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的醫生來了!快問快答解惑7個藝文小知識──Feat.賴志豪修復師

(左起)富邦美術館館長、賴志豪修復師與團隊成員,共同參與《梵谷:尋光之路》點檢作業開箱。圖/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提供
(左起)富邦美術館館長、賴志豪修復師與團隊成員,共同參與《梵谷:尋光之路》點檢作業開箱。圖/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提供

延續前一篇,賴志豪親身參與《:尋光之路》點檢作業,與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Kröller-Müller Museum, the Netherlands)修復師共同開箱100億保額展品,分享幕後故事與必看展件後,緊接著本篇由小編提問,針對一般人較少接觸的「藝術品修復」問題,延伸七個常見的修復與保存疑問,邀請專業修復師幫大家解惑,藝術修復就如同醫師診療過程,揭秘那些「瀕臨重症」等級作品,如何在他與團隊手中的妙手回春!(編按)

文|賴志豪(藝術修復師)、琅琅悅讀編輯室

Q:什麼是點檢作業?

A:在展覽前需要由專業的保存人員檢視和記錄其狀況,評估作品狀況是否適合出展,記錄需要注意的地方,裂痕的位置與大小、刮傷的痕跡,是否有經過修復等等,在運送到展場之後,進行比對是否有新增的損傷,或是有缺損,以利後續作業。

Q:為何開箱名畫時,需要修復師在場?

A:因為修復師如同畫作和藝術品的醫生,這些嬌貴的名畫不會說話表達,所以必須由修復師觀察,讀懂作品的身體狀況,以免作品有立即的危險或損傷,若不幸有意外發生,修復師也可以即時介入處理,或是評估作品狀況不適宜展出。

賴志豪藝術修復師帶領團隊成員確認梵谷作品〈好撒瑪琍亞的人(仿德拉克洛瓦之作)〉The Good Samaritan (after Delacroix)-1890開箱。圖/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提供

Q:其他藝術品開箱,如雕塑、等也需要修復師在場嗎?

A:基本上都會需要,特別是重要的藏品,這樣才能確保珍貴的文物或是藝術品可以受到保護與保障,並能夠依照不同的狀況進行緊急的處置,避免損傷的發生或是擴大。

Q:空運藝術品最常遇到何種損壞,故託運前,特別需要那些保護措施?是否有經手過令你印象深刻,或很特別的開箱作業?

A:運輸過程是藝術品很容易受損的時候,有些脆弱的藝術品經不起震動和太大的變化,可能會產生顏料層掉落或是龜裂的狀況,搬運持拿的方式是否安全免於碰撞和刮傷,以及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是否適當,溫濕度的波動與控制,都可能會造成作品損壞的關鍵。

李石樵〈小朋友〉作品局部顏料受損龜裂程度嚴重,堪比修復難度等級10顆星。圖/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提供

舉例來說,國內博物館常提倡使用無酸紙包裝藝術品,但是油畫類表面油脂及凡尼斯容易因為溫度或是老化發黏,反而造成無酸紙沾黏畫面導致拆除時顏料層被沾黏的現象,因應不同的藝術品選擇適合的包裝方式是很重要的。有時候甚至是需要讓畫作表面和運輸的箱子或包裝材料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沾黏。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有兩件案子,一件是用木箱包裝過來的畫作,原本以為這樣已經很安全了,結果沒想到被推高機戳穿了一個大洞,剛好在畫作的正中心,約二十幾公分的撕裂傷,本以為沒救了,經由我們修復後連藝術家本人都看不出來。另外一件也是木箱送來的雕塑,結果開箱後頭都撞斷了,而且兩天後就要開展了,緊急請我們去救援,後來順利開展,藝術家也是對我們十分感謝。

破損的藝術品修復前後對比照。圖/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提供

Q:在臺灣,通常工作室最常收到何種藝術修復工作或項目?常見損壞為何?

