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電影大師!蒂妲史雲頓《親愛的帕索里尼》明起與劇服在北藝中心登台共演
今夏最受矚目的劇場作品、2024臺北藝術節重磅節目《親愛的帕索里尼》,即將於八月廿三至廿五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登場。首度來臺的重量級演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攜手時尚歷史學家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將劇場空間化作全白的伸展臺,一套套出自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電影的戲服,在舞臺上一一自箱中被取出,蒂妲.史雲頓將自己的身體當作服裝載體,讓這些曾經僅為一齣電影裡而生的服裝,透過她的重新詮釋,以主角的身分再次鮮活起來。
蒂妲.史雲頓:「帕索里尼在我成為藝術家的初期,他便成為人生的導師及創作泉源。」
蒂妲.史雲頓的電影生涯始於1985年,她參演導演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執導的《卡拉瓦喬》入行,與賈曼的合作開啟了她往後卅年的創作核心——將電影視為一種極具影響力的社會行動,囊括包容、倡議、浪漫、奇想、知識以及政治等精神。談到義大利電影大師帕索里尼,史雲頓說:「我相信,單單就帕索里尼存在的這件事情,就給就給予了賈曼很大的勇氣:無論是作為詩人、知識分子、政治活動家,或是激進的電影工作者,他擁有著不可否認的國際影響力與卓越地位。」
她認為帕索里尼走在前端,點明了前路、照亮了方向;對於其後的電影人而言,在感受到嚴峻威脅的時代,在初試啼聲,嘗試著一種全新、現代、具辯證意涵電影的時候,「是帕索里尼與他的電影鼓勵著我們的創作。」對史雲頓來說,帕索里尼的藝術理念影響她甚多,「在我成為藝術家的初期,他便成為人生的導師及創作泉源」。
在電影大銀幕發光十年之後,蒂妲.史雲頓將她的藝術觸角伸向行為藝術,1995年在倫敦蛇形畫廊一檔由她構思、演出的行為藝術表演《也許》廣受好評,從此開啟她與不同場館的跨界合作。2012年史雲頓與奧利維耶・薩亞展開合作,首件作品《不可能的衣櫃》(The Impossible Wardrobe)便以服裝為主題,史雲頓擔綱演繹服裝的表演者,當時她並未穿上任何一件衣服,而是藉由舉手、旋轉、舞蹈等動作,給予服裝不同的意識。
而本次來臺演出的《親愛的帕索里尼》,對她而言更別具意義,不僅是她和老搭檔又一次服裝主題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結合了帕索里尼的電影,史雲頓表示,這次的演出「跨越了許多門檻,奧利維耶和我獲得接觸到帕索里尼作品收藏的機會,而我們燃起熊熊的熱情。我們深愛著這些在同一個電影宇宙裡的遺跡,能夠與它們對話,真的令人陶醉至極。」
奧利維耶・薩亞:「《親愛的帕索里尼》是一場以表演形式呈現的展覽,將這些服裝從隔絕的世界中提取出來」
作為《親愛的帕索里尼》共同創作人的奧利維耶・薩亞,1995年出任馬賽時裝博物館館長,後來負責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時尚」展覽規畫,並於2010年起擔任巴黎時尚博物館館長,從業廿餘年來發起近卅場的演出。他指出,帕索里尼電影裡的服裝,並非是單純的時代呈現,而是透過服裝,呈現出不同的時間及地理空間,與帕索里尼長期合作的服裝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在其電影的美學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布料的選擇、色彩的運用,皆為電影增添了超越演員本身的魅力。
薩亞回憶初次見到這次演出的「服裝主角」時的感受:「多納蒂為帕索里尼創作的戲服緊密懸掛並列著,安靜如架上的叢書,它們默默地展示在羅馬的法拉尼工作室之中,這裡也是製作這些服裝的所在。主角和配角的戲服、臨演的衣服,都按照電影和製作進行分組、按章節和場景收集在一起,有些衣服在拍攝結束之後,就再也沒有觸碰過人的肌膚。」
從爭議到傳奇:帕索里尼的藝術遺產
帕索里尼是廿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一生拍過十二部長片,獲得包括柏林金熊獎、以及坎城、威尼斯等三大影展獎項及影評人的推崇。他的電影創作深受義大利新寫實主義(Italian Neorealism)的影響,他不僅僅是這項運動的繼承者,更是一位革新者,他的作品像是《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120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還挑戰了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和審查制度。他毫不避諱地抨擊社會的不公、反對消費主義,還有對宗教、學生的批判,這使得他在藝術成就之外,也經常成為爭議的焦點。
