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特‧海格/報酬遞減定律

報酬遞減定律。圖/和平製品
報酬遞減定律。圖/和平製品

對愈來愈多東西習以為常

地球獨一無二,是宇宙廣大渾沌的競技場內,我們所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地球憑自己就滿足了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條件。

你也很不可思議,與地球不相上下。我們以完整的姿態來到世間,給我們一點食物飲水,與遮風擋雨的小屋,為我們唱一首歌、說一段故事,周圍有幾個人可以對話、在乎、戀愛,如此便是一生。

但一路走到某個地方,我們提高了獲得快樂需要的門檻,或該說我們認為需要的門檻。

我們被鼓勵要買東西讓自己快樂,因為公司也被鼓勵賺更多的錢,讓他們更成功,而這件事也使人上癮。會上癮的原因不在於消費令我們快樂,反而正是因為消費無法使我們快樂:我們買了某樣東西,歡喜一下子,喜歡那東西的新穎和新奇,但不久我們就習慣了擁有,我們適應了、麻木了,所以又需要其他東西。我們需要感覺到變化與多樣,更新的、更好的、更升級的的東西,然後相同循環又再度發生。久而久之,我們對愈來愈多東西習以為常。

Instagram網紅起初享受自拍照有很多人按讚,很快就會追求更多的讚,萬一數字保持不變,就會覺得失望。永遠拿一百分的學生,如果有一天只拿九十分,會覺得自己徹底失敗。創業致富的企業家會希望賺進更多錢。喜歡自己新體態的健身房常客,會想要更努力鍛鍊、再努力鍛鍊。盼望已久終獲升遷的員工,很快又會期待下次升遷。隨著每一項成就、每一次獲得、每一筆消費,門檻一再提高。

我以為只要文章能刊登出來,我就會永遠滿足。但不久我又希望書可以出版,接著又希望下一本書也能出版。之後開始希望書暢銷,下一本但願也暢銷。暢銷之後,希望是排行榜第一名、希望賣出電影版權……就這樣一直串連下去。而我和很多人一樣,每當達成為自己設定的生涯目標,的確能短暫感到快樂,但腦袋很快就習慣了先前的成就,又找出一個新的目標。因此我得到的愈多,需要取得的也更多,才可以持平。

你取得愈多「成功」,愈容易因得不到而失望。唯一差別在於,現在沒人會為你感到遺憾了。

不論我們購買什麼或有何成就,喜悅都持續不了太久。體育冠軍永遠想再贏下一場比賽。百萬富翁永遠想再賺下一個百萬。渴求鎂光燈的明星想要更大的名氣。這就跟酒鬼總想再喝一杯,賭徒總想再賭一把沒有兩樣。

但報酬遞減效應遲早會發生。擁有一百樣玩具的孩子,玩每一樣新玩具的時間只會愈來愈少。

外在環境促使你想要更多

再想想看,假設你出得起比上一次出遊昂貴十倍的假期行程,你覺得你會因此放鬆十倍嗎?我很懷疑。假設你可以花十倍時間看推特留言,你的見識會因此增長十倍嗎?當然不會。假設你花兩倍長的時間工作,你會做完兩倍量的事嗎?研究表示不會。假設你買得起一輛比你現在的車昂貴十倍的車,你從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會快上十倍嗎?不會。假設你買了更多抗老化乳霜,每多買一瓶你就會年輕一歲嗎?一樣不會。

外在環境促使你想要更多。這個外在環境往往是企業造成的,而他們自己也集體受外在環境影響,想要更多。想要更多就是大環境的原始設定。

但正如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資源有限,你也只有這一個你,而你所擁有的一項資源同樣有限,那就是時間。而且,我們就挑明了說吧,你沒辦法讓自己分裂增生。超載的星球引誘我們過超載的生活,但你終究不可能玩遍所有玩具、不可能用過所有應用程式、不可能出席所有派對、不可能做二十人份的工作、不可能即時更新所有新聞、不可能一次穿上十一件外套、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非看不可的影集、不可能同時生活在兩個地方。你可以買更多東西、取得更多成就、花更多時間工作、賺更多錢、更努力奮鬥、發更多推特、看更多影集,你可以想要更多,但隨著每一股新鮮感慢慢遞減,最後總會來到一個臨界點,這時你不得不問自己: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額外獲得了多少快樂?為什麼我其實不需要,卻還想要這麼多的東西?

學會欣賞我已經擁有的東西,我難道不會比較快樂嗎?

●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不是偷來的聖史多倫

盧建彰/讓自己每天都喘得要死

翟翶/今天應該很高興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