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獎公布/【抽獎】《梵谷:尋光之路》逛展攻略:必看12件真跡名畫

富邦美術館即日起至11月11日期間盛大展出國際級藝術畫展《梵谷:尋光之旅》。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富邦美術館即日起至11月11日期間盛大展出國際級藝術畫展《梵谷:尋光之旅》。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8月24日:尋光之路》絢麗開展!逛展必看攻略(延伸閱讀:開箱《梵谷:尋光之路》5大亮點:直擊展場巧思、平面圖與台灣限定周邊)看完後,緊接著編輯彙整展場中12件必看真跡,推薦準備前往美術館欣賞的人,看畫時絕不能錯過這些小細節與閱讀!(立即票選玩抽獎,送雙人門票和導覽手冊,活動辦法詳見文末)

梵谷簡介與展覽概要

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被譽為是19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後印象派畫家,他的成就對後世的「表現主義」有許多啟發,對20世紀的,特別是「野獸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梵谷的一生跌宕起伏,早年不得志,晚年又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擾,他對生命、信仰的熱愛赤誠如火,對他而言,創作不僅是自我救贖,也是釋放情感的媒介。短短37年的生命,宛如一團烈火熊熊燃燒,瞬間釋放,絢麗奪目。

他的畫家生涯不長,27歲才開始拾筆作畫,僅10年,風格轉變也想當多元,畢生總共創作了約2,100幅畫作,其中包括約870幅油畫,諷刺的是他的每一幅作品在今日看來都是無價至寶,拍賣市場裡件件天價,但他在世時卻乏人問津,唯一售出一幅作品還是他親弟西奧,請人代購的。

這次展場以「光」為主題,規劃出三大單元展區,各單元展區以「時間軸」與「梵谷創作轉折」為劃分,25幅真跡由時間遠而近依序陳列,分別是第一展區的「啟蒙之光」9幅、第二展區「自然之光」10幅,與「心靈之光」6幅,其中共有19件均為油畫創作,有些用色大膽的,有些是練習的素描之作,全展中以鉛筆和粉彩的素描畫僅6件,並集中在第一展區內,展現梵谷以27歲高齡甫剛接觸藝術,雖繪畫技法不成熟,但是觀察細膩與善於捕捉日常寫實的一面,而光芒耀眼的「黃」與壓抑陰鬱的「藍」是他創作最具代表性的兩大色調,本次展出中也能親眼見證這些顏色,如何在他的筆下展現無限的生命力和感動。

目錄(可直接點選,快速跳至該區簡介)
1.📌必看畫作|〈爐邊老人〉|Old Man at the Fireside-1881
2.📌必看畫作|〈有草帽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Straw Hat-1881
3.📌必看畫作|〈坐在籃子上哀痛的婦人〉|Mourning Woman Seated on a Basket-1883
4.📌必看畫作|〈麥束〉|Sheaves of Wheat-1885
5.📌必看畫作|〈野花與玫瑰靜物〉|Still Life with Meadow Flower and Rose-1886~1887
6.📌必看畫作|〈自畫像〉|Self Protrait-1887
7.📌必看畫作|〈餐廳內〉|Interior of a Restaurant-1887
8.📌必看畫作|〈日落時柳樹〉|Pollard Willows at Sunset-1888
9.📌必看畫作|〈柏樹圍繞的果園〉|Orchard Bordered by Cypresses-1888
10.📌必看畫作|〈播種者(仿米勒之作)〉|The Sower (after Millet)-1890
11.📌必看畫作|〈好撒瑪琍亞人(仿德拉克洛瓦之作)〉|The Good Samaritan (after Delacroix)-1890
12.📌必看畫作|〈盛開的栗樹〉|Blossoming Chestnut Trees-1890

