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大學生常常誤以為手機震動 為何難以擺脫手機成癮?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本文摘選自之《別理假訊息,擁抱真科學:從疫苗施打、新藥開發、成癮問題、合法化,到憂鬱症、安樂死、氣候變遷、科技發展,15個當今人類面臨最大挑戰的科學解決方案》。👉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為什麼無法不做對自己有害的事?

Why can’t you stop doing things that are bad for you?

「我猜想,世界上有各種各樣上癮的人。人都有痛苦,也都在尋求消除痛苦的方法。」

── 美國小說家薛曼.亞歷斯(Sherman Alexie),《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書名:《別理假訊息,擁抱真科學:從疫苗施打、新藥開發、成癮問題、毒品合法化,到憂鬱症、安樂死、氣候變遷、科技發展,15個當今人類面臨最大挑戰的科學解決方案》
作者:路克.歐尼爾
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22日

準備接受驚嚇吧。其實我吸過毒,包括咖啡因、酒精,當然還有大麻。我也試過神奇蘑菇,後來就愛上了平克.佛洛伊德,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我們人類這個物種很奇怪,喜歡嘗試新東西,也不斷開發讓自己上癮和造成麻煩的東西,最新的例子是成癮。前陣子我弄丟手機,覺得自己好像少了一隻手還是腳。我感到坐立難安,忍不住一直想會有什麼損失。我想盡辦法尋找替代物。我買了新手機,從雲端傳回資料之後(各位手機成癮病友請趕快備份手機資料),覺得心裡輕鬆不少。一項探討青少年「問題性智慧型手機使用方式」的研究指出,多達三十%青少年有非常類似成癮的問題。二○一九年Deloitte委託進行的研究指出,愛爾蘭人平均每天看手機五十次,超過歐洲人平均的四十一次。研究指出,智慧型手機能活化腦部的酬賞中樞,每次手機上收到通知都會刺激多巴胺分泌,作用跟成癮性藥物差不多。智慧型手機和各種成癮都是為了追求愉悅,可能成癮的物質和活動也在不斷增加。成癮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各國政府都非常關注,因為成癮對經濟和情緒造成的影響非常大。人類為什麼天生就容易成癮,而當成癮嚴重影響生活時又該怎麼辦?

手機成癮為害雖然遠不如海洛因或酒精成癮那麼嚴重,但手機使用研究可以協助我們了解關於成癮的許多事實。對大多數人而言,手機鬧鐘先叫我們起床,接著一連串通知開始出現。造成年輕人嚴重焦慮和憂鬱的可能原因是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半夜醒來看手機,這樣會嚴重破壞睡眠,是眾所周知的焦慮原因。應用程式和社群媒體滿足我們對社交、資訊和樂趣的需求,我們變得跟手機密不可分。以下是幾個不良手機使用方式的特徵,這些特徵和成癮十分相似,請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特徵:

.經常長時間使用手機。

.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原本預期。

.手機沒電時會感到恐慌。

.即使知道手機影響生活,還是忍不住一直用它(這是成癮的重要徵兆)。

研究指出,八十九%的大學生曾有手機其實沒動靜,但感覺到手機震動的經驗。此外,經常檢視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的人多達八十六%,平均每天看五十五次。這些都是成癮的跡象,近來的腦部掃描結果似乎也證實這點。科學家曾經以磁振造影技術(MRI)檢查已確診網路或手機成癮的青少年的腦部。雖然人數不多(成癮組和對照組各只有十九人),但科學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對照組成員是年齡和性別相同但沒有成癮的青少年(在這個時代和這個年齡層,怎麼找到這些人就不清楚了)。

科學家以問卷評估網路或手機使用對日常生活、社交活動、生產力和睡眠型態的影響程度,成癮青少年的憂鬱、焦慮和失眠分數普遍較高。科學家的發現十分有趣。他們能測定腦中的GABA和麩胺酸等某些化學物質,觀察前扣帶迴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中的明顯變化,證實了使用手機對人類腦部的深遠影響。重要的是,成癮組中有十二人接受九星期的認知行為治療,這項治療由遊戲成癮治療計畫修改而來。這幾位青少年完成治療課程後,腦中化學物質回歸正常。這項研究指出,手機或會導致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改變,這些改變就是各種成癮的根源。

