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藝術節《親愛的帕索里尼》:帕索里尼解構神性,蒂達史雲頓解構帕索里尼
即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由著名國際演員蒂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擔綱的《親愛的帕索里尼》(Embodying Pasolini,8/23 至 8/25)是該檔表演首次亞洲行,同時也是獨家演出。現行的節目名稱令人直覺聯想到製作團隊對名導的激情,但《體現帕索里尼》也許是個更切中本旨的標題。
作為電影史上備受爭議的導演,人們談起帕索里尼的電影,想到的多半與服裝無關——當然,電影又不是時尚走秀,否則就喧賓奪主了。那也證明服裝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技藝之精湛,對服裝史的瞭若指掌,讓他在介於奇幻及寫實的微妙平衡上翩翩起舞。可惜的是,這些訂製行頭往往在電影拍攝結束後,就成了老戲箱裡的壓箱寶,很少有機會重見天日。
「電影結束後,戲服還能發揮什麼效果?」懷著這樣的問題意識,策展人暨法國時尚史學家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以達尼羅.多納蒂為帕索里尼設計的40套戲服為起點,為這些塵封的服裝——服務於電影視覺的工藝品,重新賦予當代視野。在《親愛的帕索里尼》,演員與戲服的主客體關係被顛倒了,沒有穿戴者的戲服成了表演的核心元素,然後是蒂達.史雲頓一一進行試穿,展開對缺席的探索及對話。
通過缺席再造戲劇性——也許我們可以如此思考:是,這件或那件服裝來自《馬太福音》、《伊底帕斯王》、《索多瑪120 天》,這部或那部電影你能見到帕索里尼的原創性及天才......但這不代表《親愛的帕索里尼》便非得忠誠於導演擘劃的模型不可,尤其考慮到,那本就是一場摒棄衝突的演出,相反的,它更關注服裝的材質、色彩、形式;蒂達.史雲頓的演出遊走於即興和常規著裝流程之間,藉此表述個人對主題的理解及創作——她的骨架及肌肉也會是敘事的一部分。
帕索里尼及其電影是《親愛的帕索里尼》所欲解構的對象,而我們不難推想,導演想必也會同意那麼做。這位藝術成就與異端挑釁等量齊觀的怪傑,於其導演生涯伊始便對古典音樂的適用場景拋出震撼彈,在電影處女作《乞丐》(Accattone),帕索里尼將巴哈的音樂與羅馬郊區貧民窟暴行並列;其後的《羅馬媽媽》(Mamma Roma),韋瓦第則在中下階層生活中響起。
聲畫強烈的反差,在電影上映之初及其後都造成話題。一個常見的觀點是,《乞丐》與《羅馬媽媽》的故事情節與基督的生平有所重疊及呼應,有了這樣的前提,大量處理宗教音樂體裁的巴哈作品自然是配樂首選,作曲家的深沉、靈性,能令看似暴力墮落的情境昇華至更高層次的象徵意義;然而,《戰後電影中的巴洛克音樂》(Baroque Music in Post-War Cinema)的作者唐納德.格雷格(Donald Greig)在2022年《音樂與文學》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卻指出,類似觀點過於側重巴哈的文化定位及宗教聯想,反而忽略了韋瓦第更為世俗且平易近人的特質。
帕索里尼曾在受訪中提起,相較巴哈作品與《乞丐》存在的摩擦,將韋瓦第運用在《羅馬媽媽》是全然合乎邏輯的,因為韋瓦第的作品更為甜美動聽,且不受任何形式的偏見所束縛。據唐納德.格雷格的資料蒐集,帕索里尼甚至相當高興有人認為《羅馬媽媽》的配樂是完全原創,認為那是韋瓦第的風格備受當代人喜愛的證據。
我們似乎可以從這項線索洞察帕索里尼的選擇。其1962年的短片作品《軟乳酪》(La Ricotta)則能作為此處的參照依據,《軟乳酪》是一部關於電影製作的電影:一名飽受欺凌、腦袋不靈光的跑龍套,因在極度飢餓下大量進食而暴斃於電影拍攝現場。諷刺的是,片場正在拍攝的是有關基督受難的電影,而跑龍套飾演的是和耶穌一起被釘上十字架的強盜。
