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教學評量
上次我提到了對大學老師很「棘手」的挑戰,就是學期末給學生打分數這事。但其實還有一件門檻更高,讓老師們更為難、更在意,甚至會耿耿於懷的事,就是「教學評量」。
簡單一點說,教學評量就是學生給老師打分數,所以也等於教學「被」評量--你來我往,你給我打分數,我也能評鑑你,看老師教學好不好、認不認真,這樣應該很公平吧?
設計這個制度的用意,在於使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讓教育不只是權威、單向式的,能有所交流,讓彼此調整與精進。但只要提到「分數」,有了高低、優劣之分,難免就尷尬了。現實上,老師得思考:我要朝能得到高分的方向教學,還是用自己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更多、成長更大,卻未必會讓他們滿意的方法教學?拿捏不好,就可能淪為討好學生,或一味孤行。
老實說,要專注在教學內容的質量,還要思考表達與互動的方式,特別是受眾的心情,一切真的不容易。我剛專任時,完全不了解這個狀態與文化,在前面一、兩個學期,被學生用「評量」狠狠地「回敬」了一番,得到的分數自然讓人心灰意冷,一度沮喪到自覺不適合校園,還是回去拍片、當導演,至少自由自在多了。
這就是「分數」給人的殺傷力。後來,我試著拋開對「數字」的迷思,仔細去解讀學生們給我的評語究竟寫些什麼。
「我很喜歡老師給我們很不一樣的觀念和想法。」
「我覺得老師很堅持,好像不照他的方法做他就會不高興。」
這是會看到的兩種極端回覆。原來,學生還是有接收到我努力想給他們的刺激與翻轉,但可能因為表達的方式,似乎讓他們覺得自己原本的想法不被認同,甚至被強迫改變。
讀懂了這些藏在分數與文字下的密碼後,我轉為注意和改變教學的風格,不再直接把「建議」當起手式,而是先稱讚、美言,再接著和悅地提出其他「可能性」,收尾一定要補上這一句:「這些都只是老師的個人建議啦,最後還是交給你們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喔。」
如此一來,神奇的事發生了。我的教學評量分數逐漸進步,不斷向上爬升,真是老天有眼呀……
自己身為一位導演,當然會很在意觀眾到底看不看得懂,看完喜不喜歡,這是一種交流與溝通,老師與學生也是。自從自己也成為一位博士生後,更能將心比心,理解老師們的處境,所以到了期末,我也毫不吝嗇地給我的修課老師們一個爆表滿分,一起呵護我們這一顆顆珍貴、透明又脆弱的玻璃心,當新的學期開始,繼續有氣力去熱情地擁抱學生。
●黑糖,本名黃嘉俊,紀錄片導演,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