第一展區 1881 – 1885 創作初期:啟蒙之光 荷蘭/比利時時期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啟蒙之光」以西元1881-1885年時期的主要以在荷蘭和比利時的創作為主,總計9幅作品,甫剛接觸藝術,潛心研究繪畫技法與各式種不同材質創作,繪畫表現手法也較簡單,作品深受荷蘭古典大師風格的影響,海牙時期,初期的梵谷練習經常使用炭筆和粉彩畫練習素描,同時也開始使用油畫等不同工作表現創作。

📌必看1 〈爐邊老人〉|Old Man at the Fireside-1881

〈爐邊老人〉Oude man bij de Fireside,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1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梵谷和我們一樣,習畫得從素描開始,在他短暫且繪畫生涯中,此幅1881年所創作的〈爐邊老人〉是他相當早期的作品,「冬季火爐邊男女」的景象是16-17世紀常見的繪畫主題,他運用粉筆和水彩等不同媒材詮釋光影,展現了他規矩的構圖技巧,以及對傳統繪畫主題的掌握度,同時也能看出他洞察市井人物的細膩觀察,與我們熟知的意象派鮮明色彩不同,較為黯淡深沉。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必看2 〈有草帽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Straw Hat-1881

〈有草帽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Straw Ha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1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1881年梵谷開始向表兄,也就是海牙畫派的領袖之一的安東.莫夫學習繪畫,梵谷專注於練習色彩和不同物品的質感,像是:僵硬磨損的草帽、透明的玻璃瓶、陶瓷製的煙斗、有柳編把手的陶壺和一塊白布。他的創作方式先用炭筆勾勒輪廓,仔細看說不定你還能在畫中幾處看到那些透出底稿的線條。

梵谷在顏料使用上很斟酌,只在亮部和色處淺色處才加重顏料,值得一提的畫中的「平頂式草帽」又被稱為是「船工帽」,是威尼斯一帶較炎熱氣候地區的船夫所熱愛使用的隨身配件,這顯示出這件時尚配件逐漸在當時向北開始流行起來。

平頂草帽。圖/Unsplash @ SOCIAL.CUT

📌必看3 〈坐在籃子上哀痛的婦人〉|Mourning Woman Seated on a Basket-1883

〈坐在籃子上哀痛的婦人〉Mourning Woman Seated on a Baske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3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畫作中的女子埋頭掩面,手肘撐膝的婦女,穿著樸素,這位畫中女主角被推測是梵谷的愛人,西恩(Sien,本名Clasina Maria Hoornik,1850–1904)是一名酗酒妓女,同時還是一名單親媽媽,1882年時表兄安東.莫夫從鼓勵他創作轉而對他厭惡,因為他喜歡西恩這樣的女子在當時是相當離經叛道的行為。

此幅作品是1883年所繪畫,看著畫中的女子肢體和素面服飾,你彷彿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她所背負巨大的壓力與貧苦的生活。

📌必看4 〈麥束〉|Sheaves of Wheat-1885

〈麥束〉Sheaves of Whea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5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1885年11月,梵谷移居比利時第二大都會區安特衛普,這個時期梵谷開始接受弟弟的資助,也逐漸展現不錯的繪畫技巧,不管是呈現麥田整束、整束的麥作捆紮在一起的粗獷質地,還是柔和灰濛濛的天色,質感和用色的掌握度都相當出色。

事實上「麥作」是梵谷繪畫中很重要靈感來源,如果你有細心觀察,你可以發現許多大師諸多繪畫中經常可見此項農作物的身影,也呼應他對底層勞工的關懷,畫中他不只記錄了小麥的收穫過程:收割、捆綁禾捆、拾穗和製作乾草。後來在阿爾勒和聖雷米,金黃色的小麥持續提供他創作靈感;像是藏於另外一間梵谷博物館的〈麥田群鴉,1890〉、奧賽美術館〈午睡,1889〉、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麥田裡的絲柏樹,1889〉等等,都是以呈現「麥作」的田野風情為主的經典作。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第二展區 1886 – 1888 創作顛峰:自然之光 巴黎/亞爾時時期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本區「自然之光」以西元1886-1888年旅居法國巴黎和亞爾兩地創作為主,這段時間堪稱是他的繪畫創作的巔峰,受新潮藝術潮流的影響,也結識印象派藝術家,同時也著迷於日本浮世繪畫風,開始不斷實驗創作和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總計展出10幅真跡,這段時間他有很多作品顛覆性的創作,無論在他的繪畫上,還是個人心境上,呈現一個嶄新的蛻變時期。

