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再進化!以具體行動迎接高齡社會挑戰

公共圖書館是「共同學習之地」,除擁有免費豐富的書籍,還有其他學習資源,樂齡族群可以在此得到很好的收穫和協助。
公共圖書館是「共同學習之地」,除擁有免費豐富的書籍,還有其他學習資源,樂齡族群可以在此得到很好的收穫和協助。

撰文|鄒明珆
攝影|劉德媛
圖片|林珊如提供

一直以來,大眾想到公共圖書館,大都留有差不多的印象~一個讓人安靜讀書、查找資料與借閱書籍的空間,每座圖書館也都長得差不多;但近年來,臺灣颳起圖書館改造風潮,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紛紛從分齡分眾的概念出發,打造不同主題的圖書館,不僅滿足不同年齡層、不同喜好的讀者需求,同時也為圖書館和社會帶來更多新量能。

時代需求驅動公共圖書館再進化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資深教授林珊如,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功能活化,特別是老年服務。她指出,從最早的藏書閣時代,走到今天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圖書館紛紛出現的過程中可發現,受到社會變遷與科技發展的影響,圖書館的定位早已不再只是收藏資料的封閉環境,而是能夠與時俱進,提供更多服務面向的社會性基礎設施。

林珊如表示:「大家都知道,從事營利事業需要做好市場區隔,但其實作為非營利單位的公共圖書館,同樣也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從過去被動等著民眾進來館內使用空間和館藏資源,轉為主動進行分齡分眾的多面向服務。」因此,對比公共圖書館在1990年代前後的變化可以發現,在過去還未有少子化、現象產生的時代,特別強調學齡前嬰幼兒閱讀向下扎根的服務,因此每座圖書館都一定會設有兒童閱覽室,並且經常舉辦親子閱讀、說故事時間等活動;但到了近20年,除了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加上無遠弗屆的科技工具,降低資訊取得與傳播的難度,促使公共圖書館開始思考如何借重不同方法,提供更多可以滿足需求的資源和服務。

桃園市立圖書館設置樂齡桌遊區,緊鄰期刊閱讀區。(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提供)

公共圖書館扮演的六大角色

林珊如以美國紐約大學公共中心主任艾瑞克 ˙ 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的著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 漠 》(Palaces for the People: How Social Infrastructure Can Help Fight Inequality, Polar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Civic Life),說明經常被低估的公共圖書館,扮演了 6 個重要的角色:聚集之地、安全之地、共同學習之地、維繫健康之地、共有之地與共同防災之地。

公共圖書館常被視為是除了家庭、職場環境之外的重要「第三空間」,其舒適的環境與便利的資源,造就它成為一個讓所有年齡層都可以自在交流經驗與知識的場所,也能使獨居的年長者降低社會疏離感。林珊如解釋,「比如民眾想要發起社區議題的討論,又或是讓銀髮族群開心地聽個演講後一起喝茶、聊天、交朋友,不想說話也可以安靜在旁聆聽,公共圖書館都可以扮演良好的『聚集之地』。」

長者參加歌唱班,有益身心健康。(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提供)

荒廢的空地或建築體最容易藏汙納垢,成為誘發犯罪的死角,因此如果著手改善這些區塊,將之打造成公共圖書館,就有機會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林珊如補充,「公共圖書館還有警衛和館員,無論對於鑰匙兒童或是高齡者來說,都是可以降低不安全感的環境。」

談到「共同學習之地」,林珊如指出,臺灣即將在 2025 年正式進入老年人口大於 20%的超高齡社會,因此人們如何在壽命延長的環境下,適應快速變化的生活環境,終身學習就成為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公共圖書館擁有免費豐富的書籍、影音資料,還有免費的網路、講座、課程與活動,樂齡族群無論是想要透過書籍了解知識,又或是參與圖書館所舉辦的在地人文地景走讀活動,甚至只是想透過圖書館的免費網路、電腦與外地的子孫視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穫和協助。」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樂齡閱報區的報架,方便長者拿取。(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提供)

