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紹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人鬼殊途,也能多元成家
二月分到來,農曆新年假期結束不久,復工收心之際正適合看場電影紓壓解悶,其中有部電影特別引人注目,便是自去年金馬影展放映即累積口碑的台灣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光聽片名便充滿玩心,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在華語片中也是相當少見的片型,看完可能會讓許多人「不敢相信」。
警察吳明翰為求績效認真打擊犯罪,但對與自己不同的族群就是少了那麼點包容。某天在辦案蒐證的過程中,意外撿到路上一只紅包,打開一看,發現裡頭竟放著一撮頭髮,一陣涼意襲來,原來是個冥婚紅包。典型「鋼鐵直男」化身的他既恐同又怕鬼,偏偏走入這窘境,而且對象還是個男的!就算他如何耍賴,想甩開這份姻緣,對方卻似乎命定般糾纏不清。
冥婚對象是因車禍意外死亡的毛毛,生前有著論及婚嫁的男友,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意外使毛毛從此天人永隔,不忍孫子孤單驟世的阿嬤才出此冥婚點子。吳明翰與毛毛這對怨偶夫夫,便從最初互看不順眼的關係,在辦案過程中逐漸理解對方,明瞭愛為何物。
本片可作為其他台灣喜劇電影的範例,台灣電影較為擅長的題材一向屬於家庭寫實,在喜劇類型的發揮上,時常搔不到癢處或是落入尷尬窠臼。正因喜劇看似輕鬆簡單,但其實逗人笑不比催淚容易──如何拿捏笑點,在在考驗敘事節奏與情節發展,如何幽默而不低級,更是在於細微的尺度拿捏。聽來不難,但光看台灣每年多部令人面面相覷的賀歲片傾巢而出,便知道這一點也不簡單。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兩條劇情線為主軸,分別是辦案與和解,也各是二位要角吳明翰和毛毛的原先任務。然而因一場偶遇,讓這兩件事成為共同的角色旅程,甚至相互關聯。雖然角色塑造仍帶有些「同志」與「直男」的刻板,不過電影不避諱這些刻板形象,反倒將刻板化作趣味,以加深角色性格對立的喜劇笑點。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同志片」,它更像是警匪片與親情片,只是帶著同志元素。兩個多小時片長如奇思妙想,議題多元、誠意飽滿,什麼都有也都不奇怪。由笑而悲,由悲而暖,插科打諢背後則是親情和解──究竟鬼為何放不下人間?起初抗拒的警察又有什麼樣的轉變?人鬼殊途,儘管陳腔濫調,但愛與理解也許仍是一切解答。
作為程偉豪導演的第五部長片作品,從導演《紅衣小女孩》系列、《目擊者》與《緝魂》,再到監製《當男人戀愛時》,部部票房亮眼,更不乏獎項肯定,開創台灣商業電影的高標,絕對是台灣新生代最受期待的導演之一。本片再度以靈異元素切入,卻是截然不同的瘋狂喜劇,也不乏將鬼片經典驚嚇橋段轉化為喜劇笑點,可看出過往在類型電影積累的養分都有跡可循,進而孕育出這部集大成之作。
處理著靈異、喜劇、同志與愛情等等如此繁雜元素,一不小心便會失焦而淪為混亂,但程偉豪這次由《當男人戀愛時》原班製作團隊回歸,可感受到他早已具備拿捏類型電影結構的純熟,也清楚何為賣座電影公式。例如電影前段一場飛車追逐戲,雖不見得對劇情有效,但確實抓住觀眾目光。情節上愛情、親情和大場面樣樣不少,也融合得自然。此外,在往外發展之餘,電影仍確保主線劇情依舊清晰,也因此這部以三位男女主角為主體的電影,有了讓配角發光的機會。諸如黑道毒梟蔡振南的喜劇反差、阿嬤王滿嬌對早逝孫子細膩的心疼,與爸爸庹宗華難言說的愛,都增加電影可看性,尤其是庹宗華在一場醫院戲的動人演繹,點綴本片風采,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本片引人入勝的討喜度,很大部分來自其主演。
歸功於選角捕捉演員特質,更開發熟悉面孔的不同面向。許光漢、林柏宏與王淨三位年輕台灣演員是近年大銀幕、小螢幕常客,但在本片中充滿觀眾緣的發揮,可看到演員有別以往的表現,貢獻瘋狂也更無拘束的揮灑。
喜劇不意味次等,正因該類型不只考驗劇本,也同樣考驗演員能否卸下包袱。我想起九◯年代港片巨星都藉由喜劇深植人心──張國榮可以是虞姬,也能是騷氣十足的常騷;張曼玉一面演活阮玲玉的韻味,一面也可詮釋何里玉這般誇張角色,而台灣演員的彈性透過喜劇磨練,一面拓廣表演跨度,觀眾也能發掘演員的不同面向。
過去以類型電影結合民俗信仰和都市傳說,這次則引入同志與冥婚民俗,談論議題縱使嚴肅但輕鬆處理,避免說教而是以情緒共感,可望吸引更多更廣的觀眾群走入戲院,領略欣賞不同性向的眼光。《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看似是導演新嘗試,實則是奠基於過往成功案例的商業突破,試圖在「玩梗」與「議題」之間取得平衡,將相當有意思的題材發揮極致,成品也匹配創意十足的野心。
接下來,我們可以預測這部片的旅程可能將不限於台灣,更重要地,透過這部作品讓我們知道同志元素能少點悲情與受苦,也看見喜劇怎麼拍才到位──觀眾看得開心、看得入戲,就是一部成功的喜劇電影。如果還能讓觀眾帶走點什麼,那便是錦上添花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