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嘎蝦嘎」,人人都是獨奏家!指揮大師帕帕諾爵士傾情演出兩部俄羅斯浪漫神秘經典

圖片:《荒山之夜》 Provided to YouTube by Warner Classics
圖片:《荒山之夜》 Provided to YouTube by Warner Classics

以下內容由音樂文字工作者陳效真撰寫,以指揮家安東尼奧.帕帕諾(Antonio Pappano)與樂團演出俄羅斯作曲家,林姆斯基-科薩科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的《天方夜譚》、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荒山之夜》的現場錄音為主角,書寫這些作品在指揮家手上發揮出的特色,以及樂曲不同版本間所反映出的作曲家個性風格的差異。(編按)

雖然為獨奏小提琴與樂團寫了《兩首俄羅斯主題的幻想曲》,但是說到林姆斯基─科薩科夫為小提琴與樂團寫的作品,一般人還是會先想起《天方夜譚》與《西班牙隨想曲》,雖然獨奏小提琴在這兩部作品裡只演奏貫穿樂章的一些段落。事實上不只是獨奏小提琴,各聲部首席在《天方夜譚》裡的角色都很吃重,負責演奏繁複華麗的樂句,幾乎可說是樂團各部首席的技術展示櫃。「人人都是獨奏家!」這是我初次聽到帕帕諾(Antonio Pappano)指揮的這張唱片時的讚嘆。

帕帕諾在二00五年接手羅馬聖塞西利亞音樂院團(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音樂總監,二0二二年八月,也就是交棒給哈丁(Daniel Harding)的最後一個樂季開始以前,他與樂團在羅馬音樂公園音樂廳(Auditorium Parco della Musica)錄下這個《天方夜譚》版本,就像是在任十八年的畢業成績單。它的整體效果十分華麗,「海與辛巴達的船」、「卡蘭德王子的故事」、「小王子與小公主」、「巴格達的節慶,載著青銅武士的船撞上岩石沉沒」四個戲劇性超強烈的樂章,組成一部宛如以管弦樂歌唱的歌劇,給各個樂器極大的表現空間。

另收錄兩個《荒山之夜》版本,是這張專輯的另一個焦點。錄音分別取材自帕帕諾在二0一九年與二0一四年間,與聖塞西利亞音樂院管弦樂團的演出實況。宣傳資料上說這是「穆索斯基自己創作的兩個不同版本」,嚴格來說不很正確。第一個版本的確是穆索斯基一八六七年親自譜寫的管弦樂曲,而且是他完成的第一部大規模作品,全名是《荒山上的聖伊凡節之夜》。東正教的「聖伊凡」就是天主教裡的施洗者約翰,聖伊凡節大約在每年六月底,除了人們會以跳舞、過火等儀式慶祝,據說鬼怪在這天也會非常活躍,《荒山之夜》就是描寫妖魔在夜晚過聖伊凡節的情景。

雖然穆索斯基本人非常有信心,但是受獻的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挑明不喜歡,所以直到穆索斯基在十四年後逝世,這部作品都沒有上演的機會。一八八六年,也就是穆索斯基逝世五年後,林姆斯基─科薩科夫重新調整原曲的結構和配器,成了現今熟知的版本。

兩位作曲家的個性對比在兩版《荒山之夜》裡表露無遺。林姆斯基─科薩科夫維持一貫的精緻、流暢而且結構邏輯分明,該有的戲劇張力一應俱全,更別說他的招牌管弦樂配器色彩,就像是一盆精美大氣的花藝作品;穆索斯基則是流露一種難以駕馭的粗獷個性,像是一團錦簇花材沒有剪裁就全部扔進花瓶的大老粗,邊幅不修又有種赤裸原始的魅力。

另一個附有男低音獨唱與合唱團的版本,則是取自穆索斯基歌劇遺作《索羅欽市集》(Sorochintsy Fair)。一八七四年左右,穆索斯基試著把果戈里(Nikolay Gogol)的小說《索羅欽市集》寫成歌劇,故事內容不重要,重點是果戈里以幽默的筆法藉由一對在索羅欽市集相識的情侶,描寫出烏克蘭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民間生活與傳說。同樣的,穆索斯基拖拖拉拉寫了六年,直到死前都沒有完成,而且留下的創作記錄、手稿、劇本⋯⋯無一完整。

