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瑋/綠意盎然的庭園之詩

已經是第四年,秋天,來到台中文學館,在日式木造建築的研習講堂裡與志工們「約會」--一年一度的文化志工培訓,張羅一整天的課程,穿梭於台上台下,全程陪伴大家,是我的頭號任務。台中文學館由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群活化而來,充滿歷史感的老屋老樹,與舊地新造的人文景觀、庭園植栽,交融成都市裡一片悠然的綠意,總能讓漫步者在不經意間,轉角遇見桃花源。

從晨光灑下待到斜陽照拂,優美的環境圍抱著我們,窗外流動的美拍團一波接一波,讓上課的心有點不安於室,乾脆,安排一堂戶外課吧!「庭園之詩:認識文學公園裡的植物」年年叫好,於是發展成每一梯次的壓軸課程。

在那之前,公園裡的野餐先行登場。午餐訂了西點餐盒,歷史建築的教室空間裡有禁食規定,大家很自然地端著小食坐到公園石椅上,後至者不必擔心搶不到位,老榕樹下的木棧平台和階梯,是最貼近土地的座席。

坐落公園裡的六棟館舍展示了台中文學內容,戶外設施也富含相關元素,最受歡迎的是自立街入口刻著詩句的「墨痕詩牆」——「只要有一撮泥土,我就萌芽;/只要有一滴露珠,我就微笑……」那是兒童文學家趙天儀的作品〈小草〉。 「墨痕詩牆」的背面還有巧妙機關——執起一旁由筆莊贊助提供的毛筆,蘸上溝槽裡的清水,就可在黑色石板牆即興創作,許多民眾趁著水跡未乾趕緊和自己寫下的字句合影。此款設計不但讓到此一遊「手癢」的人可以寫個痛快,還蘊含著鼓勵大眾提筆書寫、發表自我的「文學推廣」意味。如此親民且容量無限的留言板,令人不得不大讚建築師謝文泰規畫此項互動設施的創意。

園區小廣場附近有另一道「牆」,鋼筋縱橫交織成立體的「稿紙」,空心格架裡堆砌著一顆顆大石,象徵著什麼呢?也許是文字的重量,也許是作家字斟句酌當中沉澱的思想與心情。午後,園藝專家游南軒領著我們來到這面「爬格子牆」,觀察其間蔓生的植物,是薜荔——利用莖上的氣生根攀爬石壁或圍牆,下方的幼年葉較小,不斷向上成長,葉子愈長愈大,「隱花果」就在最頂端,它跟愛玉子一樣可以搓揉出果膠製成果凍。大家聽到果子可食用,眼睛都亮了起來,游老師讀出眾人心思,趕緊提醒那幾顆果實不夠用的,還是把它們留給更多人欣賞吧!

文學公園建設之初曾種下一株「櫟樹」,雖然並非眾人一眼就識得的樹種,不過,喜歡登山的人可能會知道它,在大自然的山林裡,青剛櫟果實豐收,過冬的台灣黑熊就能吃出幸福肥。刻意在此植櫟,當然有文學典故,「櫟社」是日治時期中台灣最負盛名的詩社,其成員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蔡惠如等皆為「時代的文人」,影響力遠遠擴及文學之外,他們亦是當年的民族運動的核心領導群。

只可惜,去年來尋,櫟樹已不復存在,據說是樹木生病,鏟走了。所幸展館內還有一個「文心飛瀑」裝置藝術,文人的名字和詩句投影在流蘇造型的薄紗上,環抱著虛擬的櫟樹,「櫟」在此原本即是一象徵性的存在呀!不過,走在文學公園裡,當溫煦的陽光邀請微風來作伴,我仍盼著一棵活生生的櫟樹,告訴我們那個理想奔流如飛瀑的時代並未遠去。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蔡適任/讓他結束游牧生活的是乾旱,卻是水帶走生命與所有

曾詩琴/村落守望鳥

維東/是色盲還是色狼?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