成癮究竟是什麼?成癮是一種腦部障礙,使患者不顧有害結果,強迫性地沉溺於酬償刺激。我們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一直做下去。這聽起來似乎很蠢,我們應該不會一直做對自己有害的事吧?但成癮者腦中負責控制常識或理解的部分似乎失去作用,或是被導致上癮的部分壓制。這就像天使和魔鬼在我們兩邊肩膀上,但我們不理會天使,只聽從魔鬼的話。成癮這個魔鬼有兩個特徵。首先,它的使用會逐漸加強,意思是我們一旦接觸這種物質或行為,就會控制不了地想一再接觸。第二,這件事具有酬償性,讓我們感到愉悅,至少在使用成癮物質或從事成癮行為時會很開心。成癮和依賴不同,依賴是中斷時會產生稱為「戒斷」的不愉悅狀態,通常會有易怒、疲倦和噁心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促使進一步使用,但戒斷症狀和成癮的強迫行為不同。強迫行為是強烈地尋求成癮的物質或活動,通常不會出現生理症狀。不過成癮和戒斷經常同時發生。

整體而言,成癮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化學物成癮和行為成癮。化學物成癮是對某種物質上癮,行為成癮則是對某種活動上癮。化學物成癮在愛爾蘭極為普遍,包括酒精和各種各樣的藥物濫用。愛爾蘭大約有四十%的人酗酒,比例比其他國家高出許多。酗酒的定義是男性在兩小時內喝下六標準杯(相當於三杯即一百七十五毫升的葡萄酒),女性則是在相同時間內喝下四標準杯。這樣的飲酒量對我們有害。

酒精對身體有害,肝臟也很擅長分解酒精。問題是肝臟每小時只能分解一標準杯的酒精,所以如果喝下的酒精超過肝臟的分解能力,酒精就會開始造成傷害。我們的腦部極為敏感,而我們感到愉悅的原因是酒精能抑制腦中與焦慮有關(尤其是社交焦慮)的部分,所以我們會覺得放鬆和愉悅。酒精依賴就從這裡開始。腦中化學物質改變可能讓我們走上成癮之路。長期酗酒等於不斷虐待肝臟,提高罹患肝臟疾病的風險,最後使肝臟受創過重而完全失效。酗酒還會提高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尤其是體內最常接觸酒精的部位,包括肝臟、口腔、喉嚨、食道和消化系統等。此外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也會提高許多。愛爾蘭的酗酒率是全世界第二高,有八十一%人口的酒精消費量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半。談到酒精濫用,愛爾蘭人似乎更是舉世無雙,大約有十五萬人酗酒。愛爾蘭酒類消費量過大的理由相當多,據說有天主教會、英國殖民主義,甚至還包括天氣。酒精在愛爾蘭的社交與文化生活中相當重要,因此很難避免。

儘管有這些統計數字和建議,酗酒對愛爾蘭人的影響還是不大明顯。愛爾蘭人整體預期壽命和其他國家相仿,與酒精消費量有關的各種疾病發生率也沒什麼不同。酗酒但活到老年的人口健康狀況似乎也不遜於不酗酒的人。許多人飲酒量超過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半,但酒精相關疾病的發生率不一定也會有兩倍半。愛爾蘭人死於肝硬化的機率不比其他歐洲國家來得高,但比較值得擔憂的趨勢是因為酒精成癮而尋求協助的女性人數,這些女性中有許多人同時因為憂鬱或焦慮症的處方藥物而成癮。

在其他可能成癮的化學物中,尼古丁是普及率第二高的物質。尼古丁最初在菸草中發現,作用於腦內的菸鹼性乙醯膽鹼受體(nicotinic acetylcholine)。菸草可能是為了殺蟲而製造尼古丁,但對人類而言卻是成癮物質。尼古丁被歸類為興奮劑,可引發多巴胺釋出而產生愉悅感,也可促使腎上腺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釋出,讓我們振作精神。然而一旦上癮之後,我們就需要吸收尼古丁來維持正常狀態,這正是成癮的特質。愛爾蘭健康調查發現,愛爾蘭有十七%的成人抽菸,其中有十四%每天吸菸。

