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淳之/黑膠唱片音響
在CD已然退場,串流揚威的時代,實體音樂似乎過時。但仍有鍾情於老派回憶者:翻閱標籤,抽出唱片,審視染塵,挪動唱針,聆聽揚聲器的第一聲嘶嘶聲……彷若神祕宗教儀式,緬懷退出近半世紀之久的情懷。正如史上百大吉他手傑克・懷特(Jack White)說:「你只能任由唱針擺布。你看著唱片旋轉,就像是坐在營火旁邊,彷彿進入催眠狀態一樣。」
兒時,家中樂聲總流竄響徹,有時是美國流行歌曲,有時是古典音樂交響曲;那就是父親於家的恆常。樂聲洗腦浸潤,多年後,偶有殘曲飄來,我總能迅速哼唱下去。觸目所及,小小房間最堂皇的擺設,就是黑膠音響,因之初遇海洋堂「懷念20世紀」迷你版的「Panasonic super phonic He-3000」,便如重逢故友。
父親的黑膠記憶,啟蒙於初中。阮囊羞澀的初中生,孜孜矻矻攢零用錢,每月定期購買。六○年代,一碗麵兩元,唱片一張十多元,音感敏銳的父親,寧可少吃一點,也要換來樂聲饗宴。到我出生時,已累積數百張。就算數位音樂興起,黑膠唱片音質醇久、滲透靈魂的感受,他認為最為耐聽、無法比擬。這或許是愛好者的偏見,也是真真切切的實言。
日治時期,台灣沒有錄音和壓片技術,歌手樂團必須渡海赴日錄製;1948年台灣才發展製造技術,初期甚至是以二手唱片翻製。亞洲唱片創立於1957年,是台灣目前存續最久的唱片公司,父親珍藏的第一張黑膠便是亞洲出品。其創辦人為安平人葉文華,在台南市永福路成立大型唱片工廠,日後為台語音樂重鎮,以文夏、洪一峰、吳晉淮、紀露霞等為代表,其唱盤已成珍貴文化資產。父親說,以前亞洲灌錄的唱片,結束時不是發出沙沙聲,而是不斷發出人聲吟唱的「亞洲唱(彳ㄤˇ)片、亞洲唱(彳ㄤˇ)片」--令人發噱,這也是發燒友才知之軼事吧。
黑膠唱片銷量於七○年代登高峰,八○年代下滑後便一路溜滑梯,幾乎要溜進史冊之際,在2007年轉為上升,穩定成長,父輩發燒友發揮了振衰起敝之力,現在購買黑膠的年輕人,更比年長者多。在對聲音的講究上,黑膠已成風雅品味,或許講求迅捷廉宜的虛擬網路,少了定錨人世的安定,反觀黑膠實體,就有這種不由分說的魅力。
Panasonic super phonic He-3000,2022年,松下電器「未來生活工場」的設計師,在倉庫中發現了這舊式、一體成形的黑膠唱機,雖然沒有轉盤,但揚聲器仍發出優美聲響。他們重新安裝,邀請孩子繪圖,在嶄新的彩繪唱盤上,播放悠揚的立體聲,並在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展示,開啟全新的未來音樂想像。此時,距離機器出品的1962年,悠忽六十年矣。樂音響起,似乎環繞著老派掌聲,在數位時代淘洗下,非但未被淘汰,反而成了閃耀的金子。
難得與父親聊起食玩,但聽見此款袖珍音響,他便滔滔不絕發表樂友心得。想不到我的收藏,也能燃起父親熱情,這真是如假包換的「家珍」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