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儀/玩伴

玩伴。圖/陳佳蕙
玩伴。圖/陳佳蕙

媽媽的「音樂街機」初體驗

我喜歡的一位媽媽友,日前推薦大家玩maimai(簡稱「麥麥」)。這是一款日本SEGA推出的大型機台音樂遊戲,收錄各種類型的流行音樂;深深入迷的她,早上送孩子出門後,常趁著人少前往遊戲場,盡情享受遊戲的音樂節奏,甚至還去日本各地區的遊樂場踩點,留下她的「麥麥足跡」。

問她怎麼會知道玩這種年輕人或小朋友才懂的遊戲?看似文靜害羞的她說,一開始是女兒想玩而提出要求,她便陪著去遊樂場;等待時覺得有點無聊,才下場跟女兒一起,一玩之下發覺這款遊戲太好玩了!也因此認識各種年輕人喜歡的音樂類型與動漫文化,更開始跟兩個孩子有了共同喜好及聊不完的攻略話題。

說起「麥麥」時的神采飛揚與青春洋溢,瞬間就讓她變成青春可愛的小女孩,不用醫美拉皮,也看得出她變得年輕又開心;於是,想變美的我也跟進打「麥麥」。雖然羅小弟的得心應手更襯托出我的駑鈍笨拙,但我想我已經華麗轉身,成功變為孩子最可靠的玩伴了!(想得美)

當孩子轉大人 家長也要升級

記得嗎?家長從最開始懷抱著孩子,然後變成大手牽小手;若是幸運,還有機會跟他們勾肩搭背……不同方式的身體接觸,見證了孩子的成長。其中,發展自己的生活與交友圈,更是獨立人格的重要印記。如果家長們不能與時俱進地從懷抱、牽小手、勾肩搭背,再發展出與孩子們不同接觸交流的方式,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轉大人的少年們邁開步伐向前奔,拉開愈來愈大的距離,最終只能看著漸行漸遠的背影,放棄追趕。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高年級或上國中後,回到家、打個招呼,就說功課很多,接著立刻把自己關進房間,有時還會戴起耳機。下次再見面,是三催四請後(戴耳機的還聽不到!)的晚餐餐桌,聊起充滿壓力的學校生活,即使只是表達關心,又開始話不投機半句多,速速解決眼前的「食不知味」,青少年又回到不被打擾的小天地。周末假日的家庭聚會也不一定能出席,因為跟同學的相約優先……不論是學校活動,或少年少女們群聚的中二惡趣味,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此時孩子面向的不再是家庭,而是外在的世界。

當然無法放手!因為家長們雖然樂見孩子們邁向獨立自主,但這個轉大人的尷尬階段,要依照孩子不同的發展,適當給予陪伴或指引;所以家長的角色轉換,也要視狀況升級,期間的分寸與技巧很難拿捏,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或家人關係也各有不同。我便曾為了找不到合適的角色戲路而深感困擾,到底要如何從照顧生活起居的碎念阿木,變成青少年可以依賴交心的大朋友呢?

屁音軟墊 竟對上青少年頻道

某天在商店看到一個會發出放屁聲音的舒壓軟墊,當時忍不住搖頭想著:到底有誰會買這種無聊可笑的東西啊?突然像被雷打到一般,腦中突然迸出答案:不就是家裡的幼稚青少年嗎?於是鼓勵自己買下這個讓我嗤之以鼻的紀念品,回家後居然讓青少年狂喜大樂,還跟我一起用屁屁墊捉弄了信以為真的老爸。也因為這個可笑的小禮物,讓我家的中二青少年,覺得阿木終於對上他的頻道,理解並認同他的樂趣指數,也順勢成為青春期志同道合的夥伴!

轉念後,變成躋身青少年同盟的關鍵屁屁墊,讓我意識到:與其堅守生活常規守門員的刻板長輩形象,不如讓自己放下身段,有機轉型成為青少年可以放鬆對待的玩伴。當然,身為狡猾的大人,依然可以寓教於樂;聰明的孩子們自是不好對付,但至少孩子比較願意卸下心防,表達真正的想法、喜好、甚至不願面對的逃避。

唯有在彼此真實袒露自身時,才可能共同經歷成長的喜悅、挫折、震盪與風暴。或許有人會問:可是大人需要跟孩子袒露什麼呢?答案就是不間斷地重複,我們不求回報、永遠的愛與支持!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媽媽玻璃心修復室 劉昭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王蘭芬/夏天生的我,熱愛冬天下的雪

【家庭好時光‧部落格】物的冬季戀歌

潤財翊亨/國雄的越南弟媳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