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神級動畫電影《驀然回首》原著漫畫 ──文化大學日文系教授沈美雪:Don't Look Back In Anger
撰文|沈美雪
攝影|安比
藤本樹老師的《驀然回首》,真的是壓倒性的單篇作品。太厲害了。這人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彷彿看見自己死後在另個世界對天使說「我犯的錯誤是和藤本樹同時代出生」。但抱怨也無濟於事,所以就努力創作吧。
——朝霧卡夫卡(《文豪野犬》原作者)
輕鬆地無防備地讀了一下,瞬間想要辭掉漫畫家這個工作。
不過,我還會繼續掙扎。世上真的有天才存在啊。
——渡边潤(《代紋TAKE2》作者)
成長的苦痛與堅持
僅有一百四十三頁的短篇漫畫《驀然回首》,於二〇二一年七月在集英社的漫畫應用程式「少年Jump+」上公開,首日即創下超過兩百五十萬次瀏覽量的紀錄,也引起大量創作者的關注與討論。
今年,這個講述兩位少女因對漫畫的創作而緊密相連,但最後卻走向不同道路的故事,改編成了五十八分鐘的電影。才能與才能的碰撞、對創作的全心投入,挫折與成長,這是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都曾經歷過的成長之痛與代價。不論是否曾認真投入做過什麼,相信主角的背影都會深深刺入每個人的心中。毫無疑問,這是今年最催淚的電影之一。
根據劇場特典的原作分鏡本,在最初的構想階段,兩位主角的名字並不是「藤野」和「京本」,而是「三船」和「野々瀬」。有著不認輸性格的藤野,以及希望畫得更好而進入藝術大學的京本,其實都是藤本樹自身的映射,她們的名字也暗示了這一點。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三項便是「社交需求」;一直家裡蹲的京本因為藤野而走出了家門,因為那扇「門」的打開,藤野向京本展現了新的世界。想要被人認可,也找到了認可自己的人的二個女孩,因為有「畫漫畫」的共同目標,而成為了彼此的搭檔,從小學畢業到高中,一直分享著畫漫畫的酸甜苦辣,一起度過了國中、高中的青春期,也在這之間也產生了強烈的依賴行為(認可層次的需求)。
擅長畫背景的京本問藤野要如何把背景畫得更快,藤野回答說只要畫力提升自然就會越畫越快,而這句話也成為了京本想要去上美術大學的原動力——這正是最後一個層次「自我實現需求」,即實現個人潛力、追求成就和自我發展的需求。追求自我實現是人在成長中的必經階段,無可避免地也會在此過程中遭受挫折。藤野與京本互相覺得對方是自己遠遠不及的天才,但同時也從對方的認可中找到對創作的熱情與堅持。然而殘酷的是,卻剛好又是因為這分對創作的追求,使得二人不得不分道揚鑣各自追尋夢想。雖然不再一起畫漫畫,但在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依然是那永遠不可能也不會放下的好友。
《驀然回首》描繪了創作者所經歷的孤獨、苦惱與覺悟,因此引起了動漫界及創意工作者的強烈共鳴。然而,這種共鳴不僅限於創作者,任何曾經熱衷於某些事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作品所想要傳達的成長與堅持。因此,這部作品才能夠深深打動閱聽人的心。
作品是為了誰而創作?答案就在電影之中。——鈴木敏夫(吉卜力工作室)
幻想與另一個現實if的可能性
在《驀然回首》得獎的訪談中,藤本樹說:「這個作品是為了強行消化自己內心無法釋懷的東西而創作的。」註①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十四時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沿岸發生了日本史上最大、芮氏規模九點〇的「三一一大地震」。當時剛考上山形縣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的藤本樹抱著想為社會盡一分力的心情,前往石卷市參加災後重建的志工活動。然而現實是,即使花了一整天,含他在內的三十名工作人員卻連住宅區一側水溝堆積的泥濘都無法順利清除,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無力。之後他回憶說:「從十七歲起,這種無力感就一直伴隨著我。而且每當發生什麼悲傷的事件時,我對自己所做事情毫無用處的感覺就愈發強烈。」註②對於地震、海嘯這種可以輕易奪走人性命的天災人禍,以及對自己的無力感,之後反覆出現在他的作品之中。像《炎拳》中的戰爭、《鏈鋸人》裡的惡魔,以及短篇集中將人類當作食物的宇宙人,或是《驀然回首》裡的無差別殺人犯,皆是如此。
