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榛/拚命地叫,毛孩到底想表達什麼?
勇敢的「小王子」
玩具貴賓犬該該自幼犬時期開始,就展現出敏感而膽小的氣質,常常發出哭聲,主人小伶便為牠取名叫「該該」。但我更喜歡稱呼牠為「小王子」,因為有著一身金色細軟毛流的牠,清澈杏眼和修長身形使牠活脫像個童話故事中的王子,純真又帶有幾分帥氣。
每當我拿出細針準備抽血時,該該會輕撇過頭,微微發抖並小聲哭泣,但始終配合治療,因此,我一直覺得牠非常勇敢。
為牠看診的後面幾年,該該因慢性腸胃炎、胰臟炎及膽囊感染,反覆地住院治療。但是牠不喜歡離開家人,也不適應住院,因而不停地哭叫。
在給予止痛和降低焦慮的藥物之後,該該的住院情緒總算好轉許多,變得更加平靜和放鬆。看到牠慢慢恢復了自在的表情,我心裡也更加安心。
在診間遇過許多貴賓犬,我發現每一隻毛孩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並不是每一隻都喜歡吠叫。不過,在前來求助狗狗吠叫問題的家庭中,有很高的比例是純種犬的苦主,像是馬爾濟斯、約克夏、吉娃娃、貴賓犬、臘腸犬、博美犬及狐狸犬等。
讓人困擾的是,這些犬種中有許多是心臟病的好發族群,讓主人既煩惱,又擔心得不得了。然而,通常主人會慢慢習慣狗狗的吠叫,直到開始影響到生活品質、接到鄰居投訴、衍生其他問題行為,又或者影響到心臟病的穩定性,才會帶狗狗前來就診。
牠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很多家庭都曾面臨同樣的困擾,尤其當敏感的毛孩不得不接受醫療時,聽著那聲聲哭叫,真的讓人心疼。
其實,吠叫是狗狗常見的溝通方式,尤其是長期與人類合作的功能性犬種,更是如此。每一隻狗狗的叫聲都千變萬化,統計下來至少有十種模式,看似多樣,卻不難辨別吠叫的原因。近代的研究也發現,人類的確可以透過狗狗所發出的不同吠叫聲來判斷牠們的目的,像是憤怒、恐懼或快樂。
所以,狗狗過度吠叫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要試著從狗狗的角度來思考,想一想:「狗狗為什麼會想說話?牠們到底要表達什麼?」也許更能找出適當的方法去面對。
由該該的例子可以知道,狗狗的過度吠叫問題,不能被誤認為一種行為問題。實際上,吠叫是一種表達,也是感受到壓力時的抒發表現。在多數情況下,遺傳、品種、社會化經驗、成長階段、健康狀態、環境及教養態度等因素,都交錯地影響著狗狗的吠叫行為。
因此我常常提醒家屬,吠叫的「時間點」往往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面對這樣的行為,真正的第一步是確認毛孩的健康狀態,排除所有疾病的可能性,並確認牠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接著,仔細注意吠叫的「時間點」,觀察狗狗的情緒動機,是需要安撫、關懷或是幫助?才能針對不同的情況,彈性調整應對的方式,逐漸降低吠叫的強度。及早正視並逐步幫助動物學習自我調適,是非常重要的。
考慮用藥前,與醫師仔細討論
面對吠叫行為,可以用藥嗎?
眾多的吠叫行為通常都不是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的。許多狗狗從幼年時期就有吠叫的傾向,隨著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歷了主人的懲罰式教育或過度關注,造成行為逐漸被強化,因而會降低藥物的效果。
因此在考慮使用藥物之前,我通常會先與家屬好好地討論,輔助家屬寫下毛孩的「行為日記」,記錄下像是:吠叫的時間點、地點、長度、頻率、家屬的反應等,藉此了解還有哪些方面可以調整。透過詳細的紀錄,我們較能清楚地識別和分析毛孩的行為模式,理解牠們的需求與情緒,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或其他的不適。另一方面,主人也可以回憶起更多生活細節,提供有用的線索,以制定出更有效的輔助方案。
最重要的是,當毛孩和主人之間的情感因各種困擾而消耗時,專業人員提供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透過這份觀察日記建立起的溝通與協調,不僅僅是輔助治療的過程,也是幫助家屬重新站起來的一種支持。
最後的告別
我和該該一同度過了十年看診時光,但最後,牠不敵病魔而離世……忘不了那天,一聽小伶告知牠過世的噩耗,我全身癱軟在地上,非常不捨地大哭出來。後來,我在診所外的大樹下擺上一朵玫瑰花,向牠告別。
還記得最後一次見到該該是耶誕節前夕,陽光灑落在那棵大樹上,一切寂靜得像幅畫,診間裡的牠正開心地享用零食,那滿足的神情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每到寧靜的冬日,我都會記起曾遇見一位「小王子」,牠是如此的美好。
●摘自寶瓶出版《人類沒有很懂我:犬貓行為獸醫師帶你醫病也療心》
話題徵文:我能懂你
溝通是為了明白彼此的需求,亦讓雙方關係更加緊密。你曾因一句話或一個動作,瞬間與對方的心連上線嗎?歡迎來稿分享你的故事。
文長350至500字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我能懂你」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刊登順序前五名者,可獲得《人類沒有很懂我:犬貓行為獸醫師帶你醫病也療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