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適任/讓他結束游牧生活的是乾旱,卻是水帶走生命與所有
「撒哈拉下雨了!」
今年八月中,我人還在台灣宣傳新書,就收到先生貝桑從摩洛哥沙漠觀光勝地梅如卡傳來訊息。點開影音一看,雨刷在擋風玻璃前來回搖晃,模糊畫面中,可見滂沱大雨落在荒漠,呵,多麼難得的景致,在長年乾旱後。
很快地,一則則撒哈拉異常暴雨的新聞在網路流傳,今年降雨量是往年數倍且集中在短短幾天,造成馬利、尼日與查德等多國水患,就連相對穩定的摩洛哥亦有屋舍被沖毀,數人死傷。
「湖泊回來了嗎?」我問。
貝桑傳來笑臉貼圖。
●
九月中回到梅如卡,車子行經沙丘群,夕陽下,村裡孩童三三兩兩在淺池裡玩著,或許沙漠孩子今晚夢裡將是海洋。
一如預期,暴雨將消失多年的湖泊給帶了回來,我將這自然贈禮列入導覽行程,惹得台灣遊客連連驚嘆:「沙漠竟然也有湖!」
是啊,沙漠不僅有湖,還有湖泊生態呢。
Google Map明確標示梅如卡村外有座湖,在與不在,或大或小,全由雨水決定。若秋雨足,湖水波光瀲灩,野鴨、火鶴、高蹺鴴與多種水鳥前來覓食、繁衍,駱駝羊群在綠意盎然的湖畔吃草,湛藍的天映照湖的寶藍,微帶濕氣的風襲來,眼前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勃勃生機已在耳邊聒噪。
關於乾旱,沙漠人自是知悉,讓人難以應變甚而放棄家園的,是無解的全球性氣候變遷。二十世紀後,旱年頻仍,摩洛哥綠洲消失泰半,2023年更是氣溫最高且四十年來乾旱最嚴重的一年。當水草不再,湖泊消失,遊牧民族被迫如飛鳥般遷往他處謀生。堅守原鄉者,多數走入觀光業。
初秋暴雨讓湖泊再現,地底儲水得到補充,綠洲農田灌溉溝渠更是前所未有的滿溢。
望著荒漠因雨而暫生的水塘處處,想像古早以前,鄰近一帶人煙罕至,既無屋舍更無觀光飯店,這些個水塘肯定是專屬於野生動物的生命泉源。
國際新聞照片裡的水中撒哈拉正是梅如卡。那地方我是知道的,就在沙丘群旁的一處觀光飯店,因雨水匯聚而成孤島般的存在。
人車讓野生動物不來,那麼此時圍聚在水畔的是?
一輛輛吉普車攀上飯店前方小丘陵,載來一車車外國觀光客,一個個拿著手機與沙丘及大水自拍。觀光客就像蜜糖,吸引村裡孩童前來,伸手索取零錢或糖果,還不忘兜售家裡人做的布駱駝。
衣服破舊,臉龐純真,眉頭深鎖,這樣的孩子多麼惹人憐,女客低頭掏錢,購買布駱駝還不忘殺價與合影。
「您以為是善心幫助貧童,現實卻是孩子若能為家裡掙錢,極可能縮短在校時間。不是所有在沙漠的水都可以喝。落在岩山與礫漠的雨匯聚成水塘,參雜太多雜質,遊牧民族不會讓駱駝羊群飲用。那錢也是,對孩子不好。」
終究,我什麼都沒說。
●
「還記得阿濟茲嗎?」當我蹲在夕陽下的湖畔,試圖錄下在湖面閃爍的點點金光,水潮聲中,聽到貝桑拋來一句,我抬頭看他。「他死了。那幾天山區下大雨,溪水暴漲,下游沙漠地帶卻是晴朗無雲,他剛好載觀光客經過,水一來,連人帶車被沖走了。」
我想起阿濟茲靦腆的臉與眼裡的靜默,才三十出頭呢,童年在沙漠過著游牧生活,十幾歲跟著大人進部落掙錢,曾為觀光客牽駱駝,也在飯店打掃、端盤子,好不容易攢了點積蓄,跟親族借些錢,買輛二手車,才剛轉行當司機,人就這麼沒了。讓他結束游牧生活的是乾旱,卻是水帶走生命與所有。
各國專家解釋,溫室氣體排放最少的非洲恰恰最受氣候變遷衝擊,或乾旱不止,或因洪水而損失慘重,受創最深的往往是原已貧困的族群。單以摩洛哥為例,暴雨雖暫時解除區域性缺水,卻未必能補足長年乾旱造成的水資源耗損。熱帶輻合帶(ITCZ)往北移動,偏離赤道,造成撒哈拉歷史性暴雨,連帶可能讓正面對百年大旱且水位極低的亞馬遜河降雨減少,濕度愈低,便提高森林大火發生機率。
暴雨過去已許久,國際新聞使用梅如卡沙丘群、棕櫚樹與水的照片,並加上「災難性畫面」等字句,持續在網上擴散。
不,不是的,這太簡化,真正的災難活在細微隱匿處,未必有吸睛畫面,卻是庶民生活日常,那必須走進撒哈拉,待著,看著,聽著,靜靜地,直到所有曾發生的一切凝聚成四個字:極端氣候。
●
「新聞說撒哈拉下大雨,妳在那裡都好嗎?」
看著友人從台灣傳來的訊息,我在手機裡打了一行字:「都好,只希望亞馬遜河也好好的。」
終究,我按下刪除鍵,什麼都不留。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