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冷漠,那又如何?北影焦點影人貝拉.塔爾的電影配樂

匈牙利作曲家米哈伊.維格(左)是貝拉.塔爾(右)的御用配樂人,也曾在其代表作《撒旦探戈》演出重要角色。(圖片翻攝自BOMB Magazine)
匈牙利作曲家米哈伊.維格(左)是貝拉.塔爾(右)的御用配樂人,也曾在其代表作《撒旦探戈》演出重要角色。(圖片翻攝自BOMB Magazine

今年」單元,推出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一位電影大師」,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Béla Tarr)三部代表性作品,初試啼聲的《家庭公寓》(Family Nest)、第二部長片《局外人》(The Outsider),以及封刀之作《》(The Turin Horse)。

儘管塔爾堅稱他的電影具備一致性,但在其生涯中後期,也確實打造出任何人也不會錯認的「貝拉・塔爾電影」,它們在主題與人物塑造之間存在清晰的方法論連結:黑白影像、一個接一個的運動長鏡頭、困苦嚴峻的生存環境,以及一大群孤獨且憤世嫉俗,或善或惡的庸人。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稱其時長近八小時的巨作《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每一幀都屬雷霆萬鈞,而我們認為,那樣的時刻存在於塔爾生涯中後期的每一部電影中。

塔爾前期的關注焦點是社會現實——呈現國家經濟凋敝下的日常困境,人際關係、就業問題、物質條件施加給平凡人的磨難。難能滿足的渴望令他們縱慾、爭吵以宣洩壓力。與《積木生活》(The Prefab People)合稱「無產階級三部曲」的《家庭公寓》及《局外人》均屬此一時期的作品。

1984年的《秋天年鑑》(Almanac of Fall)則具備里程碑的意義,它也是塔爾與作曲家米哈伊.維格(Mihály Víg)的首度合作,自那時起他的音樂便成了塔爾電影的標誌性特徵之一。《秋天年鑑》除了令人窒息的生存焦慮,也讓觀眾進一步看到人物的內心景深,他們的沉思、愛、慾望。塔爾的重心逐步從社會問題,往更加抽象的領域過渡,不變的是他對生活單調、重複、枯燥本質的警覺——並在未來演變成與觀眾在耐性及認知層面的角力。

那就是他的下一部作品《媽的毀滅吧》 (Damnation),擔任該片編劇的匈牙利小說家拉斯洛.克拉斯納霍爾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為塔爾的電影砌上最後也是最必要的一塊磚,克拉斯納霍爾凱的寫作以長句、複雜結構著稱,而這一切都被塔爾的電影給保留,轉變成無始無終的長鏡頭,晃過一道道陰鬱、荒涼、潮濕的風景。濕氣敗壞了角色的居住環境,也讓他們心神渙散,只有依本能行動,趨於瘋狂。

日後克拉斯納霍爾凱與塔爾陸續有過多次合作,包括塔爾的代表作《撒旦探戈》與將在台北電影節上放映的《都靈之馬》。它們不是被陰謀充斥,就是氛圍詭譎,人物不是互相咒罵,就是散播著末世錄般的病囈,事態從來未見好轉,反而因為一意孤行而加速往不可挽救的絕望傾頹。

所謂希望、願景、目標,都是閃閃發亮的老鼠藥。施暴者逃不過,哪怕是故事裡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也遭受同樣的苦果。在這樣的背景下,米哈伊.維格的音樂如同安魂曲,旋律伏貼在鏡頭的每一次運動上,彷彿不奢望回應的自白,彷彿懺情。

有人認為塔爾的電影是以宇宙為尺度觀看人,道德判斷、同情同理皆不適用,至少導演本人從未透露他的立場;但米哈伊.維格的非凡配樂卻是個例外,它聽起來確實像在被遺棄被隔絕的地區漫無目標地重複移動,但當角色,或他們徒勞無功的行為、怪異的姿態隨著音樂一一浮現時,貝拉.塔爾的電影世界似乎也不再是一片死寂,這些沉湎在模模糊糊的自我意識的人們,似乎在某一時刻接通了聯繫宇宙真理的天線——世界冷漠,世界也因此莊嚴,凜然不可侵。