歐洲每個國家都會在歐洲藥物與藥物成癮監測中心(EMCDDA)支持下提出藥物成癮年度報告。二○一九年報告指出,在愛爾蘭十五~六十四歲的年齡層中,藥物使用變得更普遍。近二十年來,愛爾蘭藥物使用率持續提高。二○○二年,使用非法藥物的成人不到兩成;但到了二○一四年,這個數字已經提高到三成。二○一六到二○一七年間,古柯鹼成癮人數大幅提高了三十二%。古柯鹼的作用是讓神經元無法取得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些神經傳導物質,使這些物質的濃度大幅提高,就像把大腦裡所有電燈同時打開,帶來亢奮感。MDMA(又稱為搖頭丸)的作用方式也是如此。大麻仍然是愛爾蘭最常見的非法藥物,接下來是MDMA和古柯鹼。大麻的活性成分是四氫大麻酚(THC),這種物質和菸草中的尼古丁一樣,作用是幫植物除蟲。昆蟲吃進大麻葉後會麻痺落下。THC可與腦中的大麻受體結合,產生放鬆感和輕微的欣快感。在尋求治療的大麻成癮者中,男性占七十九%、女性占二十一%。

古柯鹼的比例大致相同,尋求治療的古柯鹼成癮者中有八十一%是男性,十九%是女性。在十五~三十四歲的年輕成人中,有十三.八%使用大麻、四.四%使用MDMA、二.九%使用古柯鹼,○.六%使用安非他命。安非他命可提高清醒程度、專注力和自信心,它能阻止酵素分解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提高這兩者在腦中的濃度。二○一七年,愛爾蘭共有一萬八千九百八十八名海洛因使用者,其中一萬零三百一十六人進入類鴉片替代治療中心。海洛因的作用方式是與µ 型類鴉片受體結合。µ 型類鴉片受體的作用則是限制抑制性神經傳導物GABA,產生欣快感。愛爾蘭使用這類藥物的比例略高於歐洲平均值。

此外還有處方藥成癮問題。處方藥濫用是不經處方而以指定外的方式使用某種藥物。有幾項愛爾蘭研究發現,治療疼痛、注意力缺失疾患(定義為專注力不足、過動及學習困難)和焦慮的藥物濫用比例僅次於大麻。這類藥物可能是非法取得或從網路購買。二○一六年,美國有七十%的中毒死亡案例與處方藥有關。用於協助戒除海洛因的類鴉片美沙酮(methadone)和鎮靜劑地西泮(diazepam)是最常見的兩種處方藥,與美沙酮有關的案例更高達三十%。

最令人憂心的一種處方藥成癮狀況,是羥可酮(Oxycodone,商品名為疼始康定〔OxyContin〕)成癮在美國越來越普遍。它和海洛因等其他類鴉片藥物同樣是強力止痛劑,作用於µ 型類鴉片受體,用於治療中度到重度疼痛。羥可酮的歷史十分有趣,它於一九一六年在德國首度製造。德國拜耳製藥公司已經於十九世紀末製造出海洛因,最初其實是咳嗽藥,但後來拜耳發現海洛因有其他相當令人憂心的性質,因此停止製造。原本寄望羥可酮具有海洛因的止痛效果但沒有成癮性,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羥可酮是德軍在戰場上使用的主要止痛劑。希特勒的醫師塞奧多.莫瑞爾(Theodor Morell)就經常給希特勒注射羥可酮,後來無法取得此藥時,希特勒很可能因此於一九四五年一月陷入嚴重戒斷症狀,這或許可以解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種種行為22。U型潛艇艇長也會定期注射羥可酮以提升表現。納粹元帥赫曼.戈林(Hermann Göring)被美國監禁時,所有物品中包含數千劑羥可酮。