倘若以現成的配樂捕捉某種靈性是敘事的偷懶媚俗,那麼引用宗教圖像也不例外。帕索里尼在《乞丐》、《羅馬媽媽》的配樂安排,在《軟乳酪》的宗教指涉,並不為表彰某種神聖視角或階級品味,反而是抨擊社會文化的麻木不仁——且藉由美學上的失衡瓦解其象徵性,從而將音樂從慣例中贖回,還原成開放的、無先驗目的聲音序列。
那或許也是奧利維耶.薩亞及蒂達.史雲頓想要對帕索里尼做的,只是鎖定的並非配樂、圖像,而是服飾。他們想必能夠瞭解,一名左翼導演是打死也不願意成為檔案室中一件可重複消費的文化瑰寶。在這樣的思路下,也許《體現》會比《親愛的》更能夠扣緊《Embodying Pasolini》的弦外之音。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當搖滾遇上鐵幕:捷克民主之路上的文化暗戰,比英雄更能撼動政權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現超過十萬人的遊行活動,由於鎮暴警察以武力驅散示威人潮,進而引發更大規模的集會示威,最終導致該國共產黨政府放棄權力並取消一黨專政。本篇文章帶領讀者回到1
「2024台北喜劇節」50場演出11/28接力登場,六檔必看節目精選
台灣喜劇界年度盛事「台北喜劇節」於11月28日至12月8日盛大登場,由卡米地喜劇俱樂部主辦,目標打造全球最大的華語現場喜劇節。卡米地成立於2007年,在當時是台灣唯一一家以喜劇作為主軸的展演場地,創始
1938年火星入侵假新聞,曾引發百萬人口恐慌?傳奇名導的《世界大戰》是則警世寓言
1938年,當時23歲的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服務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策畫廣播劇節目「水星劇場」。在10月30日當期節目,奧森.威爾斯改編H·G·威爾斯(H. G. We
血花隨風飄,南瓜在微笑:萬聖節精選七首恐怖電影主題曲特輯
黑暗中,一陣尖銳逼人的旋律響起,你盯著眼前的那塊白色的屏幕,知道將要有什麼事情發生——畫面一閃,一柄和前臂一樣長的切肉刀劃破純白浴簾,當著你的面揮來。這是希區.考克的《驚魂記》中的經典時刻,回想起來,
尋訪魔鬼蹤跡,聽見密西西比的心跳,藍調之王羅伯・強森的真實故事
藍調似乎是一種恆處於十字路口的音樂,它由名為「憂悒」與「喧鬧」的兩條道路交錯構成。行走在此的歌手不是剛剛從妓院的臥榻驚醒,就是正在前往妓院的路上;不是酒精中毒甚深,就是正用劣質酒將自己灌至酩酊大醉。他
中秋,從來不只一種浪漫:月亮引發的人情百態,盡在流行歌曲中
中秋佳節,除了賞月,你還做了什麼?烤肉、吃月餅、還是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自古以來,東方人寄情於月,西方人為月痴狂(變身成狼人也是種痴狂),月亮,總是承載著無數文人騷客的寄託,他們看似探索人類與十萬八千
ㄤㄤㄤ哆啦A夢生日快樂!八首讓你一下子回到無憂童年的美好旋律!
ㄤㄤㄤ,當這三個注音符號並列時,便會在你腦海裡喚起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來自未來世界,陪伴你我成長的機器貓「哆啦A夢」自1980年起,便一年推出一部劇場版,除2005年及2021年因更
冷峻、神秘:亞蘭.德倫,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憂鬱身影
「他是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在亞蘭.德倫辭世後,你可能看過無數次這樣的句子。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複述一遍:亞蘭.德倫,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 亞蘭.德倫無疑是英俊的,但英俊不足以成就神秘,真正的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