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姵穎/因為山在那,因為愛在那

「我要親眼看到那座山。」小說起頭揭示著決心與執念,而這也是無數行山之人或曾言說、或曾暗忖的惦念;弔詭的是,總有這樣的時刻,踏上漫漫山徑、費勁抵達山頂,心緒及所獲興許與出發之時的渴盼不盡相同。

即使將一座山走過十遍、百遍,山依舊會令人出乎意料,展露沒有所謂絕對;情感何嘗不是如此,心房的顫動、理智的潰堤,無從預測依循。愛如此撲朔迷離,卻教人避無可避。在《山之間》和《沒有名字的那座山》兩本散文集之後,翻越島國之山與遠境高原,山女孩Kit(方妙)提筆創作小說,如故以山為名、因山孕育,《腹語山》(遠流出版)娓娓傾訴的是愛的追尋。

二十九歲的傅宇珊與青梅竹馬的林軒永,尚在彼此母親的腹內便已然相伴,看似深厚緣分的背後,一切並非偶然;十五歲那年,最好的朋友喬衍樹,成為重要的第三人。當翻天覆地的家族祕密逐漸揭開,不曾停歇的混亂暴風雨,浸染眾角色的人生。小說勾勒各種愛的輪廓與一顆顆困惑的心──背負著不曾癒合的傷,該以何等姿態度過日復一日?無從抑制的戀慕究竟是對或錯?擁有的念想是否等同罪惡與貪婪?以及,跨過滿目瘡痍後,又該如何去愛?難言的意念與未解的隱痛,統統成為腹語,僅有山能夠細妥收攏,也唯有山得以召喚真實。

當三個點相連即成三角形,看似一座山。三是《腹語山》的重要符碼,三角關係不僅存於年輕的主角之間,存在上一代情比姊妹深的兩位母親與一名男子之間,以及老獵人烏馬斯已然無法觸及、不同時空中的西藏少女木柰與雙胞胎兄長達海。包含比傅宇珊更早得知所謂真相的林葵等人,即是在歲月與情感之山裡,於幽深密林間試圖闢出一條可行之徑。

然而「痛是愛的變形,痛也是不愛的變形,這世界不存在不會痛的追尋」。一如行山,要付出汗水、喘息、痠疼、飢餓、疲倦……但行進以十計數的公里、腳板磨生水泡後,必然有些不同的自我隱隱浮現、默默發生;主角一層層剝開命運賦予的謎題,儘管無從知曉何時是開始、何時算結束,倘若「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選項,誰都不必選擇誰,或誰都應該選擇誰。因為是何種關係,都沒有關係」才是苦苦尋覓後的答案。我們終將一同了然,世間萬物與情緣皆能被愛解釋,可人們大抵永遠無法解釋愛。

闔上書頁,回想世間所有關於愛的可能與無能、愛的軟弱與剛強,若問有情眾生何以進退失據仍放不下想望;我想,走向山與走向愛或許是同一件事,因為山在那裡,愛亦然。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文學筆記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林佳樺/遠距種樹

陳佳琦/撿風景的人——玉山先生的寫生冊

探照燈

幾米/空氣朋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