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詠黛/追「風」

追風。圖/圖倪
追風。圖/圖倪

從未直接與她聯繫的我,展開追「風」行動

教師節來臨,想到「遇緣則有師」這句話,自覺生命中時有貴人出現,受益良多,尤其某段師生情緣看似清淺,卻在不經意間開花結果,光光相照,念念相續,心中滿溢感恩。

二十年前,我還在報社工作,受託為社會團體籌辦「生活寫作班」,學員的年齡從二十幾到八十歲,學歷從小學畢業到博士,身分士農工商、歸僑、新住民、家庭主婦……學員背景差異性極大,無差別的是,都有一顆渴望提升自己閱讀與書寫能力的心。

我心目中理想的師資,是邀請多位學養俱佳、既能深入又能淺出講課,還要是老、中、青學員都耳熟能詳的文壇名家,一起接龍在這塊園地耕耘。頂標條件一旦設定,腦海中立刻出現老師大名。

這單純的起心動念,當然得到主辦單位全力支持,但下一秒鐘他們傳來一連串疑問:「這麼大牌的老師,妳請得動嗎?」「她在大學授課,還要寫作、要關心國家社會大小事,一定很忙,怎會有空理會一群『寫作素人』?」總之,就是「仰之彌高」,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啦!

不試,怎會知道不成功?試了,才有機會。二話不說,多年來只讀過曉風老師無數篇大作、買過她不少本書,但從未直接與她聯繫的我,開始展開追「風」行動。

當第一次和曉風老師通上電話,報上姓名、說明來意,耳際即傳來老師充滿笑意的溫柔音聲:「好的!什麼時候上課?地點在哪兒?請妳再告訴我的助理。」

「蛤,這麼順利?」夥伴們得知好消息,喜不自禁歡呼。

結業後,學員興致盎然邀我協助自組讀書會、寫作私塾,繼而在台北市社會局立案,正式成立閱讀寫作協會,發心承擔推廣閱讀與寫作的義工任務;曉風老師再一次給大家驚喜:一口答應擔任發起人之一。

她照顧學生的心,也在白紙黑字間留下印記

如此這般純粹的師生文字緣,一結就是二十年,曉風老師從六十幾歲到年逾八旬,時而擔任生活寫作課程的講師,時而在古典小學堂系列講座傳承文化美好,即使身體違和,仍出院不久即拄杖前來,實踐一期一會的承諾,以最實際行動支持大家的初心——閱讀為經,書寫做緯,汲取新知,終身學習。

近年來,曉風老師更在課堂中間休息時間,捐出她的收藏品,舉辦一年一度的「快閃義賣」,讓學員歡喜參與,一起為協助宗教團體投入戒毒工作,共盡一份心力。有學員的朋友聽聞此義舉,遺憾今年沒跟上,乾脆先塞錢拜託「明年幫我搶購再捐出」。

曉風老師照顧學生的心,也在白紙黑字間留下印記。協會將學員刊登於各報章雜誌的小品文以及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結,陸續出版三本《我和一枝筆,在路上》,曉風老師完全不吝惠賜鼓勵語,沒有一集漏掉。

第1集,曉風老師以凱薩名言惕勵:「古代的跨國強人凱薩說,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現在的我們可以說,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充實我自己,然後,我把這些都記下來了。」

五年後,協會出版第二集,老師贈語:「唐代賈島有〈劍客〉一詩,書之與同道共勉。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讓會員俠氣上身,繼續揮筆前行。

第三集,曉風老師不但賜予一篇八百多字序文,標題為〈大家來寫篇散文吧!〉鼓勵寫出「真實感」和「生活性」,更接受編印、發行《我和一枝筆,在路上3》的文訊雜誌社邀請,在2023台北國際書展為這本新書開講。

這篇序文提到:「寫作一事有人天生就會,有些人需要調教,才有辦法將潛能從地底下『刨』出來。」可不是嘛,沒有誨人不倦的老師,就沒有樂在學習、努力精進的學生;我們需要更多像曉風老師這般博古通今、有不凡妙筆的老師調教,帶領大家讀好書、寫好文,揮筆寫下喜怒哀樂,傳揚大千世界的至真至善至美。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張曉風 記憶藏寶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王筱茵/40歲交友軟體使用指南

情書簡訊

蘇之涵/動手做一個自己的衛星吧

騷夏/蟻民的祈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