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擁/委屈的出處
在我從事業餘策展的十年間,結識不少藝術品買主,其中有自營高級名車維修廠的華裔女實業家H與其洋夫婿。我認識H時她才三十出頭,便已有了收藏藝術品作為投資保值的眼光和野心。因她購買了一幅內含漢字書法的抽象雕塑作品,作為策展人的我以及創作該作品的藝術家,就此成了座上賓,多次受邀參加她的家庭派對。
幾次赴約,發現派對進行的同時必有兩名打掃專人繞場,拿著掃帚畚箕,不斷在其住所內外地毯式清潔,一遍掃過再來一遍,絕不誇張。她家養了一隻與貓王同名的黃金獵犬Elvis,很容易掉毛,大概因此隨時有得讓人忙。
對所有首次到訪的客人們,作為女主人的H總會有意無意聊起當年如何搭船逃難,十多歲從越南輾轉去了香港,以及來美國後正值青春期,嚴厲的母親不太適應環境,數次拿孩子們發洩怨氣。譬如常要她收拾房間,若稍有不從,或因不情願而打掃得略為草率,便會狠毒地動手打她,故而打掃於H變成一件不堪回首的童年陰影。
也因此,H決心奮發,最終憑本事將這份家務完全外包。
非常奇怪的,這故事無論怎麼聽,我都覺得像在炫富,而沒能在第一時間感覺到來自原生家庭的「父母虐待」或「家暴」其實才是重點。
一年內去過H家三次,同樣的故事聽了三遍。甚至,聽過這故事的其他客人,私底下與我說出了一樣的感想。可我明明有多兩次機會,可再加咀嚼她那頗為委屈、不甘的苦難呀。
是她把這段人生經歷交代得過於雲淡風輕,或是我的理解能力大有問題?抑或許,她的光鮮得意掩蓋了過去,使人下意識地認為她的創傷早已被成就所撫平及彌補?
後來,隨著我搬家並離開策展圈,與H夫婦失聯。十多年過去,當年在她家見到的打掃陣仗,現已可全數交由一台價格實惠的掃地機器人來處理,而「觀感」卻奇怪地變得兩極:我總會在看到誰家掃地機器人滿屋轉悠的當口,驀然憶起H,甚至納悶:那些掃地阿姨們,是否會因機器人普及而失業?
我的同情心,似乎總是偏心地沒能先行落到富有且成功的H身上。如是矛盾不禁讓我思索:成功是否掩蓋得了傷痛,還是讓人更易忽視?H真正的委屈,也許就只能藏在掃帚與機器人的交替間,無聲且更深刻地延續著。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