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鳳/百工圖:要吃也要生
秋冬季節,媽媽的好友謝醫師總會為我們找到最好的三點蟹,呼朋引伴一起前往萬里龜吼漁港,舉辦「蟹蟹大餐」。海鮮餐廳裡擠滿了饕客,卻靜謐無聲……因為雙手忙著拆蟹、口中急著品嘗,根本無暇講話!
等到桌上逐漸隆起由蝦頭蟹腳蛤蜊殼堆積而成的小山後,終於有人舉起汽水杯,大讚幾聲,互相乾杯。
「旬味就是如此啊!」同桌的黃醫師說到:「每個季節都有恰到好處的食物,台語的『著時得食』,就是這樣。」「這時的螃蟹才有滿滿蟹黃,吃起來還真有罪惡感。」媽媽愛吃又猶豫。
「怎麼會呢?懷著感謝的心,每個季節都有大自然的恩賜,」謝醫師回答,「只要有好的保育規畫,不濫捕,留下幼苗,就可以生生不息,年年享受。可是──唉!」說著說著竟嘆一聲。怎麼了呢?
「說到綿延後代,台灣的出生率年年降低,真是個嚴重的問題啊。」同桌的婦產科醫師們都有點洩氣。
媽媽趕快跳出來自首:「我是很想多生幾個,可是有人不合作,我也沒辦法。」瞪向同桌的爸爸,他假裝沒聽到,起身去冰箱拿啤酒。
「少子化的問題已經很久了,加上醫院『四大皆空』狀態,以及醫療糾紛愈來愈多,讓許多醫生卻步。」黃醫師解釋,「所以我們一直推動立法,讓生育事故可以獲得即時救濟,以國家力量來承擔女性生產風險,確保產婦及胎兒於生產過程的安全,也讓醫師比較無後顧之憂,專心盡責。」
的確,2015年12月11日三讀通過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2016年6月30日正式施行),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及其外籍配偶在中華民國境內生產,發生不良事故,導致產婦、胎兒及新生兒因生產所致之重大傷害或死亡,均可提出申請救濟。
「就像是一個完善的保險制度,讓全家放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謝醫師解釋。
當然,也希望建立一個以不責難的精神為出發點的制度,藉由關懷、事件通報、原因分析及醫療改善制度,持續進行孕產婦照護,建立「安心生產」的優質環境。
台灣民間俗諺有「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就是比喻婦女生產的艱辛及危險性。我真的很幸運,生小孩時遇到認真的醫師,坐月子吃了一個月阿嬤煮的雞酒,練就現在虎背熊腰的健康身材。但說到喝酒,有人就是在我生產時在產房外跟朋友飲酒作樂,到底有沒有把太太的性命放在心上啊真是的……(再度瞪向爸爸)
「這隻也給妳吃吧!」爸爸把他盤中的螃蟹推過來,可能也是希望我專心吃蟹別講話。
「醫病關係涉及的事項實在太多,病人總是期待自己可以恢復健康,醫生也希望用最新最有效的醫治方法解決問題,可是在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落差與溝通的誤解,加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病人自主意識提高,才會有讓大家覺得醫療糾紛愈來愈多的困境。」黃醫師感嘆,「醫生敗訴才會被報導啊!『無良醫師、被判重刑』,媒體不都是這樣賺取點閱率的嗎?」
這就是現代網路資訊發達的後遺症,不管哪種案件,眾人皆曰殺,即便事後證明無辜或是誤會,按讚轉發的人可會用當初的篇幅來進行澄清?
「對啊!就像我,不過在產房外喝瓶啤酒抑制緊張心情,就被妳念一輩子……」爸爸突然提油救火,「結果還不是順利生產了?所以生女兒的時候,我就繼續在外面等待,一邊喝紅酒,也沒錯啊!」
眼看著媽媽快要翻桌了,黃醫師趕緊緩頰:「如果我早一點認識你們,就可以幫忙了啦!」
幫什麼忙?我想生小孩還得威脅提告,這萬惡的被告才肯乖乖就範。你們這些有良心的婦產科醫師,拜託好好撐著,千千萬萬個女性都需要你們,國家的未來在你們的手上啊!
「這個,關於代理孕母,也是一個需要謹慎思量的問題。」謝醫師果然是專家,三句不離本行。
2007年我國制定「人工生殖法」,讓不孕夫妻可以完成生兒育女的心願,同時也規定捐贈者的相關權益。
「同性婚姻者及未婚的人可以進行人工生殖嗎?」一直埋頭苦吃,終於有空講話的哥哥發問。謝醫師回答:「依據現行法令,目前的條件包含:具婚姻關係的夫妻、妻子的子宮可以孕育生產胎兒、夫妻至少一方有健康的精子或卵子,一方有不孕症或因重大遺傳疾病無法經由自然生育健康的小孩;還要再加上經醫療機構檢查評估適合,才可以進行人工生殖。」至於目前雖有提案修法的建議,也須審慎商議考量各方意見,尚未定案。
「綿延後代,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媽媽下結論,「如果可以,還是趕快發明技術,讓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肥美的螃蟹吧!」
「妳不是最崇尚自然嗎?人工生殖的螃蟹,可能不好吃喔!」爸爸又來潑冷水。
走出店門口,涼涼的海風吹來,「哈啾──」媽媽打了個噴嚏。
「欸,兄弟,我的鼻子是過敏還是鼻竇炎啊?」我趕快問問這幾位婦產科醫師。
「不同洞口,幫不上忙。」黃醫師正經八百地回答。
●關鍵思考:代理孕母的制度應如何調整立法?如何改善少子化問題?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