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綉怡/【來到神明的面前】信任神明或許就不必問太多問題

選擇障礙這個症頭,從我年紀還小時就患上了。只是生活單純,彼時遇見的岔路,多半走哪邊都無傷大雅,稍稍猶豫,也就能繼續好好成長。初次察覺事情重大到得交由「第三方」給予指引,是自國小畢業,需要決定就讀美術班,抑或英文資優班——這種現在想來,無非也並不嚴重的事。
正反筊面拼組不同的結果
我被父母領到庄頭大廟,從天公開始,依序參拜主神佛祖媽,終於清水祖師爺,完成路線,稍緩,重新站回爐旁空地。與夜裡前來做晚課的人潮拉出距離,錯開誦經時段,母親代我告知觀世音菩薩現在的苦惱。一邊是延續小學四年培養與訓練的繪圖興趣,一邊是想著考考看吧,也順利錄取,且似乎滿有利於將來升學的路徑。依我十二歲的頭腦,實在無法分析兩者真正的差異,感性層面上亦不偏頗誰。我的人生不乏這樣的事,沒有特別喜歡,同樣沒有特別討厭,能做,甚至偶爾做得還不錯。於是乍看什麼都能選,什麼都適合,都可以,卻未有能夠決斷的依循。
沒得選沒事,有得選便困難重重。尤其在還相當短暫、局限的生命視野裡,模糊以為一個選擇就會是永恆的轉向。我當然信任神明,學習理解「信仰」這個概念前,已認知到祂守護著庄頭,也因為長輩們傾向惦記的農曆生日,恰是觀世音菩薩的得道日,我總覺得自己與祂有深刻的連結。該夜,我手持筊杯,由父母提問,我拋擲。正正反反,筊面拼組出不同的結果,過程裡我像個局外人一樣從未開口,卻藉此感覺自己在與觀世音菩薩說話。只是祂總夾雜著笑意,反覆嘗試幾次,兩個選項都沒能獲得乾淨俐落的連三聖筊。
「佛祖媽可能覺得選哪個都好。」忘記是誰說的。我的人生裡,果然不乏這類事情。當然,這都是人的臆測與詮解。經過這番折騰,事實上答案仍不明朗。父母再度確認我的意願,現場因為「都好」的氛圍,變得不這麼緊繃。最後的最後,由於美術班選項至少得到連續兩個聖筊,成為看起來相對好的選擇,加上順讀相同特殊班的發展頗理所當然,事情也就大略如此定案。
開學日,三分之一的同學是舊識,整天鬧哄哄的,絲毫沒有一點適應新環境的障礙。玩耍,念書,畫圖,同時間明顯更複雜的科目分野,驟升的考試量,無止境的作業,疊加著穿過日常的縫隙,帶來細微而持續的衝擊。青少年的我像轉速失調的機器,狀態愈發低迷,隱隱到達奇怪的崩潰邊緣。
大人察覺異樣,多方揣測,與我協調幾種解決方式,嘗試近一個月,安排我至本已無緣,而更適合專注於學業的班級上課。短暫五日,難以建立歸屬感,每逢全天唯一的長休息時間,我跑回美術班的獨立樓層。用新獲得的抽離視角,看世界如常運轉,昔日同窗照樣嬉鬧,靜靜地發覺待在這個地方好像比較快樂。快樂,我想追求的是這個,因而這次自己,做出明確的選擇。
祂的笑或許不意味著都好
當月的期中考,我延後應試,交卷才曉得成績需要被打折。但我並沒有太傷心,反倒是在心境近乎毫無波瀾的情況下,重複確認原來沒有考好,天也不會塌落,這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曾經糾結,為其苦惱困擾的坎,最後如此輕盈地跨過。我重返原班,無事地坐回特別大的課桌,桌面材質可以充當塗鴉或計算本,大家常用鉛筆在上頭塗塗抹抹。起身能將夾層翻起,便於放置圖畫。伸直腳,會踢到收妥畫具顏料的塑膠箱。在英文資優班的日子,像臨時起意參加的,一個過於倉促的體驗營。往後兩年半,我活得像擅長平衡玩樂與升學壓力的小孩,花費心思在意人際往來的進退,接觸閱讀,偶爾想要寫寫東西。維持頻率到大廟參拜,沒再提起過往的煩憂,但觀世音菩薩應該還記得我,以及夾帶在身上的所有種種。
成為應屆考生後,一天,數學老師寫畢算式,分享他先前請示神明,被告知自己那對學習並不特別上心的女兒能考近滿分——他不信,最終成績單卻如此證實了的神妙事蹟。
我也好想知道自己會考幾分啊。坐在台下,十五歲的我有直率的念頭。返家後,不做多想地告訴母親,她皺皺眉,回應這樣問有點奇怪。我想的確是,雖覺可惜,亦無其他辦法。寫在黑板的倒數日不斷被刪改,直至歸零,放榜後,我獲得同樣的高分,一次母親才悠悠提起,她確實代我詢問了家中供奉的觀世音菩薩,一個蓋筊,否定的意思,所以她沒有告訴我。
神明真是難為,面對所有耿直的提問,還得考量當事人的性格,給予終能導向較佳結果的答案。是的,若我事先得知回覆,無論正或負面,都可能太過陷溺而失手。然後我記起那個悶熱的夜晚,父母領我到大廟,護守我成長的觀世音菩薩聽過問題,始終沒有應以任何一個選項篤定的三個聖筊。雙正面朝上,祂的笑或許不意味著都好,而是預示到更遠的將來,我會被祕密地賦予一次接近可以反悔的機會,如在夢中短暫瞥見另一種樣貌,清醒後篤定於過本來的生活。
倘若信任神明,相信祂會庇佑,引導自己走向一條真正適合的道路,會不會其實就不必問這麼多問題?真誠地祈願,但不過度預知,不執著於預知,畢竟再怎麼想控制一切,總有這麼些時刻,恍恍然停下腳步,腦中會浮現神明平靜的面目,祂無語卻又好像說著:「嗯,我早就知道了喔。」人們所能知道的,是我們可以知道的,而那絕對不是全部。
延伸閱讀|來到神明的面前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