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長出來的藝文組織!逆風劇團陪孩子找回自己

與其說是劇團,不如說更像一個陪伴孩子走過人生關卡的場域。逆風劇團的願望很大,是要接住每一個沒被社會接住的孩子。 © 逆風劇團 提供
與其說是劇團,不如說更像一個陪伴孩子走過人生關卡的場域。逆風劇團的願望很大,是要接住每一個沒被社會接住的孩子。 © 逆風劇團 提供

文/Peggy Sha

當青少年們被課業拒絕、被社會責罵、被體制拋棄,究竟有什麼能夠接住他們?給出了答案。不過,說是戲劇,似乎也不夠「戲劇」,這個從 2015 年成立至今的團隊,拿得最多的不是藝文獎項,卻是在「社區營造」部分備受肯定。

從街頭接觸戲劇,將戲劇帶回街頭

以「做好事的幫派」來形容逆風的創辦人暨團長成瑋盛,聊起劇團創立初衷,細細描繪一段迷惘混沌的曾經。當時他還在大稻埕混幫派,得跟兄弟們團結合作,才能擋住來自其他地區的各種地盤紛爭。乍聽之下奉獻又熱血的日子,實際上卻充滿苦澀,看著渴望自由的朋友們最終因犯錯一個個失去自由,讓他感到無限迷惘。

然而,一次與學校戲劇社偶然接觸的機會,悄悄改變了他的人生。成瑋盛從編劇開始,花了半年的時間跟著籌備演出,當站在台上接受掌聲的那一刻開始,他終於感受到被接納、肯定,從此戲劇再也離不開生命,也是這一段的經歷,埋下了他與夥伴邱奕醇、陳韋志創立逆風劇團的種子。

不同於他與戲劇的淵源,另外兩位夥伴,一位來自家暴家庭、而後進入社工系,另一位則跟著幫派長大,三人都曾經歷過被教育排斥的困窘,卻選擇做出改變,並期望讓更多孩子也能擁有改變的機會。這樣獨特卻又有著共通性的組合,注定打造出一個充滿變化、卻也海納百川的組織。

劇團?幫派?逆風就是不按牌理出牌

劇團的工作崗位有很多種,若不喜歡演戲、也不喜歡表現自己,許多技術類的幕後工作,都能讓孩子找到安放自己的定位。 © 逆風劇團 提供

仔細看看逆風劇團,會發現它跟一般劇團太不一樣,除了演出的戲劇本身來自大家彼此的故事,因此有著家庭教育、安置機構等獨特議題,也時常在劇裡融入演出者的興趣與背景。比如說,不愛演戲、喜歡陣頭,那就將陣頭放進演出中;喜歡唱 K,那就來做音樂劇。

不僅如此,劇團還有各式各樣的課程,在這裡,你可以學攝影、學攀岩、學泛舟,連安全帽烤漆、機車改裝、理髮、刺青也都能上課,他們甚至組了「逆風車隊」,讓渴望速度的青少年考上,用安全的方式享受加入車隊的榮譽感。

在劇團裡,好像什麼都能學、什麼都能演、什麼都不奇怪,成瑋盛直言,「逆風從來都不是要把好看的作品帶給觀眾,」也不執著於讓每一個加入的孩子都變成劇場人,他們不斷努力的,「是要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比起其他劇團按部就班的製作流程,逆風自帶一股為每位成員「量身打造」的彈性,有些少年不喜歡在臺上揭露自己,那就學畫畫、做道具,或是用劇本闡述自己;劇團也非常在乎成員的自我挑戰,每一次演出,乃至於每一次排練,都希望團員能挑戰自己內心最糾結的角色/工作,讓演出成為一段小小的療癒之旅,能以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

這樣一個難以定義的組織,比起劇團,成瑋盛笑說自己跟夥伴們更像是一個在「做好事的幫派」,這個從街頭長出來的藝文組織,將成員們不按牌理出牌的核心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試圖填補青少年多元的需求,讓他們的人生困境能得到回應。

逆風的劇作內容來自成員每個人的真實生命經驗,這讓戲劇更能打動人心。 © 逆風劇團 提供

動人作品,來自最真實的經歷

說到逆風劇團的代表作,或許《青春日記簿》可以算得上是榜上有名,這個系列主要著眼於台灣特殊境遇青少年,將少年們真實的生活經歷、不曾被社會聽到的心聲一一搬上檯面,演出社會底層的各種掙扎與痛苦。

系列來到了第三部,團隊大膽採用了「戲中戲」的形式,將逆風劇團製作戲劇的過程,以劇情的方式鋪展開來。我們想像到的劇團困境或許是資金、或許是檔期,可逆風卻要解決演出籌備中孩子收到傳票的難題,或是面對少年質疑生命價值的犀利拷問。

如果光是看著劇情就已經覺得一個頭兩個大,那他們演出前的真實經歷或許會更讓人大吃一驚:曾有位少年在上台前三天忽然被匡列,無法順利到場,一時間,劇本裡的缺角難題與現實的難題彷彿融為一體。成瑋盛認真地表示,即便是面對這樣的挑戰,劇團也絕不會丟下任何一個人,最終,他們採用了線上視訊的方式,完成了這場演出。

成瑋盛深信,青少年不是壞,只是沒有好好被愛,而這份演出少年生命故事的堅持,讓演出獲得了許多迴響,更讓許多特殊境遇的青少年看見與自己類似的故事,進而說出自己的故事。如今,第三部的演員中,有著第一部的觀眾,少年們的故事不斷被述說,用生命影響著生命。

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是團長賴瑋盛的堅持。因此即便孩子臨時被匡列,無法演出,都還是會化困境為力量,轉換方式讓全部人都能參與。 © 逆風劇團 提供

打破既有螺旋,用演出逆風飛翔

少觀所、烏梅劇院,或是一般教室,逆風的劇似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演出,而從劇團成立到現在,其實不少人一開始都是抱持好奇的心理進場觀看,想看看青少年們究竟能演到什麼程度?這些好奇慢慢形成了口碑,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人成為粉絲,期待劇團演繹的生命故事。

成立多年,逆風劇團除了持續進行著演出與教學,似乎也能漸漸看到過去散播的種子在發芽,不少從逆風出來的年輕人選擇重新走回體制,用自己的經歷去改變曾經看見的缺憾;或許,這正是劇團存在的意義,陪伴著少年面對人生困境,讓他們能如飛機一般逆風直上雲霄,讓突破困境的精神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本文為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AQ廣藝誌 戲劇 駕照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逆風劇團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蘇軾到李榮浩都被圈粉!大唐彼得潘「李白」的傳奇與魅力

台幣500元改鈔遭熱議!盤點英鎊民選改鈔流程與設計巧思

冬天食物必有薑?讓人愛到涕泗橫流的美食:番仔薑麵線

令人驚嘆三大布達佩斯的圖書館 從書海探索匈牙利文化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