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沒有邊界,堡壘林立的禁地(上)

1. 從處暑到中秋的文學大胃王

挑戰

我接到了一個通知,我「又」中樂透了。和去年一樣,我又會有一個月的文學饗宴了。去年那次在台南府城文學饗宴所留下來的超級震撼和深刻遺憾仍然沒有完全消化,竟然又被抽中要去上「文學大胃王」的遊戲,一時之間分不清,是幸或是不幸。

就和過去的人生一樣無處不驚喜,我們不會知道明天會如何,把握機會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人,多看多學就對了,我更換原本已經安排好的行程,爽快答應。

從處暑到中秋這段閱讀期間,好像得了憂鬱症。空氣中充滿死亡的腐敗氣味,在黑暗中學習調整自己的視野,體驗,並且洞穿四面八方的惡意。彷彿被禁錮在一個又一個坐落在荒野中,由瑰麗詭異文字所堆砌出來的文學、學術和思想堡壘裡。

為了在迷宮般的縫隙中尋找逃生的通道,我動手拆除堡壘上的石塊,先用年齡把作者分類,找到了第一個答案。今年入圍名單中,不到30歲以下的學生型(在學或是剛剛畢業)作家爆增,最年輕的才24歲,如果加上30歲出頭的作者,竟然占了三分之一。這是驚人的比例。而50歲以上持續交出作品的作家人數也爆增。去年作為主流,大放異采的40歲上下的青壯世代則大量流失(去年入圍作品有三分之二集中在36歲到40歲的作家)。再加上這次作品在藝術性及大眾性(影視化)上呈現兩極變化,感覺上整體作品有點失衡,使得我們的選擇益發困難。

於是我腦袋裡的喜好名單,換了一批又一批,理由卻完全相反,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擺盪著。直到我出發去台南接受擂台挑戰那一刻,看著一桌被剝下來的書腰,涵蓋各門各派名家論述和推薦,簡直處於精神分裂,而非亢奮狀態。

我在想,這次的評審會上會遇到誰呢?有沒有認識的老朋友呢?這真是作為一隻「上古神獸」的哀傷和恐懼啊。

2. 晉見堡主們

到達高鐵台南站時,先見到兩位搭同車的評審詹偉雄和李依倩。他們分別是攀登百岳的社會文化趨勢觀察家和本身也是作家的東華大學創研所教授。詹偉雄扛著沉重的30本書,像正要出發去登一座不曾到過的高山。我們搭車前往古根嚼旅。戴著招牌帽子的他,坐在前座一語不發,我知道這並不是他的風格。他是一個對什麼東西都有想法和意見的人,包括建築、運動、飲食,還有文學。最近他還做了一場關於現代小說的演講,顯然他來對了擂台,想必攻勢凌厲,不留餘地。(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反倒是坐在後座的依倩老師和我已經聊開了。我詢問著東華華文系裡老朋友們近況。須老師已經來到台北任教,子漢老師組秋野芒劇團四處表演,又方老師又回鍋當系主任。吳明益呢?應該繼續創作吧?那段在東華擔任駐校作家的日子,是生命中最親近東海岸的歲月,也讓我見識到在東海岸培育新秀作家的文學堡壘。這樣的堡壘遍布全台各大學文學院內,各擁重兵堅若磐石,儼然是閒人勿擾的禁地。雖然之前我沒有見過依倩老師,但一趟短程的接駁車,我們像是很熟悉的老朋友了。

然後,到達會議現場時,我又見到了另外兩位大學的「堡主」:來自台東大學的董恕明老師和政治大學的吳佩珍老師。另外兩位評審委員來頭真不小,一位是「報導者」的總編輯李雪莉,一位是在台北建國中學任教,也已經培育出不少文壇新秀的詩人凌性傑。因為「超齡」,我又被大家推選為評審團主席。

有去年的教訓,這次有備而來。像是一個帶著鋒利匕首的刺客,步步為營,見機行事。這是從去年評審過程中學到,不斷向年輕人吸取智慧,這點很重要。

3. 拯救行動

七人評審團中有五位從未參加過這個活動的新人,依倩老師是去年的複審。我先把去年決審狀況向所有人解釋,包括用積分制所造成策略投票等可能。我建議之後每一個遊戲規則,都先透過討論和投票,預先做好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的準備。要步步為營,小心翼翼,走到終點。第一次投票,大家先圈十本自己的最愛。坐在我隔壁的吳老師桌上放了一疊書,竟然和我要圈選的書有百分之八十相同,我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後來我告訴她這件事,她說那些只是她想要再仔細看看的書,並非她想要選的書。)

這次我決定交出了一份「相對保守」(在各方面平均表現比較好)的名單,果然全都落在3、4票以上的領先名單中,沒有一點遺漏。我鼓勵自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次投票結果是7票1本,4票6本,3票卻高達7本。共14本,已經超過得獎名額了。)

