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乎海內外,詠舞歸台南:專訪「風乎舞雩」藝術總監顏鳳曦
「父母把家中一樓客廳給我當排練室,一提供就是17年!」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風乎舞雩」舞團藝術總監顏鳳曦,回想當時2005年,「北漂」的她非常想回家,成立自己的舞團,斯般「純粹」的心念,也陪伴著顏鳳曦一路走過來,「我為台南做的,也就是喚起一些編舞意識」。
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同時也是台灣開始設立國中舞蹈班的「那一代」,顏鳳曦一路由台南中山國中舞蹈班、台南家專舞蹈科,赴美留學取得加州藝術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返台後曾離開家鄉至台北足足10年,與不同舞團一起工作。眼見身畔30來歲的那一代朋友,紛紛在台北成立「林文中舞團」、「林向秀舞團」及「三十舞蹈劇場」等,顏鳳曦也毅然返回台南家鄉成立「風乎舞雩」。
那時台北的眾位老師曾如是說:「妳應該隔個10年再回去……」日後顏鳳曦也越來越了解,師輩意味深長的這番話;當年應算是個「不對的時間點」,國內整個大環境直到近10年才有所改變。南台灣當時的舞團堪稱屈指可數,顏鳳曦偕同台北任教期間的台南學生攜手返鄉,只為讓大家「可以跳舞、可以創作,一起來耕耘」。
「風乎舞雩」的舞作「可以代表台南嗎?」成立舞團後,顏鳳曦就常被這個問題追著跑,也曾索性自我提問;然而她最終選擇放棄,類似安平的風土人情、鄭成功的諸多事蹟、風和日麗的台南,碗稞、肉粽等台南味小吃等「答案」。值此同時,她也憶起在國外、乃至台北的日子,其實並不會遇到此一課題。
「我調皮了!」顏鳳曦形容,嘗試著「避開又提問」的她,於是以台南為基地,出國尋覓國外舞蹈節合適的作品,尤其在亞洲鄰近地區共同推動編舞創作的思維。「風乎舞雩」除每年固定舉辦超越當代國際工作坊,今年以亞洲當代為主題的《風乎舞雩詠而歸舞蹈節》,更邀得日、韓、香港、印尼等地舞蹈家來台共襄盛舉。
8-9月間甫圓滿落幕的「超越當代」國際舞蹈工作坊,以及「風乎舞雩詠而歸舞蹈節──2022亞洲當代舞蹈匯演」,疫情之下,改以zoom跨國共創,彼此間未曾刻意強調作品的香港味、日本味等,而關懷世界、亞洲勞動、地球暖化,以及疫情影響人與人的距離、亞洲身分認同等課題,也隨著各自有所異同的文化底蘊,自然而然地呼之欲出。
本身由「國際化回看本土化」的顏鳳曦,有感於眾人都說「現代舞太難懂」,幾年前曾一度進入台灣藝術大學攻讀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並成為博士候選人,也讓她日後投入編創《Identity》系列等,打破劇場框架、探索編舞邊界的作品。對她而言,包括舞蹈、舞者與創作等所有一切,「都在我的生活空間裡,作品正在發生」。接下來,顏鳳曦希望能把舞作由劇場的框架「解放」出來,與日常生活、生活空間、戶外空間,乃至周遭路過的行人等,都能產生連結、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已八度獲選為台南傑團,「風乎舞雩」與燈光設計師郭建豪合作推出的《Identity 2.0》作品,日前以燈光設計入圍,四年一度的「世界劇場設計展」(WSD)世界劇場設計競賽專業組。不僅如此,每三年一次的世界舞蹈聯盟環球高峰會,「風乎舞雩」作品也入圍世界舞蹈聯盟2022年環球高峰會。對此台南市文化局亦表示,一直期許能成為台南藝文工作者最堅強的後盾,「風乎舞雩」作品得以入圍世界級獎項,深感與有榮焉。
衷心期盼,能擁有個排練場「專門」用來支援台南傑團,則是17年來,顏鳳曦與「風乎舞雩」始終不變的提醒。雖然家中客廳的排練場,自早年起即讓她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但顏鳳曦腦海中經常浮現如此的畫面:在傑團專屬排練場裡,可遇到其他團隊,時而交流、互通有無,那些人「不但是『敵軍』,也是我的朋友!」
●本文為 AQ廣藝誌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