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醫生與病人角色的第三視角──專訪《針尖上我們扮演》作者楊凱丞
採訪撰文|《聯合文學》雜誌 編輯部
攝影|劉壁慈
以寄生蟲、義肢、人工生殖為關鍵字,《針尖上我們扮演》寫出人的脫軌與挫敗,以及對身體性別的重新思考。徘徊在醫療空間裡另一種不被注視的人們,卻也有著不同的渴望。生命裡的錯置與痛,唯有漫長的時間得以恢復。
Q 寫醫學題材的作家非常多,你覺得自己的特點是什麼?
A 目前關於醫學題材的作品裡,大部分都是從醫師或病人的視角去出發。我們對於醫療文學的想像,好像就只有這兩塊視角。但對我來說,關於醫學技術或診斷,它是嫁接在醫和病中間的,是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地方。所以我在小說裡會提到醫檢師、檢驗科、病理科或者是胚胎師、人工生殖等等,這些在實驗室裡面工作的人,我想要把他們的世界呈現出來。
Q 你的推薦序是作家吳明益寫的,當他的學生是什麼感覺?
A 就是戰戰兢兢。但同時也可以很好的去探索,找出自己是什麼樣的寫作者。
Q 這本小說集裡幾乎都是和醫院相關的主題。但裡頭的情感可能發生在各種不同的場域裡,你是怎麼思考這點的?
A 我很努力去尋找醫學跟這些人的情感,是否能有某個程度上的連結。讓故事在醫院發生會更有說服力。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探索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過程,可能在未來,會繼續想想看醫學這東西還能怎麼玩吧。
Q 你是如何選擇這些素材,再發展成小說的?
A 我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的確有刻意不要去重複,其中也做了很多田野調查或是訪談等等。例如像〈石蠟塊〉這篇,是我媽媽朋友的經驗,以及另一個和我失聯的跨性別友人。這兩件事組合在一起啟發了我的想像,我想要去瞭解他們的世界。無論議題或題材都要先擺到一邊,重點還是回到人身上,我想要去看他們的生命是怎麼樣被完成的,去注視他們走過的那條路。
Q 和你同世代的作家裡,有沒有誰是你的假想敵?
A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可以連結到我的小說集,裡面第一篇〈虫洞〉其實就是在講競爭這件事情。我之所以會寫這個故事,也是因為對我來說,競爭是非常痛苦的;擁有假想敵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最好不要有。與其去找一個假想敵,不如去找一個典範。如果可以從同世代的寫作者裡,找到一個能夠去跟他學習的人,從他的作品裡面得到啟發,對我來講是更重要的事情。
本篇推薦書作者簡介
楊凱丞《針尖上我們扮演》
寶瓶文化(2024.07)
一九九四年生於台中,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技系,東華華文所創作組(M.F.A.)。專事小說創作,近年橫跨影評與影視劇本創作,偶爾攝影與健行。作品曾獲青年超新星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奇萊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
更多精彩文章,都在《聯合文學》雜誌2024年10月號(NO.480期)
最新文學線上消息:《聯合文學》雜誌 官網
跟大家一起討論文學:《聯合文學》雜誌 粉絲團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