📌必看5 〈野花與玫瑰靜物〉|Still Life with Meadow Flower and Rose-1886~1887

〈野花與玫瑰靜物〉Still Life with Meadow Flower and Rose,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6~1887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野花與玫瑰靜物〉畫中有白色雛菊、藍色紫丁香和紅色銀蓮花與深色背景形成鮮明對比,花瓶前景的桌面還有散落的野花佈局,用色厚重,筆法多元,花瓶和花卉筆觸獨特與,畫風似乎與梵谷過往的風格很不同,畫布尺寸也很大,大家一直都不認同這件會是梵谷的作品。

2012年庫勒穆勒美術館與多方專家利用X光檢測後,才確定底層繪畫確實是梵谷的作品,推測底下隱藏的是隱藏著一對摔角手,應該是梵谷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學院習畫時進行的人體模特兒繪畫訓練所作,而後再畫了花朵靜物覆蓋。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必看6 〈自畫像〉|Self Protrait-1887

〈自畫像〉Self Protrai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7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梵谷的〈自畫像〉很多,一生總共畫了35幅自畫像,繪畫產量十分集中在1886年底到1889年,這幅1887年的自畫像,無論是人物還是背景的用色,都有著明亮的色彩和筆觸,這是在巴黎旅居結識印象派藝術家時,受到他們輕快鮮活的用色所啟發,藍綠色的眼眸中彷彿揭露了他內心世界的矛盾和激情與生氣勃勃的感覺,志玲姊姊在開幕記者會也會點出看見這幅的感受:「梵谷的畫有能量出來,因為真跡是會呼吸的,看到他的自畫像眼睛感覺像是活的。」好像有話要說的感覺。

此幅是世界公認為梵谷最好看的〈自畫像〉,早在15年前,2009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燃燒的靈魂:梵谷》展覽時此件作品也曾來台灣展出,上次錯過近距離欣賞它的,這次一定要好好把握!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必看7 〈餐廳內〉|Interior of a Restaurant-1887

〈餐廳內〉Interior of a Restauran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7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餐廳內〉是梵谷點描風格的經典之作,使用了新印象派的的點描技法特點,不是用調色板混色,而是透過分析色彩透過密密麻麻的點畫,讓人視覺直接感受到色彩顏色,這是融合了新習得的點描畫法及新創作,也是梵谷嘗試多元化畫風的代表作之一。

色彩是特意選擇互補色原理,創造出既對比顯協調的視覺效果,可以特別關注這幾次處的用色,比如,牆面上的「紅」與「綠」、地板上的「黃」與「灰紫」、以及桌椅的「紅橙」與桌布的「藍」,整體畫風和色調豐富,有著法國都會浪漫氛圍。

📌必看8 〈日落時柳樹〉|Pollard Willows at Sunset-1888

〈日落時柳樹〉Pollard Willows at Sunse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8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1888年2月梵谷開始厭倦都會生活,離開了巴黎後,來到了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亞爾,梵谷著名的創作《向日葵》系列油畫,都是這段時間來到亞爾後的創作,說是梵谷巔峰中的巔峰,一點也不為過!