許多人可能會好奇,公共圖書館如何成為「維繫健康之地」?林珊如則從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來解釋,「健康專家都會鼓勵大家要適當運動,樂齡族群也不例外,因此比起整天都躺臥在家中的沙發,起身走出家門到附近的圖書館,至少也達到步行運動的效果;另一方面,圖書館裡提供各種閱讀與學習資源,是吸收新觀念與技能的場所,如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等等,無形之間也會讓參與其中的民眾身體更健康,心情愉快,就不容易憂鬱了。」

公共圖書館也是屬於所有人的「共有之地」,無論是想要自己待在熟悉的角落安靜享受倘佯在書中世界的樂趣,抑或是參加館方舉辦的動態走讀活動,皆可以感到自在。

至於「共同防災之地」,林珊如則表示:「作為社會性基礎建設的公共圖書館備有水電、飲水等緊急設備外,甚至還有館員的協助與陪伴,因此當急難突發事件發生時,年長的獨居者,可以就近到附近的圖書館尋求避難協助,同時也可大幅降低他們當下的恐懼心情。例如疫情期間臺灣公共圖書館也發揮了共同防疫的功能,並提供各式閱讀及影音觀賞素材給民眾借回,電子書借閱率也創新高。」

圖書館員應持續精進老人學

自 2008 年起,教育部陸續在全國各地推動建置樂齡圖書閱覽區、樂齡主題圖書館及樂齡學習中心等適合樂齡族群實踐終身學習目標的場域。對此,林珊如除了表達肯定,也分享自己對於這些場域的觀察與研究,「軟體上,樂齡讀者通常對於健康養生、運動、營養、理財、歷史、族譜學、語文、旅遊等類型的書籍會很有興趣;硬體的打造上則可以從安全、舒適、溫馨等原則出發,更進一步思考樂齡讀者的需求,包含像是傢俱盡量不要有尖銳的邊角、沙發不能讓人坐下去就爬不起來、各種標示表面不能反光……這些都是我們在打造樂齡學習環境時,不能忽略的細節。」

許多長者投入「真人圖書館」服務,是人際知識交流的空間。(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提供)

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公共圖書館與圖書館相關從業人員還能夠往哪個方向追求進步,以幫助更多樂齡民眾的學習不因年齡而中斷,林珊如提醒,最重要的,就是圖書館員必須持續精進老人學方面的相關知識!「過去從來沒有一個世代像我們活得這麼老,所以我們幾乎沒有參考學習的對象,更從未思考過『好』老人需具備什麼樣貌和條件?」林珊如笑著點出問題關鍵。

因為對老年的困惑,而讓老年人不被理解,容易產生孤寂感外,也衍生出愈來愈嚴重的老年歧視問題,因此當圖書館員可以更了解老人學相關知識,像是老人的生理特徵、心理特徵與社會特徵等各個面向,便可以將公共圖書館的環境改造得更加友善,並根據年長者的需求與興趣,推廣身心靈等健康相關知識資源,協助長者健康老化。「臺灣是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議題將會是臺灣非常重大的挑戰。」林珊如強調,透過館員的能力培訓,以及促進跨世代交流等方式,都有助於健康促進與延緩老化,將長照的需求盡量延後。期許藉由各界的合作和努力,未來能夠看見更多老年人願意走進這些場域中,享受終身學習的樂趣,讓「時尚老人」不再只是少數對象的代名詞。

臺大圖資系教授林珊如表示,圖書館的定位已改變,成為提供更多服務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提供)

●本文摘選自所發行雙月刊《書香遠傳》雜誌167期:品閱樂齡生活,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銀髮族 高齡化 長照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閱讀的萬種風味:專訪葡萄酒吧「LANDED」創辦人與推介9本配酒書單

走入藏身民間的繪本基地 四大繪本聚落與產地大揭密!

2024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何曉玫舞團《極相林》以極致人體詮釋自然的宏偉與脆弱

奧斯卡最佳動畫《再見機器人》同名原著漫畫 夢與現實交錯間體會生命中的遺憾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