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依/如果可以,我想買面牆

如果可以,我想買面牆。圖/PPAN
如果可以,我想買面牆。圖/PPAN

獨立生活以來,一直是族。在那之前,對待物品總是粗魯,不負責任,就像人們在公共場合如何對待環境那樣。成為租屋族像是畫了一條線,住處的物品就此分為自己的,與別人的。擺在角落斑駁的木製床架是的,進門處歪斜的連身鏡是前房客不想帶走的,優雅的玻璃花窗則是房東的阿公的。

這時才覺得,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從前和家人共用一份的東西,這時都分裂出了獨立一份。也是那時起,養成了一種習慣:盡可能不著痕跡地活在空間裡。牆壁不鑽孔不必說,無數過客使用過的書桌最好不要再留下更多刮痕,每天回到同一個小空間淋浴,最好連一根頭髮也別滯留在排水孔。

這樣的生活,與其說是小心翼翼,更像是深怕和這短暫獨處的空間產生一絲依賴。待房仲或屋主插上鑰匙轉個方向推開門,房間的氣息,是屬於陳年木衣櫃的味道;日光燈昏黃的色調,是天花板與塑膠燈罩示人的面貌;我不敢也不願驚動,這些都不是我的,我很快就會走了,大概是這種感覺。

租屋從不怕搬家麻煩,總覺得這是租屋族專屬,想住哪裡都不受拘束,只需要等這紙合約結束。我因此閱屋無數。如此怪癖女子,獨自活著沒什麼問題,想著走出家門,世界也無圍牆,我從不覺得需要擁有那四面牆。

想法改變,要從女子變為妻母說起。組了家庭,生活稍有進步。餐桌和立燈是戀愛時同居購入,電鍋是母親節禮物(地雷禮物),白色化妝桌是用自己的薪水添購(走向女性自覺的第一步)。

不過,孩子們,注意了。我們自己的,可以;房東的,絕對不行!我只差沒從胎教開始灌輸觀念,拿著鞭條左右踱步,像個教官似地耳提面命。

孩子漸漸長大,夫妻倆再怎麼努力,依舊是個租屋族。我們買了大電視看韓劇,買了乳膠增高獨立筒床墊入睡,選了理想的桌椅紙筆畫本為孩子擴充「空間」。我想或許就這樣過著也無妨吧?還是可以擁有幸福吧?

直到那一天,聽見七歲的長子緊張地對四歲的弟弟說:「不行!牆壁是別人的!不能貼貼紙!」牆壁是別人的。牆壁是別人的。初聽見時內心的震驚,使我有陣子連睡覺都夢到這句話。

小兒子走向在廚房洗菜的我,低聲問:「媽媽,怎麼辦?貼紙撕得掉嗎?會被房東罵嗎?」我用全宇宙最溫柔的語氣回答:「別擔心,這面牆壁,我會跟房東買下來,就變成我們的嘍。」他臉上的緊張消失得無影無蹤,安心地跑去玩下一個遊戲。我則默默將貼紙用除膠劑小心清除,以免觸貼紙傷情。

過往以租屋族身分感到自在的我,霎時對自己恨鐵不成鋼──如果可以,買得起這四面牆,該有多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心情點滴 租屋 買房 房東 套房 房價 房地產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劉秀敏/當兒滿二十歲

鄧秋妍/美好的讓

觀景窗

古家榕/壓傷的鏡子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