從此幅畫中最能深刻感受到梵谷的激情!〈日落時柳樹〉畫作開幅很小,但是畫作中的柳樹枝條根根分明,向上延伸,呈現的戲劇性的生命力與張力,無人能及。延續「麥作」對梵谷創握的靈感啟發,梵谷透過繪畫「麥子和青草」等地景來認識這新地方,南法新環境氣候宜人,他極度喜愛這裡的風景、陽光與色彩,真實展現筆下自然景物同時,並利用他的代表色「黃色」揮灑畫布,展現獨一無二的光芒,以及他追尋已久的「自然之光」和創作動力。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必看9 〈柏樹圍繞的果園〉|Orchard Bordered by Cypresses-1888

〈柏樹圍繞的果園〉Orchard Bordered by Cypresses,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88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換了環境的梵谷,生活和情緒也隨之歡快起來,1888 年春天,梵谷畫了14幅畫布,在〈柏樹圍繞的果園〉中右側遠方能看見一整排獨特的植物,這是普羅旺斯鄉間經常可見醒目的「絲柏樹」叢,向天空生長的樹幹和枝葉,彷若是從地底向上攫取的一隻隻手,特殊造型迅速地吸引了他的目光。

「絲柏樹」是他眾多經典創作的描繪對象之一,也是他後來在聖雷米療養院時經常會繪畫的植物。相當特別,多樣性的果園有各式蔬果和盛放的花,色調明亮可愛,他說這幅主題是「讓每個人都快樂」,而在這幅畫家梵谷獨樹一幟創作風格漸趨明朗,與大家印象中的模樣慢慢重合。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第三展區 1889 – 1890 創作終期:心靈之光 聖雷米/奧維時時期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心靈之光」共有6幅油畫創作,1888年不只是創作顛峰,也是與藝術家好友高相知相識再發生衝突的一年,大家熟知的「割耳事件」就是1888年年末發生,1889年1月,梵谷自願住進隆河的聖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身心備受折磨,而精神病院和周邊景色成爲了這段時期他作品的主題,追求心靈解脫是他生命最後的課題,而內心深處的孤獨,以及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也將與救贖。

📌必看10 〈播種者(仿米勒之作)〉|The Sower (after Millet)-1890

(左)法國畫家米勒原版《播種者》。 © Museum of Fine Art Boston
(右)梵谷本次展出的〈播種者(仿米勒之作)〉The Sower (after Millet),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90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1890年梵谷持續深受精神問題的摧殘,但是疾病卻沒有阻擋他對創作的熱情,住進療養院期間,他始終不斷地的創作,這幅仿作繪畫靈感啟發於法國藝術家米勒的同名畫作,米勒以寫實手法描繪的鄉村風俗畫聞名,《拾穗》即是他的這類作品的著名之一,畫作中可看見農夫肩上的被著種子,大步向前走著,一手散播著麥作種子,天邊群鳥飛揚,他欣賞原作米勒以強調農村勞動的尊嚴與高貴化農人價值的繪畫精神,同時也呼應1848年法國大革命後農工獲得選舉權的大事件。

同樣關懷底層的梵谷,為了區隔出米勒主要以樸實、陰暗的色調,梵谷以藍色轉譯,並省略左側播種者手上方的鳥群,近景筆觸重而粗,後景較輕巧細膩,抒發他的即使病痛也仍關懷農工的人道主義,一筆一畫都是他深切的感受。

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必看11 〈好撒瑪琍亞人(仿德拉克洛瓦之作)〉|The Good Samaritan (after Delacroix)-1890

(左)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好撒瑪琍亞人》 © Art and Bible (右)梵谷本次展出的〈好撒瑪琍亞人(仿德拉克洛瓦之作)〉The Good Samaritan (after Delacroix),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90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梵谷是一位曾想投身傳教的牧師之子,他對信仰的堅持是發自內心且從小就養成的,療養期間,梵谷獨處的機會較多,沒有模特兒,所以他開始經常以臨摹為主創作。他憑藉自己的記憶和印象將偶像德拉克洛瓦的版畫,從黑白複製品增添色彩,即使是仿作,但梵谷不屑像印表機複印一模一樣的方式模仿作品,他更喜歡以自己的風格、顏色和筆觸線條去詮釋作品!