我們針對只拿到一票和兩票的作品進行「拯救行動」,藉著拯救行動,也希望每個評審都聊聊自己的文學見解和評審原則,解釋自己拯救某件作品的理由。其實「拯救行動」是要有點技巧的,如果你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啊,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遙遙領先其他作品」的話,也許會像當頭棒喝的提醒忽略者,但是也容易引起反效果:「什麼?有沒有聽錯?」如果你自動放棄拯救行動說「我其實也沒有特別想推薦這一部」的話,那麼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果然,詹偉雄打破了沉默,開始為他的「第一名」辯護,他的第一名只得到兩票。他表明他的評審標準是文字的力量和破壞性,甚至文字應該具有挑釁的意味才好,他不喜歡在牢籠內的文字,太傳統又缺乏新意,還有他重視作品的時代感和創造性。這番話有得到一些共鳴,於是這本學生作家的作品被暫時救了起來。凌性傑老師也救起了另一本學生作家的作品,他說他現在比較偏愛南方寫作的作品,他的評選標準是直覺的感動,會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作品。第三本被董老師救起來的是年輕作家的詩集,董老師的發言極溫柔極簡單,沒有攻擊性,她表示在文學創作上,完美不是最重要的,在深淺之間的拿捏才是最困難的。最終一共有三本作品被拯救進入第二輪的投票。其他沒有進入第二輪的作品也都經過大家詳細的分析和討論。

主席宣布第一天的評審先告一段落,加上之前3票以上的作品已經有17本。大家都累了,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已經討論到下午3:30,應該可以吃中飯了吧?第一天的午餐是阿星鹹粥加阿龍香腸熟肉,素食是菜粽。可能是剛才戰況太激烈了,或是餓過頭了,美味當前卻有點食不下嚥。

主辦單位真是貼心,已經把明天早餐的建議菜單傳給大家了:「往東:友愛牛肉湯、郭家粽、鄭家菜粽(沙淘宮)。往西南:葉家小卷米粉、阿堂鹹粥、包成羊肉、阿鳳虱目魚羹、六千牛肉湯、大勇街無名鹹粥。往北:富盛號碗粿、一味品碗粿),我打算明天起個大早,照著美食地圖去覓食。

4. 什麼才是好的文學作品?

和上次不一樣的情況是,少了一個可以在台南散步聊天的老朋友。去年在評審活動時遇到很久不見的陳雨航,連續兩個在台南的夜晚,我們邊走邊聊天,他帶我去一些他去過的地方,兩人快速更新著這些年彼此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家庭生活。我們是二十多歲一起寫作的「文友」,後來一路上有非常多的合作。我是個孤僻的人,很少主動和老朋友聯絡,能在這樣的場合相遇,相信是天意。

這次少了可以一起散步的老朋友。在寂寞的夜晚,我就近吃了一份彰化肉圓和一碗魚丸湯,帶了一份滷味匆匆返回旅館,乖乖的把幾本書再看一遍。尤其是在白天的評審會上,別人大力推薦的那幾本書。像詹偉雄特別強調是他的「第一名」的那本「挑戰閱讀極限」的小說,我就再挑戰一下。

回想這段漫長的閱讀時光。在日常生活和過往經驗中,不斷和某些書中的情節相遇。早上去中正紀念堂的杉樹林散步,就會遇到一位我用「白先生」來稱呼他的老人。只要看到我走近,他就扯著嗓子朝著天空大喊,內容幾乎一字不差。大意是說在白色恐怖時期,所有的情治單位派出五、六千人對特定人士栽贓、抹黑,領取獎金,但是獎金又被上級汙走了,在附近買了房子。四周風景雲淡風輕,經過他身邊的人充耳不聞繼續運動。連白先生自己也是一邊運動一邊敘述著,遠方矗立著白色殿堂。和我正在閱讀的一本描述白色恐怖時期小人物的小說那種若有似無的白色氣氛相同。

當我讀到一首詩寫著一個詩人忽然瞎眼,我就接到一個朋友打電話告訴我,有個年輕人因為過度恐懼,清晨醒來真的瞎了一隻。我去理髮時,理髮師忙不過來,就要他的老婆替我剪,那時我正在讀著一本用極端華麗誇張的文字描述小鎮理髮師的小說。於是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原本三七分的髮型改成九一分,提醒自己把握剩餘不多的人生。

同一個捷運站不同的出口是我住家和工作室之間的通道,我天天穿梭在相同的通道上。當我讀到一本描述地鐵站的小說後,會開始想像書中所寫的自殺者的心情。童年住在鐵路旁的大雜院內,常常會見到蓋上一條白布的臥軌自殺者。有一本已經拍成電視劇的小說的序幕,是一個孩子見到父親拿著刀混身是血的回家,原來他喝醉出去殺了仇家。我像是觸電般的痛苦,立刻浮現童年相似的回憶,差別是拿著刀回家的爸爸身上沒有血,但是卻吐了一地。我撿起刀,發誓要替爸爸復仇。我沒有殺人,只是把刀變成了筆。我去醫院做例行的眼睛檢查時,隨身攜帶著這本書,雖然已經點了散瞳,仍然繼續看著這本小說,所有童年不堪的回憶和陰影都被喚醒了,走出醫院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好亮好亮。

所有這些能瞬間打動我的書,最後都列入了我的圈選名單。對我而言,什麼是好的文學作品呢?應該就是能夠觸動自己的心靈、記憶、情緒、經驗,有了全新的啟發和領悟,使生命有所更新。我沒有修習過任何文學理論,也說不出什麼脈絡清晰的文學評論,純粹從閱讀中得到各種各樣的領悟。我也有過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一本書的經驗,我甚至在夜晚讀到一本喜歡的書時,會撫摸著那一頁,覺得非常幸福,捨不得太快讀完。就像一個孩子吃到了最愛吃的東西,忍不住想要留下一部分明天再吃。

在繼續閱讀的寂寞夜晚,對自己能夠參與這樣的文學盛會充滿感恩之心。

(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金典獎 台灣文學 小野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夏夏/掩藏在冰山一角的希望

沈默/善於跨過去的人

林宇軒/寫給台灣土地的情書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