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鳳/百工圖:爸爸媽媽在忙啥?
以前有個公益廣告是這樣的:深夜的街道上,孫越叔叔語重心長地問爸爸媽媽:「夜深了,你知道你的孩子在哪裡嗎?」
暑假期間,哥哥妹妹徹夜狂歡,爸媽上班前,看到他們還賴在床上,實在很想叫他們起床,問他們:「天亮了,孩子,你知道你的爸媽在哪裡嗎?」
有個日本電視節目,專門貼身採訪專家職人,更特別的是,會將職人的家人暗中接至工作場合附近,從連線螢幕上觀察專心工作的爸爸(咦,為什麼都是爸爸?),孩子們都會恍然大悟為什麼爸爸回家總是累趴了。
我看過的辛苦爸爸,有專門搬建築材料的工人、爬上高聳電塔的接電師傅,以及森林中套繩索攀高的伐木達人。最近的一集,是跟拍擔任船長的年輕爸爸,因為父親早逝,三十歲出頭的船長勤奮努力,獨當一面,半夜出海,乘風破浪。船長爸爸回家時總是嚴肅沉默,三個孩子一見到爸爸就縮回房間,吃飯時也不敢跟他多說一句話。
上船採訪的團隊只說是要介紹職業,沒有透露孩子們正透過攝影機同步觀看。「……捕魚工作很辛苦喔!孩子們呢?」記者提問。嚴肅的船長突然面露微笑:「孩子們可愛啊!」(在旁窺視畫面的孩子們一臉驚訝)豐收回港,等待的家人突然一擁而上,船長很吃驚,隨即恢復正常,把一箱箱魚貨送進冷凍庫、分類、收拾漁網,孩子們也主動幫忙。
回家後,餐桌上的氣氛好像不太一樣了。孩子問了一些關於捕魚的問題,十四歲的女兒未來的志願是要跟爸爸一樣當漁夫,兒子幫爸爸放好洗澡水,還要幫爸爸刷背。媽媽一逕在廚房忙進忙出,臉上的笑容似乎更明顯了。
「欸!起床起床,」看完節目的媽咪隔天大呼小叫催促著:「哥哥妹妹,找一天你們來演『一日律師』,看看爸爸到底在做什麼。」哥哥妹妹睡眼惺忪,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我是說,你們都不知道爸媽的辛苦,乾脆弄一個隱藏式攝影機,讓你們看看爸媽一天的工作情形,這樣如何?」媽咪建議。「拜託不要……」妹妹的白眼翻到天邊。「如果大谷翔平願意讓我跟著他一天,我什麼都願意!」哥哥眼睛發著光。
原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爸媽與孩子的心啊!
「哥哥啊,起碼你是法律系的,總該知道這個穿著綠色法袍的人是誰吧!」媽媽指著電視上的熱門影集預告問哥哥。「當然知道啊!」哥哥胸有成竹地回答:「公設辯護人。」
是的。有些刑事被告涉犯重罪、無資力、或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無法陳述、或具原住民身分,以及其他原因無法聘僱律師當辯護人時,國家會提供刑事被告一名辯護人以維持他們的權利(參考《刑事訴訟法》第31條)。這部影集,就是在描述公設辯護人為移工被告辯護的事。
「看起來是史萊哲林學院的學生袍啊!」妹妹皺起眉頭評論。妳仔細看看,法庭上的每個人穿的法袍顏色都不一樣喔!
「鑲白邊的黑色法袍,就是律師。」爸爸趕快解釋。「我知道,媽媽常常說你把黑的說成白的,就是這個意思。」妹妹回應。
欸,妹妹,別誤會,雖然妳爸爸巧言令色、狡詐好辯,但這只限於他擔任老公角色的時候。認真盡責的律師(辯護人)是法治制度上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叫作「在野法曹」。
「在野?右外野還是左外野?」哥哥回答,「是很重要的守備位置喔!」
在法庭上的三角形位置上(原告、被告、法官),律師是守備者也是攻擊者。無論是民事刑事或偵查程序,參與訴訟者,原則上都可以為自己選任辯護人(或告訴代理人)。
「就像是選手需要教練,上場的時候,需要專業技術的指導。」爸爸解釋,「無論案件是否進入法庭,都可以請專業的律師來協助維護權利。」
媽咪最常被親戚朋友問到的就是:「要請哪一位律師才可以勝訴啊?」無奈地搖搖頭,我心中最常的OS就是:「我連選老公的眼光都這樣了,你們還信任我推薦的律師嗎?」(依據《法官法》及法官倫理守則,媽咪當然不可以隨便回覆法律問題,更別提推薦律師了。)
「到底該怎麼判斷選擇呢?」妹妹很擔心。妹妹,我覺得妳挑男朋友的眼光才需要注意一下吧!「很簡單啊,挑男朋友前,帶來給我面試一下就好。」爸爸回答。
其實,嚴格講起來,律師也有專業分工,在選擇委託案件之前,可以詢問一下是否有承辦類似案件的經驗,許多大學的法律系都設有法律服務社,提供免費的法律初步諮詢,「自己的案件,還是要花時間瞭解,不可以人云亦云。」媽媽建議。
媽咪在導覽參觀法院時,學生們對於法袍的顏色都很清楚:藍色代表法官、黑白是律師、紫色是檢察官。至於紅色的法袍,我都會給予提示:「什麼時候我們會用大紅色表示喜氣呢?」
「我知道了,結婚的時候,公證人!」有孩子馬上回答,真是聰明。「那旁邊這位穿綠色法袍的呢?」我繼續問。「……我懂了!是離婚的時候要穿的!」孩子忘情地搶答。
●關鍵思考:律師或辯護人在法庭的角色?什麼時候需要聘請律師?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