《驀然回首》故事的中期,京本成了美術大學學生,而藤野依然以兩人合作創作時所用的「藤野京」為名持續創作,成功出道並在雜誌上連載作品《鯊魚踢》(『シャークキック』)。某日,藤野一如既往地工作時,電視傳來一則報導山形某美術大學被無差別殺人犯入侵的新聞。該名兇手犯案的原因是懷疑自己發表在網路的圖畫被抄襲,而包含京本在內,許多學生因此受傷,乃至喪命。看到這裡,大多數的讀者都會聯想到那個讓許多人心碎的「京都動畫(京阿尼)放火殺人事件」吧?是的,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八日發生的縱火事件便是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之一註③。藤本樹在採訪中,曾多次提及對京都動畫出版作品的喜歡,包含《涼宮春日的煩惱》、《冰菓》、《日常》註④⋯⋯作為讀者,也作為一位漫畫家,《驀然回首》傳遞的出的是面對傷痛的現實。當突如其來、完全無法抵抗的暴力摧毀自己的所愛時,殘酷的現實是,悲嘆、喪失感、對無人能阻止暴行的憤怒,還有對自己無能為力的自責,都會吞噬我們,但在悲傷中,我們仍得面對眼前的日常。
《驀然回首》的後半,藤野獨自來到京本的房間前,她突然想起當初還是小學生的她所畫的即興四格漫畫不小心鑽進京本的房間,使得京本看到後打開房門追了出來的過往。
將京本帶出房間的是自己,所以京本的死是自己害的⋯⋯自己為何要畫漫畫?漫畫明明一點用都沒有⋯⋯這些深深的自責,使藤野構想出了「if」的想像:如果京本不打開那道門追出來,或許自己會放棄漫畫而成為空手道選手,並在京本危急時拯救她。獲救的京本將藤野視作英雄,並畫了一幅「看背後(背中を見て)」的四格漫畫。
如同代表作《鏈鋸人》裡,「門」一直是藤本樹用來區分現實與假想的裝置。打開房門的藤野首先看見的是貼上數則自己小學四格漫畫作品的窗戶,還有書櫃中塞滿的連載作品《鯊魚踢》,以及桌面上正寫著的讀者問卷。雖然二人分道揚鑣,但京本仍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陪伴著她。此時,藤野驀然回首,看向自己剛打開的門,門上掛著的,正是兩人初次相遇時京本穿的棉襖,她簽名的「藤野步」三個字正面對著自己。京本雖然選擇自立,但她從未停止凝視藤野的背影,因為是好友帶她走向新的世界。而這次,換成藤野凝視著京本的背後,好友的愛將帶她走出那扇門,重新面對現實,繼續創作下去。
look back的多義性
《驀然回首》的日文為「ルックバック」(look back),本作有大量背影及回頭的場景:
背影、看背影:藤野投注在漫畫創作時的背影、京本看著藤野的背影前進
驀然回首:藤野回頭的場景(如小學畢業去送證書然後倉皇而逃,被追出門的京本叫住時的回頭)、結尾藤野在京本房間裡回首看向有著她簽名的棉襖時的情景
背景:作者藤本樹在專訪中提及他對本作的「背景」特別用心,希望讀者們注意看背景(look back)註⑤
四格漫畫:京本(藤野)創作的四格漫畫「背中を見て」(看背後)
回憶、追憶(驀然回首):許多回憶場景,如藤野回想起京本問她為何要畫漫畫等;本作最核心的訊息「don’t look back in anger」
如上所述,原題名「ルックバック」(look back)其實有著多重涵義,「驀然回首」雖然也傳達了回顧的意味,但無法完全涵蓋原標題所蘊含的全部訊息和情感深度。雖然如此,「驀然回首」仍是個掌握了中心訊息的譯名。例如其中一個回憶片段:
