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君/共命之鳥

共命之鳥。圖/Gami
共命之鳥。圖/Gami

妹妹一定覺得這個家令她心寒極了

媽媽確診了。照顧全家人的媽媽,在人擠人的市場、在長長人龍排隊買涼麵當午餐時,她染疫了。那天媽媽買了很多的菜,重重地提回來。晚餐沒事,隔天早上醒來,頭有點不尋常的痛,午睡醒來,身體爬不起來,媽媽說太陽穴像是有人用錐子在敲。爸爸幫她快篩,哎呀兩條線。

媽媽確診了,爸爸在家庭群組貼出快篩劑的照片。當時我在加班,妹妹在逛街,弟弟第一時間讀到訊息,說:「爸爸在家也戴著口罩吧。」爸爸在訊息按讚,代表他收到了。有沒有戴我們沒人知道。

晚上弟弟回家,在車庫還沒停妥車,就見爸爸衝出來敲車窗。他叫弟弟車先不要停,比手畫腳要弟弟採買些東西回來。爸爸沒有戴口罩,弟弟沒有拉下車窗。

爸爸很氣,兒子怎麼可以這樣,怎麼一副不把人看在眼裡的樣子。弟弟在LINE上寫:要買什麼用寫的。

媽媽確診後的隔天,爸爸也確診了,下午開始發燒,幸好媽媽只有小咳嗽,幸好冰箱裡還有很多菜。媽媽想幫爸爸補充營養,照顧全家人的媽媽,於是忍不住煮了全家人的菜。燙地瓜葉、燙花椰菜、番茄炒蛋、白蘿蔔排骨湯、滷紅燒肉,多麼均衡的晚餐。她叫大家下來分裝晚餐,各自回房間吃。

「吃飯了、吃飯了!」

爸爸說,我頭在暈,等一下再吃。

「吃飯了、吃飯了!」

叫了好久,沒有人理她,寫LINE也沒有人回。

媽媽傷心起來,說她一輩子煮飯煮得那麼辛苦:「你們都不知道煮飯的人辛苦,你們都說吃外面就好,外面的東西是有多好吃?又不營養,又不衛生,我煮那麼多菜,你們人在福中不知福,你們……」

於是妹妹心軟了。從小妹妹最乖了,她說媽媽不要難過,我裝晚餐回房間吃就是了。

弟弟私訊妹妹,一個華麗的巴洛克式白眼貼圖。

我私訊給妹妹,「我看這兩年的酒精妳都白噴了、口罩都白戴了,怎麼就這樣直接把病毒吃下去了。」

妹妹一定覺得這個家令她心寒極了。兩天以後,妹妹也確診了。

我和弟弟逃得遠遠的。

逃得掉嗎?

共命有程度上的區別與各種變奏

讀《佛說阿彌陀經》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有「奇妙雜色之鳥」暢演妙法,其中有一種「共命之鳥」,形象是一身兩頭,「雖心識各別而同一報命,故名共命」。

查了其他佛典,得知釋迦佛與調達曾為雙頭同身的共命鳥,調達那頭在睡,釋迦這頭是醒著,醒著的一方拾香果吃,香氣芬然,因為睡覺而沒有吃到的調達起了怨念:「何欺我而私食呢?當噉毒果以報之。」牠吃下毒果,兩命一同嗚呼。

千百年後看這則佛教寓言,想到不只是手足、伴侶、原生家庭、同班同學、當兵的同梯、部門同事、一起做專案報告的、一起訂便當訂飲料的、社區管委會……可以開上LINE群組的,皆能稱為廣義的「共命之鳥」。

「共命」有程度上的區別:帶爸爸媽媽去旅行,是共命中的共命,因為家族旅行的那幾天必須密集地綁在一起,生活習慣重疊又重疊。平常在家裡已難免衝突,還沒出發前,更隱隱知道可能是場悲劇,但仍出發了。可以自由出國的日子,這幾乎是旅行遊記的一種顯學,旅行過程中長輩的各種不受控、長輩弄丟東西甚至走失自己、子女的各種崩潰……但是最後的結果,我看到多數人的結論,通常還是不後悔、幸好有去。

好嫉妒啊,我的爸媽是完全不喜歡旅行的。竟然會嫉妒,我果然是逃不掉啊。

「共命」還有各種變奏:行到中年,難免會接觸各種修行的朋友或機緣,有些是不得不的人情應酬。光是同聽一堂課,也算是一起「共修」了。通常課後會有分享時間,藉著團體分享,讓別人穿越你的故事,藉著聆聽,得到安慰,從中獲得力量。大家困擾的多是家庭羈絆,我閉著眼睛似聽非聽,然而鄰座激動的眼淚,講著講著就噴到我臉上──她嚴厲的母親,永遠對她不滿意,最近更變本加厲半夜亂叫救護車,還要送去指定醫院,「我媽簡直是把救護車當成計程車……」

圍著圈,大家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輪流說。

好辛苦啊,為什麼不逃?

逃得掉嗎?看起來無法。

槌子與電鑽聲就是教我負荷不了

後來我避免參加這樣的課,靜坐冥想還不錯,可團體分享令我十分痛苦,我沒有準備讓別人穿越我的故事,也沒有好奇心去穿越別人的。他人的故事像是隔牆鄰居裝潢的聲音,儘管大樓電梯會貼公告,本棟大樓有人在裝修,但槌子與電鑽聲就是教我負荷不了。

「你也可以分享你的故事啊,我們可以支持你。就像是你或許覺得別人裝潢聲很吵,你家也可以裝潢啊,共修的力量都會支持你。」老師說。

可是,我沒有什麼好說的。

支持力量?我沒有感覺到支持力量,各種引導多半最後會歸咎於這是自己的議題、今生要修行的課題,而且「外在遇到的」都是「內心世界的展現」,改變要從內心做起。

我腦海總是響起各種頂嘴:這不是檢討受害者嗎?

老師對於我不想繼續的理由,歸咎道:「因為你還是用頭腦思考啊,你沒有把心打開。」「你的頭像是戴安全帽,身上好像穿著盔甲。」是啊,我真的沒有辦法反駁。

我笑著,心中又浮現非逃不可的念頭。太鳥了!就算已經繳了學費我也不想再去。

這次總逃得掉吧?可以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記憶藏寶圖 身心靈
⏰最後限時!iPhone 16 豪禮就是你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不良中年/我的陰暗面

書福/謝謝你禮讓救護車

李奕萱/被「遺照」環繞的爺爺,輕快哼唱〈莫莉‧瑪儂〉

一句好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