一九九○年代,普渡製藥(Purdue Pharma)開發出羥可酮的處方藥,命名為疼始康定。疼始康定於一九九五年上市時號稱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可協助中度到重度疼痛患者。這種藥物因而大賣,每年為普渡製藥賺進三百五十億美元。但疼始康定一再發生濫用事件,許多人因醫療或不當使用而成癮。美國最新資料指出在一九九九年到二○一七年間,疼始康定的濫用造成多達四十萬人死亡。近幾年來美國預期壽命不增反減,與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相反,原因之一就是現今的類鴉片藥物危機,疼始康定稱為這次危機的「噴射燃料」。

二○一七年,《紐約客》雜誌有篇文章宣稱,普渡製藥創辦人薩克勒兄弟(Raymond and Arthur Sackler)鼓勵商業行為,主持藥物行銷以提升銷售量,導致美國類鴉片藥物成癮比例提高。這些商業行為包括在佛羅里達、亞利桑納和加州舉辦研討會,邀請超過五千位醫師、藥師和護理師,並支付全部相關費用。普渡製藥經常以開藥量較低的醫師為目標,此外也提供業務員豐厚的獎金制度。二○○一年,普渡製藥支付給業務人員的獎金高達四千萬美元。此外,普渡製藥還發送印有商標的小贈品,例如疼始康定漁夫帽、昂貴的玩具和「與疼始康定一起享受生活」的CD。這項宣傳活動也低估了成癮風險,普渡製藥承認這點。別忘了,疼始康定已經造成超過四十萬人死亡。這些活動引來對普渡製藥提出訴訟,因為這代表普渡製藥和薩克勒家族成員知道長期使用高劑量疼始康定將大幅提高成癮風險。美國麻州檢察長莫拉.希利(Maura Healy)控告普渡製藥對患者和醫師隱瞞疼始康定的成癮和致命風險,麻州和許多司法機構都對普渡製藥提出訴訟,某些案例更以疼始康定造成的損害控告薩克勒家族。美國類鴉片藥物氾濫目前每天造成二百人死亡。

這些訴訟主張普渡製藥瞞騙醫師和患者,使得「越來越多人使用他們的危險藥物」,並且「誤導他們使用更高、更危險的劑量」。對普渡不利的指控,包括他們雇用數百名業務人員,給予他們錯誤的資料,以便銷售疼始康定。此外也有人指出,普渡製藥採用激烈的促銷手段,支付費用給某些「關鍵意見領袖」,提出表面上理性中立的說法支持疼始康定,並且以年長者和退伍軍人等容易受害的患者族群為行銷目標。普渡製藥對這些指控則全盤否認。有證據指出,聯邦政府及普渡製藥的科學家都曾提醒董事長理查.薩克勒,疼始康定如果不加以控制,有造成濫用的風險。普渡製藥於二○一九年九月聲請破產,並提出以一百二十億美元和解約二千件訴訟(範圍包含美國二十三州),但這項提議遭到拒絕,訴訟持續進行。普渡製藥聲稱將把所有剩餘資產和資源用於「美國民眾的公共利益」。

化學物成癮雖然是主要成癮類型,但行為成癮現在也越來越常見。行為成癮是長期沉迷於賭博、性愛、遊戲或使用網路或智慧型手機等活動。網路可能鼓勵遁世行為和人際孤立,這兩者都會促進行為成癮。賭博在愛爾蘭相當常見,四十四%的人每個星期都買彩券,十二%的人賭賽馬,還有大約二%的人在線上賭博。愛爾蘭每年花在投注上的總金額高達五十億歐元。心理健康問題聖經《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只認定賭博一種行為成癮現象,但這個說法有爭議,戒癮諮商師通常認為性愛、遊戲和網路成癮同樣應該含括在內。