藤野:「漫畫這玩意兒啊⋯⋯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畫。一點也不有趣,只是麻煩而已,又超級樸素,一整天都在畫也畫不完吧?還是只看就好了,真不應該畫的。」
京本:「那麼,藤野妳又是為了什麼而畫呢?」
藤野想起這段對話,在她心中浮現的是與京本一起創作漫畫、一起遊玩,苦與樂都一起分享的快樂回憶。失去是真的,痛苦是真的,憤怒與不捨也是真的,但那些美好的回憶,一樣真實存在,不會因為死亡而消逝。原作漫畫的開頭和結尾畫面上寫有「Don’t」(黑板上)和「In Anger」(藤野房間地板散落的書上)的字樣,連結本書的題名「look back」,即是英國搖滾樂隊Oasis在一九九五年發表的熱門歌曲〈Don’t Look Back In Anger〉(別憤怒地回首往事)。
Her soul slides away
她的靈魂逐漸遠去
But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但別帶著怒氣回首過去
I heard you say
我聽到你這樣說
比起憤怒或自責無力,或者我們更應該記住京都動畫創作者曾經帶給我們這些動畫迷的美好回憶,不要帶著無法平息的憤怒去回想他們。《驀然回首》既是藤本樹對自己心中那個「意難平」的回答,也是一首安魂曲。
持續描繪
動畫電影《驀然回首》,顯然是今年影院中最耀眼的一匹黑馬。證明這一點的數字是,《驀然回首》公開時,日本的上映館數僅有一一九間,但卻連續二週獲得了票房第一的成績。
這部片長僅五十八分鐘,相比一般電影較短的作品,以分類「ODS」(即以非傳統電影作品的類別)進行上映。已經觀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五十八分鐘的放映時間對原作來說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正因為好評如潮,許多劇院都加入上映的行列,截至本稿完成,日本的上映場館已達兩百五十間以上,而票房收入也突破十二億日圓。這以原作僅為一百四十三頁的單篇的漫畫來看,無異是日本影史上又一個令人驚異的成績。而在台灣,上映未達一週的此刻,也達到了兩千萬票房,無疑是今年的現象級作品。
註
① 根據電影《驀然回首》日本官方網站(『ルックバック』)藤本樹「COMMNET」。
② 短篇集《藤本樹短編集17-21》的後記中雖寫說17歲(藤本タツキ(2021)『藤本タツキ短編集17-21』集英社、pp.166-167),但正確應為18歲。
③ 雖然藤本樹並未明言《驀然回首》與京都動畫放火事件的直接關係,但作品在網路上免費公開時的日期為二〇二一年的七月十九日,也就是該事件發生後的二年又一天。當時SNS便湧起二種不同觀點,一是認為作者在消費不幸事件或是不應該把事件拿來當娛樂的素材,另一方論點則是認為這是藤本樹在表明同為創作者對該事件的哀弔。現在的解讀幾乎都是偏向後者(「(電影三面鏡)「持續創作」的信念不會動搖」《朝日新聞》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九日晚報)。
④ 動漫情報雜誌Animate Times對藤本樹的專訪〈震撼是理所當然的!? 聽聽新銳漫畫家藤本樹老師談《炎拳》的未來發展!〉(「ショッキングなのは当たり前!?新進気鋭の漫画家・藤本タツキ先生に『ファイアパンチ』のこれからの展開を聞いてみた!」)二〇一六年八月六日。
⑤ 藤本樹專訪〈展示繪畫中的背影〉(描いている背中を見せる)《SWITCH》七月號、pp.116-119。
本文作者簡介
沈美雪
日本文學與大眾文化研究者、資深譯者、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教授。日本漫畫學會、台北俳句會、台灣日本語文學會、日本台灣學會會員。動漫研究專書有《次文化與文學的想像力》、《動漫中的異人與異類:物語的深層構造》(以上皆日文)等書。
更多精彩文章,都在《聯合文學》雜誌2024年9月號(NO.479期)
最新文學線上消息:《聯合文學》雜誌 官網
跟大家一起討論文學:《聯合文學》雜誌 粉絲團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