後來,居伊(César Cui)、切列普寧(Nikolai Tcherepnin)、利亞多夫(Anatoly Liadov)等人都試著幫他完成。但是現在絕大部分《索羅欽市集》歌劇的演出或錄音,都是採用蘇聯作曲家舍巴林(Vissarion Shebalin)在一九三一年修訂的版本。

這首合唱曲沿用了《荒山之夜》的旋律,出現在歌劇第三幕第一場結束前,樂曲全部由舍巴林編寫,描述平常聽多了鬼故事,酒醉昏睡在屋外的準新郎「夢境」(小說沒有這個場景)。合唱團飾唱侏儒、女巫、魔鬼,男低音獨唱則是扮演鬼怪們崇拜的「黑神」。如果先忽略歌詞聽一遍,從音樂情緒變化很容易明白劇情的進展。但是跟著歌詞走一遍,就會發現帕帕諾把這個群魔亂舞的場景細節,描繪得多麼細膩精彩。先說明的是,裡面有大量歌詞,例如一直聽到的Sagana並沒有特定意義,就只是鬼怪們的吼叫,用四個字就能精準翻譯:「呼嘎蝦嘎」。

布幕在魔鬼和女巫的叫聲中升起,他們圍住喝醉熟睡的準新郎嘰嘰喳喳。女巫們要他再睡熟一點,希望這年輕人會愛上她們、一塊兒跳舞,魔鬼則好奇這小伙子愛的是誰?是和誰一起喝酒喝到掛?又是一陣呼嘎蝦嘎。之後,黑神在一堆隨從的包圍下從地底升起,他伸了個懶腰,呼吸新鮮空氣,看著天空,向鬼怪們叫嚷著「幹活兒了」。

在混亂的「呼嘎蝦嘎」聲中,魔鬼和女巫進行崇拜黑神的儀式,黑神要這群小鬼們盡情享樂和跳舞。直到黎明鐘聲響起,鬼怪們驚呼著請求撒旦來幫幫他們,但是隨著男聲唱出宗教性的「主在他的聖所是聖潔的,神是我們心中的大能」歌詞,太陽升起,鬼怪們在哀嚎聲中逐漸消失散去。這個版本的《荒山之夜》算是前輩與後輩音樂家的跨時空共同創作,一般欣賞機會不多,但是因為具有豐富的戲劇性和音樂效果,在此特別推薦給樂迷們欣賞。

●本文為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AQ廣藝誌 管弦樂 古典音樂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疫期散播快樂的產物!法國鋼琴家塔羅四手聯彈變音樂專輯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的演出場地大約關閉一年到一年半不等,中間還交替出現幾次封城。以巴黎為例,二0二0年春天封城五十五天,餐廳等社交場合關閉,所有居民幾乎只能出外在住家附近一公里內的超市、藥局購買必需品。法國鋼琴家塔羅(Alexandre Tharaud)也被關在家裡,透過窗戶看著外面明媚的陽光,想念音樂圈的朋友們,以及各種讓自己開心的點子。突然間,他想到很久以前醞釀過的念頭:與音樂家朋友錄製四手聯彈專輯。

一生只有這一次!鋼琴名家歐拉夫森攜《郭德堡變奏曲》6月份登國家音樂廳

備獲樂評盛讚,被譽為顧爾德辭世後《郭德堡變奏曲》的繼承人,冰島鋼琴家維京格.歐拉夫森(Víkingur Ólafsson)即將在6月12日(臺北國家音樂廳)、6月13日(高雄衛武營音樂廳)來台,和觀眾

「讓詩歌自己吟唱」烏克蘭著名聲樂曲《無聲之歌》有何魔力?

從去年到今年,意外發現有兩組音樂家出版了烏克蘭作曲家西爾韋斯特羅夫(Valentin Silvestrov)的聲樂曲《無聲之歌》。西爾韋斯特羅夫的作品錄音並不難找,但是大多集中在合唱曲、鋼琴小品與室內樂。這兩年出版的《無聲之歌》雖然都只是選曲,但是已經足以一窺這部與一般藝術歌曲完全不同的奇妙作品樣貌。

延伸閱讀

當搖滾遇上鐵幕:捷克民主之路上的文化暗戰,比英雄更能撼動政權

「2024台北喜劇節」50場演出11/28接力登場,六檔必看節目精選

武俠刀劍 vs. 南天超銀河奧祕!《洪荒瀰漫超銀河》劍皇與祂的解謎情趣

1938年火星入侵假新聞,曾引發百萬人口恐慌?傳奇名導的《世界大戰》是則警世寓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