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梅/舌尖上的鄉愁

人在異鄉,偶爾會踩到雷

長達三年的疫情讓許多遊子無法返鄉,隨去年底世界各國紛紛解封,終於又見到許多旅居海外的友人先後返鄉探親。遊子返鄉首要當然是與親友團聚,其次應該就是要「吃爆」台灣美食,一解「舌尖上的鄉愁」。

對於「舌尖上的鄉愁」,我有過親身感受。赴英國遊學時,為了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我選擇住在有提供早、晚餐的寄宿家庭,這樣也可以省去為三餐煩惱。英國的早餐通常是水煮蛋、烤麵包及英式奶茶;晚餐主菜最常見的是烤豬排或肉片,配著水煮馬鈴薯(或打成泥加上奶油)及水煮蔬菜。

我不是個挑食的人,也樂於入境隨俗,但偶爾還是會「踩到雷」。有天回到家已是晚餐時間,看到餐桌上房東太太精心準備的菜肴--水煮馬鈴薯、綠色豆子以及兩片狀似黑胡椒牛排時,我迫不及待刀叉齊下。未料,食物送入口中,立即驚覺那軟軟膩膩的東西根本不是什麼牛肉,而是腥羶味十足的羊肝。

就在我差點吐出來時,一旁的房東太太卻猛問我:「Nice?」我只好違心地點點頭,然後硬著頭皮把那口羊肝吞下去。那餐花了我快一個小時,幾乎用掉整瓶胡椒粉才結束夢魘。幸好,後來我的餐桌上再也沒出現過羊肝。

遊學的日子雖然新鮮有趣,但是人在異鄉生活,語言、生活習慣加上人際關係調適等問題,難免會碰到挫折,因此特別需要食物的慰藉。印象當時晚上經常夢見人回到台灣並置身在夜市裡,驚喜地看著琳琅滿目的小吃,但往往還沒想好要先吃哪樣,夢就醒了。

一袋茶葉蛋,讓我喜出望外

記得在一個英國冬日濕濕冷冷的午後,那種特別容易讓人心情低落的日子裡,明明中午已經吃過生冷的三明治了,卻突然很想要來碗熱湯,就像是台灣的蚵仔麵線或是魚丸湯暖暖胃,可遍尋整個小鎮,除了炸魚與薯條外,找不到任何簡單的熱食。

混合著失望與沮喪的我,決定買些新鮮的蘑菇回家,清洗乾淨切成薄片後,用熱水燙熟,再加上台灣來的肉醬罐頭攪拌,終於吃到一點熟悉的家鄕味,心情亦舒坦一些。

這些罐頭是我出發前與厚重衣物一起船運過來的,是過來人的四姊給的建議。她說:「相信我,妳在英國期間,一定會想念台灣味。」那一刻我懂了。

在英國待了大半年後,四姊的好友曹姊偕其友人一起到英國玩,我沒課時就會陪她們到處走走。有一天經過一棟公寓外頭時,我竟然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茶葉蛋!這突如其來的家鄉味,喚醒我內心深切思念,站在街頭久久不能自已。

「在這種地方?怎麼可能?」曹姊她們對我的發現表現出不可置信,我也對自己的行徑感到可笑。沒想到,第二天我們碰面時,曹姊竟給我一袋茶葉蛋,約有五、六顆,說是她前一晚在旅館裡試驗的成果,讓我嘗嘗看味道好不好。這令人思念的家鄉味,讓我喜出望外,吃到滿滿的感動。

離鄉背景的遊學生聚在一起時,也喜歡以食會友,有一次班上同學相約在某個同學租屋處做菜,來自土耳其的女同學負責沙拉,我則準備酸辣湯(用現成料理包加上蛋花)。另外,有兩位日本女同學聯手端出一盤蛋炒飯(這點令我這個台灣人感到十分汗顏,但還是很開心能吃到炒飯料理)。

另有一次,來自台灣的娟娟跟她的房東太太借了廚房,我們共四個人開煮,萬萬沒料到主廚的工作竟落到我身上,我只好打鴨子上架,做了番茄炒蛋、沙茶芹菜、香菇雞湯及湯麵;前兩道菜是因為容易做,後兩道則是母親常做給我吃,與其說是家鄉味,不如說是想念媽媽的味道。儘管我的手藝普普,大家依然吃得很開心,成為異鄉難忘的插曲。

當時我們經常批評英國的天氣及食物,可這麼多年過去了,偶爾我會懷念在英國稍帶涼意的午後,與同學們在鄉村餐廳的庭院裡,來上一客司康配上濃濃的奶油及果醬,再加上一壺溫熱的英國奶茶,那份滿足的滋味至今令我念念不忘。這是不是又是另一種「舌尖上的鄉愁」?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味蕾的旅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繽紛講座】那些畫裡的人都有病:醫師的跨時空看診

邱瀟君/歐巴馬的朋友

勒虎/逃離地下社會:遊古芝地道記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