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風/我在馬祖遇到的人與事

我在馬祖遇到的人與事。圖/吳佳恩
我在馬祖遇到的人與事。圖/吳佳恩

「常去南竿嗎?」

「不會,人太多了!」K嫂斬釘截鐵地回答,並補充:「房子一直蓋,空地都蓋滿了高樓。」

我不禁笑了起來,這位北竿人這麼評價南竿,那南竿人呢?是否也是用「人太多了」來評價台灣本島?而台灣本島人呢?是不是也是這樣評價台北高雄這些大都市呢?另一方面來說,東引西引人會不會也這麼評估北竿呢?

K嫂是北竿民宿介紹的計程車司機,不管在北竿的哪一個點,電話一聯絡最多十分鐘就到,有時慢了一點,還會跟我們一直道歉,說她剛剛正在整理公共的花圃,「都沒下雨,植物快枯死了。」

她說她最近去南竿是為了健康檢查,以前還會跟著K哥去南竿拜訪朋友,現在就少了。

她們村子只有幾百人,大多相互認識,請她介紹吃的地方,她就計算給我們聽:「A餐廳沒有晚餐,你們吃過B餐廳了,雖然A餐廳網路上很有名,但兩家很類似,吃過B餐廳A餐廳就不用去了。」

「那街上那家C餐廳呢?」我們問起了路上看到的C餐館。

「呃……」

「了解……」

見她欲言又止,我們就明白了。

「D餐廳沒開,老闆去台灣看小孩了,已經去了幾個禮拜,還沒有回來。」她盤算著,對每個街坊鄰居的動態都瞭若指掌。

「不然你們去E餐廳好了,這家菜跟昨天你們吃的B餐廳不一樣,很地道,很好吃,他們是第二代,兒子媳婦回來接,開沒多久,知道的人不多……」

我們去吃了E餐廳,滿意得不得了。

「妳這樣電話一來就得出門,吃飯要怎麼解決?」

「就煮些餃子啊什麼的,幾分鐘就能燒好的東西,因為電話一來就得出門。」

我想到全年無休的離島醫生。

「有休假嗎?」

「以前部隊多的時候,固定休莒光日跟禮拜天,現在觀光客一多,又不固定,節奏就被打亂,變得不固定了。」

她沒頭沒腦地加上一句:「在夏天,馬祖的醫院是很冷清的。」

我想了一下才明白,她的意思應該是在觀光旺季時,大家都忙得很,沒時間上醫院。

自助旅行最有趣的事情,就是跟當地人聊天,我們在馬祖遇到的人都開朗豁達,風趣健談。

「馬祖高中一屆只有一個班級。」南竿民宿曹小姐這麼跟我們說,聽說牛角村裡70%的人都姓曹。

「一班只收三十五人,馬祖人那麼多,想升學的大多初中畢業後就要去本島。」

「十五歲?」

「大概十六歲。」

十五、十六歲青春期就得離家,比美國人的十八歲離家還要早了好幾年,我不禁好奇這麼年輕離家的孩子會更早熟?還是更叛逆?也不禁想到這樣的孩子從這個純樸沒有補習的地方,到本島時,會不會有競爭力的問題?會學壞嗎?

在咖啡廳讀到的馬祖人物誌告訴了我許多馬祖青年成功的故事,有人成了國外知名樂團的首席,有人在台灣成了首屈一指的人物,也有人二十歲護專剛畢業,從學校回家還沒去單位報到,就半夜被隔壁鄰居叫去緊急接生,還是龍鳳胎。

書上說當單打雙不打的砲聲一響,打到隔壁住宅時,還三心兩意的父母跟孩子就會下定決心,狠下心來骨肉分離了。

「那時到台灣只能搭運補艦,十天一班。」

「哦!」

「像地獄一樣,很可怕。」

不知怎麼回答,轉問:「有床鋪嗎?」

「怎麼可能!那些都是有辦法的人才有的,我們都打地鋪。」曹小姐很健談,接著說:「馬祖紙箱少,我們去台灣都帶著報紙,上了船就趕快把報紙鋪在地上搶位置,蜷縮在那裡,鋪好了就不敢離開,很怕位子被搶;台灣回馬祖好一點,台灣的厚紙板比較多,墊厚紙板,睡起來就舒服一些。」

「那時要十八個小時?」

「是啊,還有一次遇到颱風,二十四小時才到,還不是基隆上岸,被吹到了高雄。」

現在已經大不相同,台馬之星九個小時就會到,今年開始台北港開的快輪,據說只要三小時。

「要上廁所怎麼辦?」

「就儘量忍著囉,真要去就用行李壓著報紙。」

「睡船艙內還是甲板上?」

「船艙內,甲板的風浪太大,一下就濕透了。」

「會暈船嗎?」

「當然會。」

她想想又說了故事給我們聽:「那時的臥鋪是吊床,有時最高的吊床沒人躺,我們就會爬上去躺。」

「吊床有幾層?」

「四層!」

我想像那個場景,一層樓的艙房,上下重疊的四層吊床,躺下鋪的不但坐不起來,要是上鋪睡的人體重比較重,還有可能肚子會碰到上面胖子垂下來的身體?但睡上鋪的人呢,應該也沒有比較好,想像中不但也是坐不起來,還晃得更厲害,更容易暈船。

「有時床的主人回來了,我們就說很不舒服,需要借躺一下。」

「床的主人有時也不會說什麼。」

她停了一下:「有時是真的不舒服,就從上鋪直接吐了下來。」

那驚悚的場景太可怕了,住在下鋪的人要是看到四樓下來嘔吐的瀑布,不知有何感想。

「大家就這樣到處吐?」

「通常都會準備塑膠袋,但有時忘了,有時來不及,就會發生悲劇。」

我想到飛機上的嘔吐袋。

「上船前吃什麼都會全部吐掉。」

可怕的,不只是那個場景,更恐怖的是那個味道,在密閉船艙中聞著十八個小時揮之不去的嘔吐味,光用想像的,就有點反胃;難怪她說像地獄一樣。

「那時用的錢,都只有馬祖可以用嗎?」

「是啊,我們那時去台灣要交的學費,必須換成台灣用的錢才行。」

「去銀行換嗎?」

「銀行常常不給換。」

「那怎麼辦?」

「要找私底下的管道。」

「一比一嗎?」

「是的。」

還好,還好沒有遇到趁火打劫的人,不然交不出學費可就慘了。

《忘齡之島》說馬祖人的平均壽命比全台高了七歲,到八十七歲之多。官方說法是樣本數太少,沒什麼意義,但還是會讓人好奇在那個醫療不便、沒有醫學中心的離島,到底發生什麼事?

在馬祖,偶爾會遇到一些驚喜,南竿牛角村的軍事碉堡裡,開了一家結合咖啡廳的獨立書店,還取了個文藝的名字--刺鳥,澳洲作家柯林·馬嘉露在小說中創造出這種鳥,說刺鳥一輩子都在找尋一棵長滿尖刺的樹,找到時,就會把自己的胸膛撞向最尖銳的長刺,在臨死的時刻,唱出最美麗的音符;維基百科上說刺鳥:「以生命作為代價,雖然只換得了一首清越的歌曲,但在這個時刻,整個世界都闃寂聆聽,連神也在天國裡微笑。」

戰火的洗禮與隔離,造就了馬祖與眾不同的文化與美感,在出國不易的今天,變成最像出國的國內旅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范廣元/成為永恆的光

好酸霖/髮旋

李亞琪/女孩不哭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