塔爾電影的中心思想不是存在主義式的,他並不要你去擁抱這樣的溫柔,但米哈伊.維格的音樂可能是,如前段所言,「不奢望回應的自白」,在絕望裡,懺情就是目的。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北電影節 貝拉塔爾 焦點影人 都靈之馬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中秋,從來不只一種浪漫:月亮引發的人情百態,盡在流行歌曲中

中秋佳節,除了賞月,你還做了什麼?烤肉、吃月餅、還是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自古以來,東方人寄情於月,西方人為月痴狂(變身成狼人也是種痴狂),月亮,總是承載著無數文人騷客的寄託,他們看似探索人類與十萬八千

ㄤㄤㄤ哆啦A夢生日快樂!八首讓你一下子回到無憂童年的美好旋律!

ㄤㄤㄤ,當這三個注音符號並列時,便會在你腦海裡喚起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來自未來世界,陪伴你我成長的機器貓「哆啦A夢」自1980年起,便一年推出一部劇場版,除2005年及2021年因更

冷峻、神秘:亞蘭.德倫,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憂鬱身影

「他是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在亞蘭.德倫辭世後,你可能看過無數次這樣的句子。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複述一遍:亞蘭.德倫,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 亞蘭.德倫無疑是英俊的,但英俊不足以成就神秘,真正的

陽光、沙灘、異鄉人:如果死亡是宿命,認知任何時刻都可以從頭來過便是解脫

據說每年盛夏,法國作家卡謬(Albert Camus)的《異鄉人》銷路都特別好。最顯而易見的原因,《異鄉人》早已躋身世界名著經典,甚至出現在國高中生的閱讀推薦清單上,兩個月長的暑假是閱讀它的最好時光;

2024臺北藝術節《親愛的帕索里尼》:帕索里尼解構神性,蒂達史雲頓解構帕索里尼

即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由著名國際演員蒂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擔綱的《親愛的帕索里尼》(Embodying Pasolini,8/23 至 8/25)是該檔表演首次亞洲行,同時也

卡夫卡逝世百年:二十世紀初風雲際會的奧地利,曾經有卡夫卡與馬勒

2024年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逝世百年,我們特別從他身處的時代、地點出發,討論二十世紀初期詭譎多變的社會局勢對卡夫卡寫作的影響。 海明威曾形容巴黎是「流動的饗宴」,在同名著作裡,他回顧了二十來歲在

脫口秀聽不夠?國際冷笑話日,來認識十位單口喜劇演員!

在當今社會,喜劇不僅是娛樂,還是一項評論工具,優秀的喜劇演員們往往能以大無畏的姿態,挑戰那些被忽視的議題,從政治到宗教,從社會現象以至於個人經歷,展現深刻的洞察。在國際冷笑話日這天,我們精選了十位單口

「國家比愛情更遠/在遙遠的花園我活得更好」:海朋森 「游一遊」 2024 亞洲巡演

「游」,按《說文解字》的解釋,係屬「旌旗之流也」,意指隨旗幟飄盪的流蘇,時至今日,游更多被用來指涉人和動物在水中的活動;而「遊」字,則通常被用來描述一種更加從容的狀態,如玩耍、旅行。 那什麼是「

情慾交纏政治,六四禁片《頤和園》中的愛情追求及幻滅

《頤和園》是導演婁燁 2006 年的作品,該片被中共廣電總局指為技術水準低落、大尺度的情色呈現遭到封殺,婁燁本人也因為在未獲批准的情況下將電影攜至坎城影展放映,而被下達五年不得拍片的禁令。 大尺

爵士音樂是寫作學校!村上春樹敬獻,53年前傳奇現場復活

村上春樹寫下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是29歲,那時是1978年,他在東京經營的爵士咖啡廳「Peter Cat」剛邁入第四年,生意穩定,每晚打烊後便伏在廚房裡寫作兩個小時。 是同年一場有養樂多燕子隊

延伸閱讀

中秋,從來不只一種浪漫:月亮引發的人情百態,盡在流行歌曲中

ㄤㄤㄤ哆啦A夢生日快樂!八首讓你一下子回到無憂童年的美好旋律!

疫期散播快樂的產物!法國鋼琴家塔羅四手聯彈變音樂專輯

冷峻、神秘:亞蘭.德倫,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憂鬱身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