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走進世界」的鑰匙!從圖書館打開終身學習大門

師生利用圖書資料及心得、創作進行共同討論。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師生利用圖書資料及心得、創作進行共同討論。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學習,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隨著上路,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在訊息快速變化的世代中,想要拓展學習視野並培養創造思考,「閱讀」就是關鍵。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現亦擔任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北區召集人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的曾品方認為,從終身學習的觀點而言,閱讀不僅是解碼、理解,更是詮釋和發展新的見解,「尤其小學階段培養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奠定孩子日後學習的基石,更是送給孩子打開世界之窗的鑰匙。」

圖書館是精進閱讀的堡壘,它保存了自古以來的思想結晶,每個踏入館內的人,都能很方便地索取各類知識,再透過閱讀消化。隨著現代圖書館的館藏和搜尋功能,都比以前來得更加完善,「想要自主學習,圖書館有它不可或缺的角色。」清華大學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台灣閱讀與學習教育學會理事長陳明蕾說。

閱讀活動課程化 深入教學現場

圖書館該如何深入教育現場,為學習加值?在學校第一線推動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曾品方,從學校圖書館的角度出發,提出校園圖書館扮演的四大角色,也就是提供資源、推動閱讀、支援教學、引導學習。

她認為在校內推行閱讀活動最重要的原則是,「閱讀活動要課程化,而課程要素養化。」外界對閱讀活動最多的質疑是像煙火一樣,一閃即逝,所以閱讀活動不能單獨舉辦,而是要走出圖書館,和老師合作、和課程結合,才能夠長久,也才能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否則光靠閱讀課的時間絕對不夠。

曾品方在圖書館進行閱讀教學,並邀請小朋友上台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她在推動之前就先規劃好,不同的閱讀活動適合和哪一科的老師協同教學,比如推動知識閱讀,也就是自然科、社會科、天文學等科普閱讀時,就找自然科或數學科老師合作,曾經辦過「魔數秀」活動,就是帶領孩子閱讀圖書館裡的數學館藏。當推行療癒閱讀,或稱作「心閱讀」,就和健康課合作,運用閱讀舒緩孩子的心理壓力與負面情緒。

除了點狀的閱讀活動,也有長達幾堂課,甚至整學期的閱讀教育。比如她設計「永續閱讀」,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融入閱讀教學,先請學生閱讀 SDGs 相關書籍,再進行分享,接著提出自己的永續行動,請孩子填寫宣誓卡:「10 歲的我能為永續做什麼?」最後舉辦「為永續朗讀」,請孩子念故事給其他人聽,說明 SDGs 內涵,再邀請聽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整個過程培養孩子的探究力、閱讀力和永續力。

小朋友們藉由 SDGs 主題書展,自由挑選自己喜愛的書本閱讀。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此外,萬興國小還有常態性的閱讀活動,像是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由圖書館提供書車到各班,讓孩子自主挑選,打開獨立學習的大門,以及推行「故事列車」,讓高年級學生到中年級、中年級學生到低年級講故事,孩子必須先理解故事內容,才能流暢講述,訓練對文本的解碼和表達能力。

體驗 開啟對閱讀的興趣

閱讀教育不只在學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也可以和學校有很好的串聯合作。比如舉辦閱讀活動時,公共圖書館可依據老師開的學習書單,整理成教材包,省去老師借閱找尋時間;而學校也有團體借書證,可借閱的書籍數量更多。或透過班級訪問時間,帶領學生認識圖書館;疫情前,萬興國小也會邀請館員來學校,教導學生借閱電子書、有聲書等數位資源。

除了館藏,公共圖書館的多元活動也是一大資源,像是參加公共圖書館的小博士信箱、作家演講、親子讀書會、主題書展等活動;針對參與不同活動的孩子,圖書館可以頒發小小作家、小小 Maker 的證書,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從紙本、數位閱讀資源和推廣活動三方面,都是可以合作的方向。」曾品方說。

陳明蕾則認為,圖書館的豐沛館藏,都是在圖書館專業系統下所進行的典藏,並非數位環境中人人可上傳資料而能取代的專業,搭配友善的搜尋工具,讓孩子們容易親近,就成了學習的好幫手。

除了利用館藏,圖書館還有一個特別養分,「在於實體空間的沉浸氛圍。」只要踏入圖書館,就有許多書籍環繞,感受和人類文明接軌的美好經驗。更進一步,孩子拿回消化訊息的主動權,依照自己的節奏,選擇走到什麼位置,拿起什麼書,用什麼速度閱讀,這跟在平板上點一下,被動接收數位訊息很不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不只是沉浸而已,更同時激發對閱讀的興趣,「這也是影音數位幾乎無法取代實體圖書館的原因。」

陳明蕾認為自主學習與圖書館是雙向往來的兩者缺一不可。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陳明蕾認為,閱讀素養分為能力、興趣和行動力三大部分,如果圖書館可以跟孩子在學校教的學科領域整合、聯動,孩子就會對這些知識更有興趣。比如有一本書叫《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講述生活中許多常見事物,都可以用數學來思考,透過生動內容引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圖書館最大的優勢就是,它不像學校有學科壓力,而可以運用現有的豐沛資源,既提供學科的厚度,又提供樂趣。」

