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安/追求運動性平,姊姊哥哥站出來

追求運動性平,姊姊哥哥站出來。圖/Gami
追求運動性平,姊姊哥哥站出來。圖/Gami

今年巴黎在開幕式上高舉女力,並首度實現男女同額參賽,男女運動選手各5250人,被視為性別平權重要的里程碑。不過,法國居然禁止自家穆斯林女性選手在參賽時佩戴任何宗教型式的頭飾,又開了尊重性別和宗教自由的倒車。此外,選手雖然平等,男性教練卻占了整體八成;更別提我們台灣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拳擊選手遭受的國際霸凌。運動性平,還是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被迫在職業生涯與成為母親間做出選擇

女性在體育圈要面對許多不公平待遇,運動能力往往被認定不如男性,各種歧視言論對她們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曾有許多賽事以奇怪理由禁止女性參賽(比方說女生跑馬拉松會傷害子宮);運動表現好時,又會被懷疑是靠禁藥或變性等方式取得能力。更不平等的是同工不同酬,相同運動項目的男女選手薪資和獎金,幾乎都是天差地別。實質報酬外,運動環境也時常不友善,沒有專屬衛生設施是最常見的狀況。還有一個「女性獨家障礙」:女子運動員若是決定生兒育女,可能會在運動生涯正值巔峰時中斷;男子運動員只要沒受傷,有再多小孩都能擁有完整的運動生涯,少有體育組織提供產假或生育福利,運動品牌通常也會降低贊助,逼得她們必須在職業生涯與成為母親間做出選擇。

國際運動史上,曾有無數女性運動先進站出來爭取權益,促使社會重視和改革。像是網球明星Billie Jean King,1973年在著名的「性別之戰」中擊敗沙豬球星,並以抵制出賽,迫使美網成為第一個提供男女同等獎金的賽事,影響持續到多年後的另三大公開賽,澳網和法網分別在2001年與2006年跟進。

2007年,網球天后Venus Williams的積極爭取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也終於打破一百二十三年來的不平等待遇,完成男女同酬大滿貫。更經典的是美國女子足球國家代表隊,在2019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控告美國足球協會性別歧視,提供薪資和工作條件不均。儘管女足表現一直優於男足,收入卻僅為男球員的38%。她們在2015年世界杯奪冠後,大幅提高美國足球觀看人口,為產業創造驚人收益,而男足則連2018年世界杯的參賽資格都沒有;2019年女足再度稱霸世界杯,吸引高達十一億觀眾,再再證明這不平等有多荒謬。然而,2020年法院仍駁回訴求,她們再上訴且經過數年對峙,雙方終於在2022年達成和解。足協承諾在世界杯等重大賽事中實現同工同酬、賠償提出訴訟的球員,並挹注資金支持退役球員創建女性和女子足球相關的公益組織或活動。

鈴木一朗與女子高中棒球選拔隊的對抗賽

在這一波波的爭取中,「男」能可貴的是,也有不少男性運動員願意為女性站出來。最近在與日本女子高中棒球選拔隊對抗賽中,完投141球達成四連霸的棒球傳奇巨星鈴木一朗,就是超棒的例子。朗神退役後與友人組成業餘球隊Kobe Chiben,每年和女子高中棒球選拔隊進行友誼賽,原是野手的鈴木一朗每次都擔任投手,並展現「二刀流」功力上場打擊。第一年投143球、17次三振完封對手;第二年完投131球、14次三振,僅失1分獲勝;第三年再用116球、9次三振完封對手,而且在前兩屆都未打安打的他,還敲出雙安。

連四年慘電對手,別以為朗神「男生打女生」又這麼不講武德,他認為全力以赴才能展現對對手的尊重。有一屆受他邀請一起比賽的前球星松坂大輔,記錯出局數就遭他訓斥不認真、不夠尊重對手。第三年終於敲出安打時,朗神向媒體表示過去兩年十分懊悔,所以打到這一安感到非常爽,證明他從來沒有在「讓」。此外,身為世界安打王的鈴木一朗很少被三振,某次卻遭投手堂前凌三振,但他不吝給予極高評價,以「她的球比美國傳奇投手克萊門斯還難打」形容那次對決。

會這樣年年「挑戰女生」,是因為他認為在日本,優秀的男子棒球選手能進入日職、美職等頂尖舞台,女性則永遠沒有機會。但若是女子棒球人口增加,就沒有什麼永遠不可能的事。因此希望經由他的推廣,提升女子棒球的參與度和關注度,讓這件事成為可能。

話說回來,台灣也有選手在日本打女子棒球喔!期待因為朗神對棒球之神的呼喚,將來我們有機會看到台灣女子好手站上大聯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奧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這個職業有祕密:跨國藥廠之稽查人員篇】三介貓/沒有朋友的職業

小婦人/請聽我說

小莊/改菜單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