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織品與劇場,打造觀眾心靈休憩之所:專訪《與清醒夢》主創李柏辰

《與清醒夢》試圖結合織品、舞蹈、音樂,帶領觀眾進入如夢似夢的狀態。 © 廣藝基金會提供
《與清醒夢》試圖結合織品、舞蹈、音樂,帶領觀眾進入如夢似夢的狀態。 © 廣藝基金會提供

文/陳怡慈

無論是多麼實際的人,想必是最為虛幻的事物了。你無法控制的它的走向,可能是彩色、黑白,也可能關乎現實、或完全虛構,更可能出現比電影更為焦慮緊湊的情節、也有可能夢境會洋溢幸福快樂,讓你滿足。如果你認為夢境並非不可控,甚至曾經有意無意地操控夢中情節,那麼當時一定是在半清醒的狀態之下,這便是「清醒夢」。同時,也是新銳師兼家李柏辰本次的緣起。

八月的某個星期二,我們與李柏辰相約在他的工作室,聊著他的織品設計、也聊他的藝術創作,他突然話鋒一轉,提到自己擅長解析夢境。他這麼說並不是算命的意思(雖然他開玩笑說可以幫我們當場解夢),而是從小至今,他一直透過夢境來理解自我。

李柏辰對自己作品的最低限度是不破壞環境、不帶來環境負擔。這樣的精神與理念,也延伸到戲劇創作中。 © 趙珮榕

為了與自我對話,踏入夢境的世界

南韓影帝李炳憲在電影《單身騎士》裡,飾演「大雁爸爸」──意指將孩子送往海外留學,一人留在國內賺取薪資,以供應整體家庭生活。電影本身並不特別,但詮釋了亞洲中產家庭的景況:父母拚了命地將小孩送去歐美國家,以求孩子未來有更好的願景與發展。

李柏辰的狀況也類似如此,差異在於立場相異:他是那個被送出國、一個人在孤單異鄉學著適應新生活的孩子。

以一般人的觀念而言,這並非壞事;然而對於李柏辰來講,還在讀小學時一人隻身海外,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極大、人際關係也尚未建立,物質條件固然滿足了,但在心靈上卻非常孤單:他必須獨自忍耐各種挫折不安,比以往更需要應變能力,學習在異國生存下來。

他坦言,童年的他夢境驚恐而緊繃,彷彿被什麼追趕著,總是咬著牙關醒來。長年與自己的夢境相處,他能體驗到的是自己的孤單焦慮帶來影響,於是學著與夢境搏鬥。這當然不是指控制自己的夢,而是他開始大量閱讀,看屠格涅夫、尼采,同時也接觸玄學、禪宗、也看各種精神醫學與心理學書籍。

「算夢」聽起來似乎很玄,但實際的意思是,李柏辰花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在理解夢如何反映身心狀態,藉此展開與自我的溝通。曾經孤單的孩子,歷經成家立業,不再如此寂寞,卻也很能明白人始終都是獨自個人,也始終需要一個空間跟自己對話。

《與清醒夢》於焉誕生。李柏辰欲意創造的,是給觀眾一個探索自己的場域。

《與清醒夢》試圖結合織品、舞蹈、音樂,帶領觀眾進入如夢似夢的狀態。 © 廣藝基金會提供

透過肢體,演繹織品的觸感

當年的小留學生,在歐美強調個人主義的環境下,逐漸探知自己希望發展的方向,長大後的李柏辰放棄父母對他從商的要求,在無數次的自我探索中,感受到自己對於服裝設計與美學的喜好,於是轉入設計學院就讀。

23歲那年,他創立了品牌PROJECTbyH.,卻無法停止思索自己安身立命的服飾產業是全球第二大的污染源,這與他重視環保、不破壞環境的信念違背,究竟他該如何走下去?你可能認為他擔憂太多,在全球都追求快時尚的狀態下,這幾乎是市場的原罪了;然而李柏辰用自己的作品維護了他的信念:PROJECTbyH.的每一件衣服皆為天然材質與純手作,從設計到縫紉到加工都親力親為,他守住了自己對環境友善的底線。

重視細節、也重視理念的李柏辰,同樣將這份心力放在他的創作上。原本的他距離劇場頗為遙遠,會產生與其他藝術家共創跨界劇場的欲望,源頭來自於2018年朋友邀他去看周書毅的舞蹈作品,他被肢體的美學所撼動,便一頭栽入這個迷人的領域。2022年臺北時裝週,他找來了心中的偶像周書毅,以「Let Go」為題發表自己的春夏系列,同時也第一次嘗試將織品設計融入舞蹈劇場,透過肢體的律動,展現織品的細節與可能的觸感,也成為當年臺北時裝週的亮點。

李柏辰提到,他希望舞者透過對織品的觸感,展現律動,藉此將身體的感受性傳遞給觀眾。 © 廣藝基金會提供

將自我哲學實踐於劇場領域

時裝週結束後,李柏辰一直反覆打磨他的藝術創作,不只是織品與身體的結合而已,他發現劇場能灌注更多環境意義於其中,同時,也能透過劇場的反饋來深化自己的創作。於是他將長年自我對話的方式帶到劇場上,《與清醒夢》成為「Let Go」的普拉斯版,也融合了更多環境理念。

李柏辰提到,人生的體驗跟夢境有很多雷同之處,我們並不記得出生之始、也不那麼確切地知道結束,那麼模擬夢境是否就能帶來一種快速人生,藉此探索自己的內心?他其實是將「黃粱一夢」融入劇場:當夢境的虛實真假與現實意識接上線、當邊際越來越模糊就像電影《全面啟動》,我們能否跳離以自我為出發點的視角,用一種更宏觀的角度,檢視自己的現在、甚至是未來?

李柏辰與一同創辦PROJECTbyH的夥伴Naomi Zhao,這次兩人也一起將理念帶進了《與清醒夢》之中。 © 趙珮榕

除此之外,環境議題也未曾從李柏辰的創作遠離,演出的所有織品依舊堅持天然材質,並透過編舞家田孝慈設計舞蹈,藉由肢體與織品為觀眾帶來視覺意境;而由音樂家王榆鈞製作的音樂,於山林、於海邊、甚至是都市公園等地採集臺灣各地不同的自然聲音,更讓「音景」既在地、又現代,與肢體及織品共同編織了更深層次的互動,同時也引領觀眾走入似夢非夢之境地。

你可能覺得「黃粱一夢」的概念並不稀奇,也或許,從宏觀看待人生並做出各種抉擇,本就是每個人的修業;但你無法否認李柏辰作品之溫柔。年輕時他恐懼於夢境,成年後他卻利用織品、音樂、舞蹈重新打造一個給所有觀眾的夢境,在那個夢境裡,沒有憂慮、害怕、焦躁,只有無止盡的感受,讓你抽離現實,專心與自己相處。他其實在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治療與溝通,只是這次他不僅用織品,也用劇場。

●本文為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創作 設計 藝術 夢境 劇場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AQ廣藝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蘇軾到李榮浩都被圈粉!大唐彼得潘「李白」的傳奇與魅力

台幣500元改鈔遭熱議!盤點英鎊民選改鈔流程與設計巧思

冬天食物必有薑?讓人愛到涕泗橫流的美食:番仔薑麵線

令人驚嘆三大布達佩斯的圖書館 從書海探索匈牙利文化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