而公共圖書館在倡議上也更有行動力。像是透過舉辦活動或主題書展等方式,與鄰近社區一起形成書香閱讀、自主學習;也可以打破年齡層,讓不同世代的讀者互動、對話,創造共好的閱讀福祉。

紙本、數位並行 培養雙閱讀素養

邁入數位時代,網路資訊隨手可得,增加孩子自主學習的素材,但同時也帶來不小挑戰。陳明蕾指出,數位演算法的訊息推播變異性很大,有些是循序漸進打開孩子們的視野,有些則讓孩子們以為世界只剩下這個觀點,「它會讓你進入一種無差別閱讀的數位閱讀習慣,被數位演算法宰制了。此時要教導孩子區辨能力,才能成為獨立自由的讀者。」

受數位網路影響,閱讀教育也發生質變,強調整合紙本閱讀和數位閱讀的「雙閱讀素養」,成了熱門名詞。相較於紙本資訊是單獨存在的個體,數位資訊則有相互連結的特性,如何整合公共圖書館資源,訓練孩子的雙閱讀素養能力?

身兼教育部「雙閱讀素養教學模式研發及師資增能計畫」主持人的陳明蕾,提出「循序漸進」的概念,在國小一、二年級,先不使用數位載具,而是善用紙本資訊,創造出同一主題、閱讀多個文本的體驗。比如提到種子的旅行,先在圖書館閱讀書籍、繪本、報章雜誌等不同形式的文本,「讓孩子知道,同一個主題隨時都有多面向的可能性會進來。」

學生透過角色扮演,勇於在台上表現,也能更了解書中劇情與角色特質。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到了三、四年級,閱讀能力相對穩定,才開始讓孩子接觸一些安全的網路資料,此時老師要做好把關動作,篩選品質優良的網頁,比如圖書館的數位資料。到了高年級,則會再鬆綁一些,讓孩子真正進入無遠弗屆的網絡世界,吸收更多知識,學習建立自己的觀點。

而國高中的孩子,雖然非常熟悉使用數位載具,但大多用來社交或娛樂,不見得擅長使用數位載具進行深度學習,此時就能鼓勵孩子針對有興趣的議題,以數位閱讀一探究竟。

像是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柯華葳線上數位探究競賽」,訓練學生定義問題、搜尋、瀏覽、組織、統整和呈現資料的數位閱讀核心能力,有學生就提出想研究學校的髮禁議題,最後藉由成果發表,互相觀摩學習。

從小打造美好閱讀經驗 蛻變終身學習者

很多人常說數位世代的小孩都不喜歡閱讀,但陳明蕾觀察孩子還是喜歡看書,只要允許孩子選自己想讀的,很少看到不喜歡讀書的小孩。而孩子不喜歡閱讀,通常都是夾帶了許多閱讀挫敗經驗,比如讀完之後考試成績不理想,想要消除挫敗感,就要賦予孩子正向的閱讀感受。除了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需要重新架構更有支持系統的閱讀氛圍外,沒有升學考試壓力的圖書館,更扮演著讓孩子享受愉悅閱讀的重要角色。

「很重要的一點是,假設孩子小時候就能培養美好的閱讀體驗,他一輩子都會讀下去、一輩子都不怕學不到知識,圖書館就可以成為他終身學習的場所。」陳明蕾說。

曾品方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她提出教育有 3 隻腳,分別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學校教育來說,特別在小學階段,她非常堅持一定要先呵護孩子對閱讀的樂趣,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讀多少書、背多少優美佳句,「如果孩子不覺得閱讀有趣,就會從學習這條路上逃走,在小學對於閱讀的美好回憶,會成為他未來的養分,也是我們希望送給孩子的閱讀禮物。」

曾品方帶領孩子們於圖書館舉行「故事好好聽」的教學活動,教導孩子如何閱讀。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提供

唯有三足鼎立,才能培養孩子從被動讀者到主動讀者,最後成為終身學習者。「終身學習攸關臺灣的人才競爭力,人才絕不可能在學校學完,就把書本丟掉了,只有持續學習,專業能力才能不斷發展。」不管何時,在孩子自主學習的漫長道路上,圖書館始終相伴,為孩子提供最堅實的知識後盾。

●本文摘選自所發行雙月刊《》雜誌169期:樂學共好圖書館,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閱讀 108課綱 沉浸式 書香遠傳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數位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古人派對必備樂器!從美學修身到流行伴奏:古琴

林青霞最愛這家水餃!從庶民小吃到連鎖店 台灣代表性美食:餃子

「模範棒棒堂」踢館者戴谷年帶你去桃園平鎮 3站推薦景點感受客家文化

魚香四溢20年!馬祖東引「黑鮸魚丸」的美味秘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