可能成癮的化學物或行為清單讓我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會對某樣事物上癮?為什麼有些人上癮,有些人不會?這和人類的各種特質一樣,答案介於遺傳和環境之間的某一點。進一步理解這個關鍵問題,對於協助亟欲逃離成癮魔掌的人而言十分重要。遺傳因素扮演的角色無疑相當重要,但即使遺傳風險相當低,長時間接觸大量成癮物質也會成癮。就許多藥物而言,似乎只是劑量問題。毒物學領域有個眾所周知的說法:萬物都是毒,毒性視乎劑量而定。以藥物而言,某些人的成癮底限似乎特別低,原因可能出自遺傳易感性,腦部對於感知藥物的蛋白質濃度或活動的差異特別敏感,從而觸發了導致成癮的路徑。此外還有眾所周知的耐受性,因為腦部想保護自己,於是壓低對藥物的感受:也就是藥物使用者已經能耐受這種藥物,所以要用更多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克服已經降低的反應。

許多針對家族所進行的研究,試圖找出成癮遺傳易感性的原因。研究對象包括同卵雙胞胎、異卵雙胞胎(這類雙胞胎的遺傳相似程度和一般手足相同,但環境相似程度高於一般手足)、兄弟姊妹和被收養者。原因一定在每個人各不相同的○.一DNA中。整體而言,一個人的成癮風險有一半在於這個人的基因組成。以同卵雙胞胎而言,如果其中一人對某種物質成癮,另一人大多也會成癮;但異卵雙胞胎則非如此。如果某個家族成員有某種成癮,則其他家族成員出現相同習性的機率也相當高。對特定物質成癮進行檢驗時,則得到了相當有趣的發現。大麻使用者大約有三十%成癮。一項以二千三百八十七個案例和四萬八千九百八十五個對照組進行的研究,找出CHRNA2基因與大麻成癮有關,如果一個人身上以這個基因生成的蛋白質較少,他有大麻成癮的風險就比較高。另一項含括五千五百零一個案例和三十萬一千零四十一個對照組的後續研究,得出相仿的結果。目前還不清楚這個基因為什麼與成癮有關,但它是第一個與大麻成癮風險明顯有關的基因。

在另一項研究中,SLC6A11蛋白質基因中的變異與尼古丁成癮風險有關。這種蛋白質負責調節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尼古丁以它為目標路徑。這個變異產生的蛋白質更容易被尼古丁當成目標,所以有這個基因變異的人也更容易尼古丁成癮。有趣的是,這個基因變異的遺傳來源可能是尼安德塔人,也就是現代人類十萬年前從非洲遷徙到歐洲時遇見的石器時代人類。人類和尼安德塔人交配,我們都是他們的子孫的後代。現在有些人仍然擁有這個尼安德塔人基因。因為尼安德塔人不吸菸(至少就我們所知是如此),所以還不清楚這個基因在尼安德塔人體內的功能,但它可以解釋尼古丁成癮的風險。

遺傳因素在酒精依賴風險中大約占五十%,古柯鹼成癮則高達七十九%。以一個人成癮的機率而言,遺傳因素相當重要。因此,雙親中有一人藥物或酒精成癮,就成為重要風險因素。有一項一百多位科學家參與的研究探討多達一百二十萬人的尼古丁和酒精成癮現象。此外他們也測定了其他行為,例如開始吸菸的年齡、戒菸年齡、每天抽幾支菸和每星期喝幾杯酒等,再交叉比對這些發現和教育年數與罹患疾病等生活事件。這些科學家接著找出這些發現與成癮相關基因的關聯。這項研究說明了環境和遺傳關聯的複雜程度 ── 這些科學家指出,可能影響尼古丁或酒精成癮風險的基因變異超過五百六十六種,並指出這些變異與生活事件有關。這些基因生成的蛋白質會影響我們腦神經細胞,同時可能與多巴胺、麩胺酸鹽和乙醯膽鹼等神經傳導物質有關。整體而言,科學家斷定成癮風險確實是遺傳和環境錯綜複雜的影響結果。CUL3、PDE4B和PTGER3三個基因對成癮風險格外重要,進一步研究這三者可能相當有幫助。

環境因素的重要性當然不亞於遺傳因素,事實上可能更加重要。如果知道環境因素,我們或許就有機會介入改變,降低風險。這是因為成癮來自環境和遺傳兩種因素的結合,由先天發動、後天促進。某些人很可能具有特定基因變異,因此有成癮的風險,但必須在特定環境中才會成癮。