A:臺灣因為比較高溫多濕,藝術品容易產生發黴的狀況,特別是畫作或是藝術品中的有機材料,所以常有除黴的工作,另外就是碰傷撞傷刮傷,像臺灣地震頻繁,難免都會有意外發生。

Q:修復工作進行時,若遇到狀況很差的藝術品,該如何處理?

A:中醫常說望聞問切,其實修復最重要就是「觀察」,了解病因,對症下藥。狀況不好的作品有時候是被錯誤的方式醫治,像李石樵老師著名的作品〈編物〉,就曾經因為被裱背一層厚重的新畫布和麵糊,產生了太強的張力導致顏料層像壁癌般翹起並產生裂痕,甚至誘發長滿了黴菌。

據李石樵美術館的館長說,這件作品曾請過歐美和日本的修復專家看過,都覺得狀況不好而難以修復。最後是由我們和館方解釋病因,將新增的裱背和麵糊膠去除掉,還原李石樵老師原本的畫布,才讓〈編物〉能恢復健康,讓原本已經無法出館的作品,修復後還能到台中國美館,亞大美術館和高美館巡展。

台灣前輩畫家李石樵作品〈編物〉。圖/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提供

Q:為何有些美術館會需要「專屬的」修復師與修復空間?

A:美術館或是博物館會有修復師、修復室甚至是修復中心的配置主要是看藏品和藏量是否有這樣的需求,譬如說像梵谷的作品價值不斐,移動出館修復就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再加上失竊的風險,在館內修復,修復師的水準和作業也比較容易掌控。

例如,台北故宮有大量的作品需要維修,配置專職的修復師就有其必要性,也能了解藏品狀況。當然修復室除了可以讓藏品有一個適當的醫療空間之外,現在的博物館或是美術館也利用修復室或是修復中心進行教育推廣,讓民眾了解藏品典藏與維護的重要性,像米蘭的布雷拉美術館(Pinacoteca di Brera)就有一個透明的修復空間,讓參觀者也能看到修復師正在進行藏品的修復工作,也是很好的教育和吸引民眾參觀的方式。

米蘭的布雷拉美術館(Pinacoteca di Brera)曾展出過的玻璃修復屋。圖/取自@Pinacoteca di Brera臉書

「修復玻璃屋」完全透明公開修復過程供不只讓大家知道修復的重要性,同時更考驗修復功力。圖/取自@Pinacoteca di Brera臉書

本文作者簡介:

賴志豪
藝術修復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西畫創作組,以及義大利佛羅倫斯史賓內利宮(Palazzo Spinelli)修復學院油畫修復組畢業,並通過認證考試。現任李石樵美術館修復顧問、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講師級研究員與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兼任講師,同時也擔任「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團隊中的主任修復師。擅長修復以油畫藝術品為主。

工作室簡介

賴志豪藝術藏品修復工作室

十年以上的專業修復經驗,因應業務擴大, 需要更多有使命感的夥伴投入保護臺灣藝術文化資產 乾淨簡單的工作場合 精湛的修復技術是基本求也是對創作者的致敬。 面對所有的委託案,不論是從東方傳統彩繪藝術至現代多媒材創作的委託,在我們的心中都值得珍貴細心的照顧,如同在義大利學習到面對百年珍貴文物tesoro一樣的照護。修復精心對待,品質更勝精品
經營項目:東方彩繪修復、西方藝術修復
彩繪與藝術藏品的修復技術及保存環境改善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梵谷 修復師 藝術 文物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不只愛喝酒和泡妞?500年前江南才子唐伯虎比你想的更懂生活

「一株可吃一年!」林業署志工細數阿里山寶藏植物與鐵道史

陳澄波百三特展講座第二彈:從作品的「黑潮意象」談當代海洋保育與創作──陳韋聿x張卉君

讓故事「滾動」認同!與拆遷競賽中找回中壢在地故鄉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