即可不再左右女性。

最後,如果想了解如何破除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刻板印象與迷思,譬如人權與女性主義的關係、女性主義是否對男性不利、以及階級與文化中的性別迷思,更應該看看作者如何以簡潔的文字演示「看見性別」與「性別盲」的差異。

閱讀本文之後,應可以了解「女性主義者」不是單為女性謀福利,而是看見且企圖修正性別問題的實踐者。希望,從今以後,所有人都可如我一般大聲說出「我是女性主義者,我驕傲」。

●本文摘自出版之《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晏向田老師推薦專文。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女性主義 婚姻 木馬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