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到兒子打電動就想生氣?父母需要先懂自己的情緒

只要看到兒子打遊戲就想生氣!偏偏兒子無法理解為什麼只是打個電動,媽媽就要不高興。處理情緒,必須從「正確地理解」開始。看到兒子玩手遊,湧上心頭的情緒有時候是「憤怒」、有時候是「不安」,也有可能是「挫折」。媽媽必須要能知道自己現在的心情是處在什麼樣的狀態。(編按)
●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出版之《兒子到底在想什麼? 當媽媽不崩潰,男孩教養說明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崔旼俊
作者:崔旼俊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時間:2025年6月13日
「老師。我只要看到兒子玩手遊、打電動就想生氣。只有我會這樣嗎?」
其實很多媽媽都是這樣,一看到兒子玩電玩,情緒就會上來。偏偏兒子無法理解為什麼只是打個電動,媽媽就要不高興。
「媽媽很奇怪耶,為什麼我玩電動,她就要發火?」
從兒子嘴裡說出這種話,表示媽媽已經在兒子心中失去權威性。因為兒子會覺得媽媽「對我的世界一點都不懂,是個無法自我控制的人」。想要處理兒子的情緒,就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處理情緒,必須從「正確地理解」開始。看到兒子玩手遊,湧上心頭的情緒有時候是「憤怒」、有時候是「不安」,也有可能是「挫折」。媽媽必須要能知道自己現在的心情是處在什麼樣的狀態。
基本上,「不安」都是從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中產生的,多數情況下只要好好去理解,這種情緒就會消失。對媽媽來說,「我的世界」(Minecraft)、「機器磚塊」 (Roblox)、「荒野亂鬥」(Brawl Stars)、「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這些遊戲都是陌生的名詞,是無法理解的存在,光是看到裡頭的打鬥畫面就讓人頭暈,偏偏兒子又沉迷於其中,不安感頓時湧上心頭。解決不安的最佳方法是徹底了解。
這些遊戲其實就像媽媽們小時候玩的「鬼抓人」、「紅綠燈」、「疊積木」。沒有試過之前,只會覺得這是暗黑又暴力、會讓人上癮的可怕傢伙,但是仔細了解後 就會發現,它們其實跟自己小時候玩的遊戲沒兩樣,只是被搬到網路上了。
當然,這裡不是說可以放任孩子盡情玩 3C 手遊。只是想讓媽媽們了解,在處理兒子的問題時,如果帶著「不安」就會很難進行,因為只要媽媽有不安感,就會胡亂地制止;而反覆地制止,會讓兒子不再相信大人。為此,我想建議爸媽可以也去試試兒子們正在玩的遊戲,只要試著一起玩,就可以大幅減少不安感。當內心不再不安時,才能看見事情的本質。
3C 或手遊並非壞事,父母該做的是在沒有情緒干擾的狀態下,告訴孩子「不遵守約定才是錯誤的行為」,並以此約束孩子。
教養原則|「我再玩一局就好」vs「我再解一題數學就好」是一樣的,當爸媽內心帶有情緒時,就無法好好教導孩子。
●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出版之《兒子到底在想什麼? 當媽媽不崩潰,男孩教養說明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投票抽獎】盛夏蔬食上桌!「彩色瓜果炒十錦」吸睛又開胃
📰 越想省錢反而花更多?20個希望年輕時就懂的理財祕訣
📰 收入有限、支出無限,租屋小資、三明治族群如何儲蓄理財?
📰 五招幫你脫離月光族身分!省錢不是重點,而是主動察覺支出流向
📰 你適合哪種薪資分配比例?儲蓄要有效率得先選對規劃方式
📰 從今天起拒絕成為卡奴!利用3條規則,學會聰明使用信用卡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