這是聖經中救死扶傷的經典故事,從與原畫對比可知,梵谷版對於草地、樹木和瀑布的掌握度畫作更有自己的風格,把漠視一切的路人,改畫成了兩個改成灰色調,更加凸顯對比他們的冷漠,畫面前景富有同情心的撒瑪利亞人,停下來之餘再賣力的把傷者抱上馬匹,以實際行動、親力親為的幫助遇難者的舉止更加難得可貴,同時也展現更高、更美好的大愛精神。

在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館員手電筒光束下,梵谷晚期仿繪畫家德拉克洛瓦作品〈好撒瑪琍亞人〉能看見具有生命力線條的筆觸。圖/取自 《梵谷:尋光之路》臉書粉專 @vangoghtaipei2024

📌必看12 〈盛開的栗樹〉|Blossoming Chestnut Trees-1890

© Collecttion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1890年5月梵谷離開療養院,前往巴黎附近的奧維,並在此小鎮渡過他人生最後70天生命。〈盛開的栗樹〉中主要以藍綠色調呈現,栗樹占據了近畫面4/5,樹上葉子以平塗法描繪樹葉主體的綠色線條,片片分明,略感凌厲,相較之下右側的冠樹叢,捲狀的造型較顯得柔和許多。樹上的陰影使用深藍色加強,樹頂再以白色直線點綴當作栗樹花,呈現真實栗樹花一串一串的感覺,而畫作最前方則是留白未著色,營造出樹前路面與草地不同的質地,顯示大師自信構圖與技巧運用靈活,同時龐然大樹似乎也突顯畫家內心的孤寂感。

栗樹花。圖/Unsplash @Olena Bohovyk

「琅琅悅讀」特別企劃,歡迎踴躍回答下面的票選問題,並留下聯繫email(僅供本次活動使用)即可本次特展導覽手冊和雙人門票抽獎活動,投票時間即日起至9/15 23:59止。投票次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

看不到投票嗎? 立即點選👉前往投票

注意事項:

1. 獎項:《梵谷:尋光之旅》導覽手冊一本+雙人門票(市值1,169元)、《梵谷:尋光之旅》雙人門票(市值1,000元) 四組,共計5名,將由琅琅悅讀贈送。
2. 僅限台灣地區贈送,票選結果預計將於投票結束後一週內公布,後續活動贈獎將個別email通知得獎人,逾時視同放棄資格,由候補名單遞補。提醒您所填email務必以常用信箱為主。
3. 得獎人不得將兌獎資格轉讓予他人,且獎項不得折讓現金或轉換其他品項。
4. 如無人收件或因會員寄送資料填寫錯誤/資料不完整,恕不補寄敬請留意!
5. 對活動辦法有任何問題及意見請來信至reader@udn.com信箱。主辦單位保留最終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利。

琅琅悅讀‧贈獎/【抽獎】《梵谷:尋光之旅》特展紀念品+門票抽獎

2024/9/16更新

《梵谷:尋光之旅》導覽手冊一本+雙人門票 1組
nt****4@gmail.com

《梵谷:尋光之旅》雙人門票 4組
ti****girl0@yahoo.com.tw
le****202000@yahoo.com.tw
in****@gmail.com
or****123@gmail.com

備取名單
vi****iashwu@yahoo.com.tw
na****@ms27.hinet.net
ja****hen@gmail.com
ce****093411@gmail.com
yu****n75@gmail.com

《梵谷:尋光之路》特展(Van Gogh:Journey of Light)
展覽期間:2024年8月24日至11月11日(週二不休館)
展覽時間:每日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3F日光展廳(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售票連結:https://pse.is/6bqf9b
借展單位: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
主辦單位:富邦美術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梵谷 富邦美術館 聯合數位文創 藝術 繪畫 展覽資訊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中台世界博物館特展大年初三登場!揭密佛教藝術中「神奇寶貝」的智慧密碼

故宮南院特展「群生藝相」26組件書畫精品解碼寓意與奧秘

2025台北國際書展/盤點12大必看特點:首創主題書牆、AI與真人作家協作辦展引期待

古代版「新春貼圖」?故宮北院推4大書畫展 國寶細緻傳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