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保持好奇心,不要怪罪無聊乏味的日常
四十歲後的妳,要懂得「盡責的人生」與「美好的人生」是不同的!
鄭教暎身為心理諮商師、人母與人妻,她要用親身經歷與他人故事,告訴每一位跨入四十歲的女人:人生下半場,請掙脫熟悉的陷阱,拿出勇氣探索令自己心動的事物!(編按)
文/鄭教暎(정교영)
生活日復一日,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多數人並不歡迎一天的開始,每天早上全身有如千斤重,滿腦子都在與想多睡一會兒的念頭搏鬥。我們很難期待自己像電視或書中的主角那樣,晚上睡個好覺,隔天神清氣爽、活力充沛地起床。儘管聽過「晨間人」、「清晨的奇蹟時光」等無數傳講早起好處的名詞,但似乎都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
一早抗拒各種誘惑,好不容易從睡夢中醒來,隨即必須忙著打點丈夫和小孩,真正的戰爭此時才要開始。每天都像這樣手忙腳亂地展開,不知不覺這種模式成了一種習慣,直到送家人出門,將家裡收拾一遍後,悠悠忽忽地時間也過了大半天。接著到外頭參加聚會,或是買個菜,轉眼間就到了孩子們回家的時間,又必須著手準備晚餐。吃過飯、清洗碗盤後,檢視一下孩子們的功課,再看個電視劇,一天就這麼過了,接下來又得為了隔天而趕緊上床睡覺。
彷彿被時間追趕般四處奔走,回首時卻空虛地發現,自己什麼也沒留下,不由得悲從中來。我們如何對待今天、對待此時此刻,將決定我們剩餘的人生。
我們可能會怠惰地認為「今天不行的話,明天再開始不就得了?」不,今天是我剩餘人生的第一天,也可能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對今天的妳來說,寫在第二人生首頁的一句話會是什麼呢 ?
四十歲的我們,假如內心不夠堅韌,一心埋怨過去的缺憾或留戀過去,就可能重蹈覆轍;或是望著眼前卻無法帶著智慧前行,對未來感到茫然甚至心生恐懼,而戰戰兢兢地抓著不透明的未來。對於人生剛好走完半場的四十歲而言,「專注、充實當下」是撰寫人生第二篇章時須銘記在心的命題。不要只是漫不經心地把它當成老生常談,而是要好好檢視自己面對每一天的態度。
過去有人問我「妳過得怎麼樣?」我常常沒誠意地回答:「喔,老樣子啊,每天都差不多,沒什麼特別的,你呢?」這顯現出我看待生活的態度,是把人生視為微不足道的事,講這種使自己的人生淪為無用之物的話,是很愚昧的習慣。假如當時的我說:「今天在後山邂逅盛開的野花,過了充滿悸動的一天!」那會怎麼樣呢?在生活中創造「特別」,僅僅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態。
假如覺得每天寫日記很困難,那麼把能夠回憶起今天的照片留在部落格、社群媒體或手機日記也是不錯的方法。我並不怎麼喜歡拍照,如果有人問我原因,我總是找藉口說:「與其把時間花在拍照,更想將那一刻,如實地盛裝在雙眼與心靈。」特別是隨著孩子長大,拍照的機會變得更少,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的人生與成長記錄也跟著中斷。被追趕般的生活,就這麼一天度過一天,疲憊不堪的人生背景已將我徹底掩埋。
這樣的我,之所以開始用照片留下生活記錄,並不是出自偶然,而是因為三不五時就有先生與女兒記得、我卻想不起來的情況。好比說,不只是一同前往的旅行地點或美食餐廳會忘記,就連一些瑣碎的經驗也不復記憶,直到最後家人開玩笑地說:「妳該不會這麼快就得失智症了吧?」才一語驚醒夢中人。拍照記錄不只是為了珍藏特別的瞬間,而是當細微的生活日常也被記錄下來時,那一刻就會化為特別的時光,在記憶中歷久不衰。因此,我才會更有意識地去捕捉「今日最棒的一刻」,留下簡短的記錄。
女兒原本就對色彩很有概念,加上從小就喜歡繪畫,把玩化妝品成了她最近的嗜好,平時只要有了錢與時間,就會跑去美妝店報到。如果我數落她為何又買了與家裡唇彩同色的商品,她就會把新舊商品同時塗在手背上給我看,並反駁道:「媽媽,這兩個一樣嗎?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顏色。」
做菜也是相同的道理。就算同一人拿相同的食材做同一道菜,味道也不盡相同。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如同世上沒有相同的顏色、相同的料理,自然地,這世上也沒有相同的人、沒有與昨日相同的我。發現其中的細微差異是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將今日設計得與昨日有百分之一的不同。雖然需要有實現人生目標與夢想的宏大設計圖,但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張幫助今天過得充實且特別的小小設計圖。
為了度過有別於之前的一天,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就像小孩子對周遭的人事物感到好奇,大開眼界之餘還會想試圖學習那樣。孩子們對昨日與明日並不感興趣,他們眼中只有此刻所在的地方——「現在」,他們沒有「我要好好做」、「我要達成什麼成果才行」的意圖,只是毫無畏懼、義無反顧地沉浸在這一刻罷了。把每一瞬間當成是驚奇的連續,自然而然就不會過著與昨日相同的今日了。
●本文摘自大好書屋出版之《女人四十,該捨棄與該開始的:擁抱妳的隨心所欲,今天也要問候自己過得好不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