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宛婷/善別,方能善生:聊聊司法相驗的一二事

善別,方能善生:聊聊司法相驗的一二事。圖/Ning Lu
善別,方能善生:聊聊司法相驗的一二事。圖/Ning Lu

如果斷氣了,不要打119

每當接受居家照顧的病人,已經顯而易見地逐漸邁向終點,我會反覆交代家屬一件事:「如果斷氣了,不要打119。」

會接受居家照顧的病人,大多是重症末期、長期慢性病衰老失能之人,因為有熟悉的照護團隊長期看顧著,其家人便可安心地陪伴病人即將油盡燈枯的最後一哩路。理論上,這些病人有專業團隊掌握病況,不致衍生離世時家屬措手不及,或死亡證明書的內容無著判斷的窘境,但無奈多數民眾不熟悉死亡證明書開立程序,讓親人大體多受折騰、自己憾悔或氣憤不已的狀況,亦不少見。

為何我會交代不要打119?救護車的任務,是救治還活著或尚有救治可能的病人,但顯已離世許久的大體,以及因為老邁、疾病等,做好坦然接受自然離去的病人,就自非屬其管轄範圍。

可是,已經被喚來現場的救護車,眼見無用武之地,能否就轉身離去?為讓大體妥善地接受下一步的安置,再加上無任何線索得知該人為何斷氣,為防範非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救護人員往往會通知警察前來進行筆錄,並同時針對可疑非病死的對象,報請檢察官與法醫來進行驗屍,此即「司法相驗」流程。待司法相驗結束,無論是否經歷解剖,法醫都會開出死亡證明書,死者將可入土為安,後續的除戶等程序也能夠進行。

以此來說,若很確定是因病或老邁自然離世的病人,自然無須經歷司法相驗。如今是高齡化社會,接受在宅居家醫療護理照顧的對象日增,若有熟悉病情的醫師親自檢視已離去的病人,由該醫師開立死亡證明書即可。但病人離世時間難以掌握,醫師很可能無法親自進行檢視,這時,居家照顧的醫療團隊便會留下清楚詳盡的病歷、診斷書等在家屬身邊,讓家屬以這些資料央請管轄該區的衛生所醫師、願意出診的在地診所醫師,協助檢視並開立死亡證明書,這個流程被稱作「行政相驗」。

不過,就算做足了準備,看著親人嚥下最後一口氣,家屬難免情緒潰堤、反射動作地呼叫救護車,這也是為何我們總一再交代:「如果斷氣了,不要打119。」盼望他們銘記於心。

對門的住戶被驚動了,竟然選擇報警

但眾生之百態,偶爾還是會上演幾場令人驚懼的戲碼。

某日,手機忽然顯示某位照顧者家屬的號碼,但未響兩聲即掛斷。由於當周訪視病人,知他即將往生,我心中暗有不妙之感。果不其然,後續接通電話後,救護人員已在現場,且即便我如何願意以當責的居家醫師角色說明保證,對方仍堅定、客氣地表示,非請警察來一趟不可。迫於無奈,我只好交代家屬,若警察有為難之意,或竟是要報請司法相驗,那麼務必再與我聯繫一次。所幸,後來前來的警察,對此甚有經驗,簡單筆錄後即請家屬聯繫禮儀人員,也未再經我出面說明。

而最是令人難受的經驗,則是另一件:病人在深夜離世,家人靜靜地聯繫禮儀人員,但對門的住戶被驚動了,竟然選擇報警,這時不僅病人的相驗流程一事爭執不下,因是他人報案,家屬還受到現場警員的質疑盤查;對於親人甫離世的他們而言,不啻是二度傷害。那次的溝通,先由居家護理師啟動,無法善了,又由我以居家醫師的身分出馬,極盡所能之溝通,方把病人後事處理過程中非預期的意外,給扭回了該有的軌道上。

現今的禮儀公司,常把服務往前延伸,對於這些程序多半瞭若指掌,倘若沒有接受居家醫療團隊照顧的人,往生後家屬諮詢禮儀公司也多可善生善終,唯服務做得太過貼心,便也得家屬自己著意其中的要點:有些禮儀公司會聲稱無論如何都能夠派遣醫師來寫就死亡證明書,免去上述司法與行政相驗所引發的各式煩心,然若往生者的離世過程恰好疑點或紛爭百出,又因便宜行事而走錯了程序,那麼未來無可奈何對簿公堂,所牽扯出來的紛紛擾擾自也是難以省心。故好好事先排演、妥善釐清流程與資源是為必要,對於這些流程有個正確的梗概認識,更是重要。最後一哩路,已然有許多的悲傷與慌亂波濤著,能不橫生枝節,便是撫慰悲傷的其一重要之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Chia Jung Li /封存於標本中的植物職人魂

魯人/大學老師的附加價值

新真/一路追太陽

卜陋巷/一票難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