讓服裝成為電影的靈魂
在《親愛的帕索里尼》表演中所出現的戲服,來自《馬太福音》、《老鷹與麻雀》、《伊底帕斯王》、《豚小屋》、《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索多瑪的120天》等帕索里尼所執導的電影,全都由二度榮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設計,這些服裝不僅是電影中的道具,更是電影靈魂的一部分。他為了呈現獨特的效果,常使用不同的材質與不尋常顏色拼接來完成服裝,再加上時時創新,如令人驚豔的立體結構垂肩花苞袖,都讓他的設計獨樹一幟、被譽為金獎傳奇大師。
這些戲服透過《親愛的帕索里尼》這樣一場彷彿行為藝術又像是一場鄭重儀式的表演,再度被賦予新的生命。薩亞表示,對他而言,《親愛的帕索里尼》是一場表演也是一場展覽,將這些與世隔絕的衣服自防塵罩、盒子中取出,每一件衣服都有它的個性與姿態。在舞臺上,薩亞穿著連身工作服,親自將戲服的褶皺攤開,史雲頓則是另外一位策展人,彷彿在博物館裡用她的身體當作載體展示這些服裝,進行一場為時105分鐘的動態導覽。薩亞說:「史雲頓沒有在扮演、也不是在表演,她只是擁抱並呈現服裝本身的樣貌。」然而在這樣的重新詮釋之後,終究還是為這些服裝再度留下鮮活而立體的印記。
●《親愛的帕索里尼》將於八月廿三(五)至廿五(日)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三場,更多訊息請詳見北藝中心官網。
演出資訊:
親愛的帕索里尼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時間:8月23日至8月25日
購票連結
節目介紹
舞台上,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如一張白紙,從封好的紙箱中拿出電影服裝,循著服裝的主體、配件,一件件穿上。她行走,展示,不帶任何情緒,讓封存在膠卷中的電影服裝再次鮮活立體。
擅長改編文學作品的義大利傳奇電影導演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長期與服裝設計師達尼洛‧杜納蒂(Danilo Donati)合作,以貧窮藝術(Arte Povera)的製作方式,取日常厚重的布料設計角色服裝,莊嚴低調,讓服裝在不喧賓奪主的前提下,在電影中有了自己的隱喻。從《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到備受爭議的《索多瑪的120天》(Salò, or the 120 Days of Sodom)表演回顧了這些因電影下檔而封箱的服裝檔案,展現它們被發現、整理,到再次被穿上的過程,讓這些生命短暫的藝術,有了再次面世的機會。
2021年,法國知名時尚策展人奧利維耶・薩亞攜手英國知名演員蒂妲・史雲頓發表了行為藝術表演《親愛的帕索里尼》,致敬2022年帕索里尼百年冥誕。流動的性別氣質是蒂妲・史雲頓的特質,當這些沉默的服裝展示在她的血肉之軀上,她沒有選擇再次扮演這些角色,而是讓自己如一張白紙般中立地展示,體現服裝與身體、演員與電影,彼此靈肉分離後的孤立;而觀眾現場感受的,還有織品與肉身之間,令人讚嘆的依存關係。
法國|奧利維耶・薩亞
1967年出生於法國,2010年起擔任巴黎時尚博物館館長(Palais Galliera, Musée de la Mode de la Ville de Paris)至2018年初。8年間策劃多檔時尚主題展,與重要的設計大師回顧展,奠定其時尚主題策展人的重要地位。過去亦曾任職於馬賽時尚博物館(Musée de la Mode de Marseille)、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也曾於布爾德博物館(Musée Bordelle)與倫敦 V&A 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策畫過展覽。
英國|蒂妲・史雲頓
1960年出生於英國,1991年以《愛德華二世》獲威尼斯影后,1992年以《美麗佳人歐蘭朵》傳達她對性別流動角色的詮釋,展現一名演員的多樣性。她也嘗試不同類型的演出,深入實驗藝術和前衛時尚的世界 ,屢獲外界「時尚仙人」、「人間精靈」等美譽。《親愛的帕索里尼》為她與策展人好友奧利維耶・薩亞的第五度合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