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盤裡裡外外】吳旻育/台灣老碗盤常見元素及絕代風華

老碗櫥中的老碗盤。(圖/吳旻育 提供)
老碗櫥中的老碗盤。(圖/吳旻育 提供)

文/

市蘆洲的假日午後,被列為的老宅裡,正熱熱鬧鬧地舉辦抓周與收涎的活動,新生兒的笑鬧與哭啼聲,在合院的廊道穿梭,新舊陳雜,景象十分有趣。此處是蘆洲李宅,當地人稱之為「李祖厝」,是台灣第一座的民宅古蹟,中展示了許多早期民間的生活用品,而碗盤當然也在其中。

從老宅的偏門走進,轉個彎,便是一處小小的灶腳,老式的碗櫥中、綠色的紗簾裡,擺放了許多年代不一的碗盤,而有些碗盤則被陳列於玻璃展架上,自然是有些值得介紹之處。

「青花線紋蓋印福字碗」

福字碗是1945年前後,台灣日常所使用的民生器皿,碗身的線紋以青花為主色,有時則會再加上一些綠釉,這種線紋又稱「篦紋」,篦為梳子之意,指平行的線紋形如梳子的尺梳一般。手繪的線紋,每一道都是獨特的線條,粗細與間距間交錯而紛雜,卻各自又有著各自的節奏,重疊之處、釉色的厚薄,淡妝濃抹皆是韻味。碗內則以蓋印,印上有星型邊飾的福字,福字是台灣老碗盤中常見的元素之一。福是幸福、是喜氣滿滿,也是早期農家生活中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有一口田,能吃飽飯,那就是「福」。

(左)以青花和綠釉交雜而成的線紋,(右)碗底則是以星形邊飾的福字相當可愛。(組圖/吳旻育 提供)

「蓋印加彩蝦紋腰子盤」

蝦、魚盤則是許多長輩們共同的回憶,年節將近,大家回家圍爐時,或許也可以找找看,老家的櫥櫃裡是否有他們的蹤影。蝦、魚盤是1960年代的碗盤代表,器型則多為橢圓形,有趣的是,早期「橢圓形」的概念還沒那麼普及,望形生詞,就以日常生活中所見食材「腰子」為其取名,於是有了「腰子盤」的稱呼。蝦盤和福字一樣,是先以蓋印蓋上蝦身輪廓、水草與邊飾,再以釉色加彩蝦身和觸鬚,此外,蝦盤裡的蝦可不能是一般的草蝦,必須得是大龍蝦才能展現其豐盛澎湃,在生活條件並不富裕的年代裡,吃完地瓜葉,便能看到盤上的大龍蝦,藉此激勵自己,下一餐定有大魚大肉。

蓋印蝦紋腰子盤是老一輩人共同的記憶。(圖/吳旻育 提供)

「鶯歌手繪椰子紋山水盤」

說起台灣老碗盤,不得不提的,便是手繪椰子紋山水盤。在台灣,這種釉下多彩的彩繪技法,大概在1945年後逐漸發展成熟,加上蓬勃的內需,當年光鶯歌就有400多家窯場在燒製手繪碗盤。窯場之多,所需的繪師自然也不少,因此當時許多繪師並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而是半路出家,甚至有些還是童工,所以我們時常會在台灣的老碗盤中看到極其率性、抽象的圖飾風格。當時流行的手繪圖飾很多,有花鳥、松鶴、山水、魚蝦、雞公、葡萄⋯⋯等,大部分都是受日本影響,模仿而來,僅有椰子紋是極具台灣在地特色,呈現南洋海島風情,屬於台灣人自己的碗盤圖紋。

極具台灣特色的手繪椰子紋山水盤。(圖/吳旻育 提供)

1963年,大同磁器以自動化機器生產出台灣第一個全瓷化餐具,其價格低、品質好、生產速度快,因此成功地以極短的時間,顛覆了台灣餐具市場,淘汰了絕大部分的台灣傳統碗盤,1940到1960年間,黃金30年的「庶民美學」也成了真正的「絕代風華」。

-

蘆洲李宅古蹟

新北市蘆洲區中正路243巷19號

週二~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

02 2283 88961

●專欄「」:吳旻育,是詩文集《大人症候群》作者,也是碗盤愛好者,對於餐桌料理、器皿紋樣與燒製工法等等略有研究,與你分享以「美食」與「美器」共振下的美好用餐日常。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古蹟 老屋 新北 市場 創,專欄 琅琅專欄 吳旻育 碗盤裡裡外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小雁與吳愛麗》影評:夏于喬迎來演技巔峰,楊貴媚、曾國城動人傳神

《小丑:雙重瘋狂》影評:當人人都是小丑,就不需要「小丑」的存在了

《荒野機器人》影評:完美類型公式下的討喜動畫

回鄉守護:公公的病痛與菜園的豐收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