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莫茲婷/專家解析:當閱讀成了雙面刃

●前情提要:教養難題:家有偷書賊

「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或「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聽來很有道理的老話,常被父母當作教養的金科玉律。從孩子尚在襁褓中,父母便開始營造氛圍,希望打造成小小的書香世家;當孩子終於愛上書本,父母無不欣慰呀!

不過,這些看似幸福的場景,有時也會成為父母的頭號煩惱。當孩子愛書到廢寢忘食的程度,沉浸在文字的海洋裡,甚至連吃飯睡覺都無法自拔,這時「愛看書」就像一把雙刃劍了:一邊是知識的滋養,另一邊卻是生活的失衡。

「愛看書」竟然也會成癮?

面對孩子的「看書成癮」,父母開始採取各種對策:設置時間限制、懲罰措施,甚至使用密碼鎖書。

然而,父母進行控制和懲罰的方式,常反映了管教模式從鼓勵轉為限制。儘管看似有效,父母心中難免感到疲憊和不安,畢竟這是場沒有硝煙的親子權力鬥爭!更麻煩的是,孩子創意無窮,總能找到繞過限制的辦法。於是父母忍不住懷疑,隨著孩子長大,這種控制是否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無休止的鬥爭,並幫助孩子擺脫「看書成癮」的泥淖,我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情感。

探索孩子心底的冰山

孩子「看書成癮」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以下原因:

1.逃避現實中的壓力與挫敗

孩子可能在生活中面臨壓力、焦慮或挫敗,不管是來自家庭、學校或人際關係。由於閱讀普遍受到讚許和鼓勵,孩子很可能把書當成一種被認可的「避難所」。

在書的世界裡,孩子找到安全感和控制感,這與外在環境的混亂和不確定形成了鮮明對比。於是,當父母試圖限制他們的閱讀時,孩子會變得更加固執,因為書是他們唯一能夠掌控的領域,而當這種控制感受到威脅時,孩子自然會奮起抵抗,於是上演一場又一場「貓抓老鼠」的戲碼。

2.社交焦慮或人際關係困境

如果孩子在人際關係中遭遇困難或不適應,比如感到孤立或疏離,他們可能會用閱讀來自我安慰,從書中尋找樂趣和自我認同,而非從現實生活中去建立連結。

父母可以怎麼做?

基於對孩子內心需求的理解,父母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向來幫助孩子:

1.理解孩子需求和情緒狀態

嘗試進行更深入的對話,貼近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在日常中的感受、困難或壓力源。在信任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表達內心的情緒和想法,而非僅針對行為進行限制。父母可以藉由參加親職講座或溝通課程來提升對話效能。

2.提供人際支持和學習環境

鼓勵或陪伴孩子參與多樣化的活動,包括社交活動(如讀書會、走讀或社團等),增強人際互動技能,並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找到同樣有意義的活動和目標。

3.安排親子共讀時間

親子一起選擇感興趣的書籍,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定期共讀及分享,不僅可以增強與孩子的情感連結,還有助孩子建立正向的閱讀習慣,引導他們在閱讀和其他日常活動之間找到平衡。

總之,孩子的「看書成癮」,不一定只是對書籍的過度熱愛,還可能涉及內心深處的需求和壓力。透過理解,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更健康的平衡點。這樣不僅能解決看書成癮的問題,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至於「書中黃金屋」,或許我們能讓它既有知識的寶藏,並保有生活的樂趣!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家副‧親子教養 專家解析 成癮 網路成癮 閱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Sophie W/蚵粥加了料

陳慧文/箇中滋味

小聽/瞇眼剝橘子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