目前已經發現的環境影響有好幾項,缺乏雙親教導、來自同儕的壓力、藥物容易取得以及貧窮,都是已確定的風險因素。一項以童年時曾有濫用經驗的人為對象、包括九百個法院案例的大規模研究指出,他們長大後陷入物質濫用問題的風險相當大。曾經遭到虐待和性侵害等不當對待的負面童年經驗,與長大後的成癮風險明顯有關。以全球而言,男性酒精依賴約有四~五%的案例源自童年性侵害史,女性則有七~八%。另外幾項研究也指出,負面生活事件對女性造成的風險更高於男性。童年時遭遇過這類事件的女性,長大後成癮的風險高於曾有同等童年壓力的男性。

同樣有趣的是,兒童時期經歷壓力生活事件的次數越多,日後成癮的可能性越高。對成人而言也是如此。我們似乎可以承受某個數量的壓力事件,超過這個數量就有精神壓力的危險,可能導致成癮。壓力事件發生的時機也有影響。兒童早年的養育品質影響格外明顯,全面性的虐待也會造成較大的成癮風險。

動物研究支持早年生活壓力是日後物質濫用的重要風險因素。在藥物自我管理模型中,獼猴和鼠類早年生活壓力日後將促成酒精或物質濫用43。心理學家布魯斯.亞歷山大(Bruce Alexander)於一九七○年代進行的研究,提供格外豐富的資訊。亞歷山大博士證明,養在籠中的大鼠如果有兩個水瓶可用,一個裝水,另一個裝含有海洛因或古柯鹼的水,大鼠會不停地喝含有藥物的水,直到劑量過高死亡為止。亞歷山大想到,這個實驗的結果會不會源自環境而非藥物的影響?他又做了一次實驗,但這次把大鼠放在「大鼠公園」裡,可以在其中自由走動、玩玩具,並與其他大鼠社交。這個環境比較豐富多變。猜猜看結果怎麼樣?牠們其實比較喜歡喝一般的水,即使喝摻有藥物的水,也只是偶爾為之,從來不會成癮。這個結果指出,社會群體生活可防止藥物成癮。這點相當重要,因為它顯示高壓力的環境或教養,再加上與社群疏離,是海洛因或古柯鹼成癮的重要風險因素。

導致成癮的另一個重要環境因素是年齡。有證據指出,兒童長期經歷身體和情緒虐待,尤其是性侵害等高壓力事件時,神經發育將永久受到損傷。當這樣的兒童長大成青少年時,很可能以成癮性物質當成因應機制。青少年是成癮可能性最高的一段時期,原因是腦中誘因酬賞系統的成熟時間早於認知控制中樞。青少年時期容易受到強烈酬賞感的影響,但還沒有具備充足的認知能力來控制酬賞感,於是提高成癮風險。因此酬賞系統較占上風。大家都知道青少年容易做出可能導致成癮的衝動危險行為。很年輕就開始喝酒的人,日後比較容易陷入酒精依賴。研究也指出,酗酒者有十六%在十二歲前就開始喝酒。

因此在環境和遺傳因素錯綜複雜的交互作用下,許多人對某些物質成癮。成癮之後,成癮者的腦中是否會有實際的成癮徵兆?同時這些變化是否可能逆轉,藉以消除成癮現象?尼古丁、酒精、古柯鹼或海洛因進入腦部後將造成各種影響,我們可以拍攝成癮者腦部影像,觀察這些變化。成癮性藥物大多會降低腦內多巴胺受體量,這個值與耐受性有直接關係。然而一段時間後,多巴胺酬賞中樞外的區域也會改變。腦部這些區域與判斷、決策、學習和記憶有關,所以這些功能也會受影響。停用藥物不一定會讓這些區域立即復原,因為某些藥物會破壞某些無法取代的神經元,使得成癮者往往難以恢復到成癮前的狀態。在成癮方面,多巴胺扮演的角色格外有趣。多巴胺的前驅物左多巴(L-Dopa)可用於治療帕金森症。帕金森症的原因是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死亡,這些神經元則與身體動作有關,所以帕金森症的重要特徵是動作改變(例如顫抖)。左多巴可提高多巴胺濃度,緩解症狀,但問題是可能導致成癮行為,造成賭博、暴飲暴食和性欲亢進等衝動控制障礙,這些都是左多巴的影響。左多巴可提高多巴胺濃度,因此支持了多巴胺在成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結論。

