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健康書暢銷15年!全球360萬人受惠,這個時代,我們更想要《不生病的生活》

書名:《不生病的生活:新谷飲食法,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的健康秘訣【全球暢銷360萬本慶功版】》
作者:新谷弘實
出版社:如何/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6月1日
書名:《不生病的生活:新谷飲食法,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的健康秘訣【全球暢銷360萬本慶功版】》
作者:新谷弘實
出版社:如何/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6月1日

文/如何

2005年7月,《不生病的生活》一書在問世,瞬間掀起了話題。對於在醫學史上創下紀錄、同年3月滿70歲的新谷弘實醫師而言,可說是登上人生舞台另一高峰。至今全球已暢銷360萬冊,包含飲食法的新谷系列作在台灣也熱銷了100萬冊!

由於書籍內容的扎實,台灣的《不生病的生活》經過一番爭取,於2007年3月正式出版。當時大數據還沒有今日這般方便,這本書提出的健康觀點,有部分顛覆了大眾耳熟能詳的「健康常識」,一時間引發了論戰,同時也打開了眾人的視野,甚至是「健康商機」──自然無施藥的食物、選擇食用糙米、琳瑯滿目的「好水」。說是《不生病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一點也不為過。

至少,出版社社內許多人都自此開始警覺於「牛奶」的攝取。

已買過、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對此番說法應該會有很深的感受。它不僅橫掃各大排行榜,成為當年度金石堂「影響力好書」,也成為科學園區、企業福委會、飲食相關產業的團購明星。

史上第一位不開腹切除大腸息肉先鋒,200年來醫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這15年來,居台灣癌症首位,更多人對息肉、憩室等名詞都耳熟能詳,並且在健檢發現時就考慮切除。而減輕患者負擔的大腸內視鏡息肉切除術,就是新谷醫師所發明的。

他當時在一張餐巾紙上畫下雛形,你的親友或你,可能就是這趟史詩歷程的受惠者。

科技愈進步,這不代表我們就能放任自己的身體。

新谷醫師以看過30萬東西方人不同飲食生活的胃腸實況的臨床經驗,持續觀察及辯證(例如乳癌與大腸的關係),在開立藥方時甚至以自己親身實驗的方式,成功說服了他的患者與其配合,以最必要的治療,建立生活習慣及心態。新谷說,這套適用全世界的健康法,從日本天皇、好萊塢名人到獻給你我的作法,都一樣。

他在從醫的40年來,沒有開過一張死亡證明書。每個患者都是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參與新谷式的「不生病的生活法」。

每個家庭都該有的一本書,現在就開始創造不生病、健康長壽的美好人生

即使飲食的習慣是日積月累,新谷醫師也知道「幸福感」的重要。

他說偶爾來客厚厚的牛排或喝上一杯沒關係,身體還是能奇妙的維持我們的健康。他提醒「運動」同樣也是需要遵守適度、而不是過度,試著認識自己的身體,找出「最適」運動。

「不生病」並非單指長壽,而是健康的活著──這已經是高齡化及養護社會中,我們最關心的課題。我們想要好好的、健康的活著,享受人生。我們想要:善終。

(圖/如何出版)

在這本《不生病的生活》中,他循序漸進地,把對於患者及未病者的關照,和自己的親證所得,全盤托出,從腸相與胃相簡明易懂的分析(讓你立刻決定要改善自己的飲食方式!),最後收尾於「愛能活化免疫力」──讓人不得不為之折服,並且跟著他輕鬆就開始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

難怪書籍一出版,既暢銷又長銷。健康書有千百種切入角度,但我們真心能這樣說:讀了《不生病的生活》,絕對會改變你的人生。

經歷15年的時間,這本書啟發的健康觀念的的確確融入了許多人的生活,正因為太習慣反而更容易忘記,忘了晨起先喝杯溫水;忘了吃本身就充滿酵素的新鮮食物而聚焦保健食品;忘了一口飯菜咀嚼30~70下,就能避免消耗奇妙酵素;忘了藥基本上都是毒,胃食道逆流就急著吃胃藥;忘了「喝牛奶更容易流失鈣質」的事實⋯⋯

加上近幾年疫情爆發,社會和身心秩序都亂了套,我們都被逼迫著改變,在這個停看聽的時刻,更需要、也更適合關照自己的健康 。

2021年12月9日,88歲的新谷醫師在愛的包圍中辭世。在遺憾這位對生命抱持熱情、滿懷求知欲、喜愛家庭生活的世界名醫逝去時,我們仍能感受《不生病的生活》帶給我們的長遠影響,持續實踐這套飲食法。

2023年重版出來,出版社仍然以15年前首版的書籍價格,推廣這樣的生命志業──願大家都能健康地活著,幸福長壽地度過一生。

本文由如何出版撰寫。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不生病的生活:新谷飲食法,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的健康秘訣【全球暢銷360萬本慶功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醫療保健 大腸癌 日本 出版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作家聶華苓享耆壽99歲!文化部長李遠:她打開台灣文學的世界知名度

立法院駐診中醫師方志男出書! 部長與立委現身支持

Hami書城狂撒百元券!《連結》、《信任》熱門書,現在買最划算!

文壇推手詩人瘂弦享耆壽92歲 文化部部長李遠也曾獲其提攜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