人類該如何逃離成癮的魔掌?成癮的人通常必須正視自己已經成癮。許多人否認自己上癮,尤其是酒精依賴和海洛因成癮。大多數人害怕被當成意志力薄弱和失敗者,極少人承認自己上癮,所以有必要說明成癮是什麼。第一,每天都想使用這種藥物,有時甚至一天好幾次。第二,知道自己的用量已經超過想用的量,但就是停不下來。第三,希望隨時都有這種藥物可用。第四,即使知道經濟上已經無法負擔,但還是會買這種藥。第五,即使知道這種藥物已經影響工作或與家人親友的關係,仍然繼續使用。第六,獨處的時間較多,而且不在乎自己或關注自己的外表。第七,會做出使用藥物後開車或不安全性行為等危險舉動。最後,對於藉由說謊或偷竊取得藥物並不覺得羞愧。

這個藥物成癮特徵清單相當讓人害怕,成癮者自身和周圍的人都會受害。不過還是有希望的。成癮者必須知道,藥物或酒精成癮的原因並非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而是許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研究指出,戒癮的第一步最難:成癮者必須認知自己的問題,並且下定決心改變。

想要戒癮,一開始通常是與醫師討論,醫師知道該怎麼做。此外可能需要接受除毒,清除體內的藥物。成癮者必須避免接觸還在使用藥物的朋友,也要避免到以前常去的酒吧或夜總會,因為以前喝酒或使用藥物的環境可能是誘發因素,強化癮頭。行為諮商可協助成癮者釐清根本原因,修復關係和學習克服技巧。藥物或許也有幫助,這裡有兩個例子,一個是供海洛因成癮者使用的美沙酮,另一個是供吸菸者使用的各種尼古丁替代劑。美沙酮是類似海洛因的藥物,可幫助成癮者脫離海洛因的掌控。它可緩解痛苦,也能降低海洛因帶來的興奮感。但使用美沙酮一直備受批評,因為它並非能徹底戒除毒癮,而應該算是透過政府支持的授權機構維持藥物依賴。以吸菸者而言,尼古丁貼片和口香糖等尼古丁替代劑都能降低尼古丁的癮頭,使戒菸的成功率提高五十~六十%。抗憂鬱劑威克倦(Bupropion)等藥物也有助於停止吸菸並使戒菸成功機率提高一.六倍。電子菸也有幫助,吸電子菸是吸入蒸發的尼古丁,被視為吸菸的真正替代方案,因為它最後或許能讓人停止吸菸。電子菸還是有尼古丁,但被認為害處較輕,因為它對健康危害較小。近年有一項研究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驗,比較電子菸和其他尼古丁替代方法,發現在八百八十六名參加者中,電子菸組有十八%戒菸成功,尼古丁替代物組則只有九%成功。兩組在試驗期間都接受行為支持。

成癮是許多人的重要健康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重大挑戰。它似乎已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結論:如果不幸成癮而且已經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請記住,這是因為我們是人,但我們依然還有希望。只要方法正確,我們一定能戒除,繼續擁有充實的人生。

●本文摘選自奇光出版之《別理假訊息,擁抱真科學:從疫苗施打、新藥開發、成癮問題、毒品合法化,到憂鬱症、安樂死、氣候變遷、科技發展,15個當今人類面臨最大挑戰的科學解決方案》。👉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奇光出版 自然科普類 智慧型手機 成癮 網路成癮 毒品 書摘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重生17次還是討厭死掉」羅伯派汀森最新電影《米奇17號》改編自小說《米奇7號》

休息時請放下工作用力玩!想克服拖延,先認同自己值得獎勵

在職場如何巧妙婉拒不想做的事情 又不傷感情和得罪人?

突破年齡框架!她50歲創業、60歲留學 人生沒有來不及的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