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經50.閱與路/涂豐恩:與其擔憂科技造成革命性顛覆,不如問出版業有哪些不可取代的特質

聯經總編輯涂豐恩。(照片/聯經出版提供;攝影/王聖淵)
聯經總編輯涂豐恩。(照片/聯經出版提供;攝影/王聖淵)

琅琅悅讀雖然是個與出版社密切接觸的大眾媒體,不過我們始終有疑惑:現今技術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自行出書或發布線上課程。那麼在這個時代,出版社之於知識傳遞的功能或優勢是什麼?或許總編輯提到「未來媒體」可供借鏡。

未來媒體,是涂豐恩用以描述技術門檻降低加乘眾人皆有的表達慾望,所促成的全新媒體生態。如此環境中,出版社與自媒體像是兩個有各自棲地的群落,並且在部分小型市場發生重合競爭,甚至呈現此消彼漲的趨勢,迫得出版社必須轉移戰場,再開新局。

2024台北國際書展現場。(照片/聯經出版提供;攝影/王聖淵)

涂豐恩舉地圖、食譜、旅遊書為例,前述印刷品面對更便捷的電子地圖、短影音時居於絕對劣勢;然而,我們也不應以這些事例否決紙本書價值,「文字是非常高效的溝通方式,傳遞深度概念、完整論述時尤其如此。在一本書和一支知識內容影片同樣花一小時時間,你能從書裡得到更豐富的資訊,但影片的確也能做到書本無法達成的生動親人。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在新型態媒體環境中,你擅長的媒介有什麼不可取代的特質。」

「我不認為出版社和自媒體是處於競爭關係。」涂豐恩說。他指出,自媒體迅速崛起有獨特時空背景,它們與社群自然緊密的聯繫,更是當前出版社普遍共有的弱項。但出版社仍握有多數自媒體不具備的優勢:規模化的組織。

當任何人都可以將他掌握的知識或資訊傳遞給讀者,勝負便取決於最終呈現。部分創作者可能具備設計行銷的技能,出版社在編輯、裝幀、發行、財務方面卻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很多事都可以自己來,但一個創作者真的必須把心思放在這些事務上嗎?」實際上,出版社的價值遠不止於內容輸出,而是為創作者、閱聽人搭建穩定的系統——出版社之於作者,扮演的是類似於經紀人那樣的角色,經過編排、設計的出版品能營造出更佳質感;而編輯也能適時擔任創作者與目標受眾之間的緩衝,達成更流暢有效的溝通。

一切的一切,目的全是為了有效延續創作者的職業生涯。

聯經總編輯涂豐恩。(照片/聯經出版提供;攝影/趙鈺芬)

自媒體與出版社的分歧也發生在創造力運用上。相較仰賴個人才華的自媒體,如聯經那樣的老字號出版社,能夠善用多年來累積的資產,將同一內容以不同形式重新包裝,又或者透過異質載體(如活動、講座、課程)先行的出版計畫,在時下的媒體環境中找到發展空間。

涂豐恩半開玩笑地說,儘管接任總編輯是項重責大任,但發現聯經有那麼多「祖產」可以運用,也讓他覺得肩上的責任稍稍輕了些。

「Amazon的老闆貝佐斯有一個論點我很喜歡。他說,與其問未來會有什麼改變,不如問未來有什麼是不會變。」不會變的是人對歷史、文學的好奇——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其他哪怕是雲端上的AI浪潮,現實裡的地緣政治,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彈指須臾。

幸運的是,對知識,對良美的文字有追求,正是聯經在資訊傳播過程中最重視的環節。「抓住那些不會變的東西,路會走得更穩健。那就是我未來的任務。」

2024台北國際書展現場。(照片/聯經出版提供;攝影/王聖淵)

由於出版業做一本書的時間很長,涂豐恩自接任總編輯一職後,不少心力均用在完成此前的出版計畫。在未來,他希望在保持現行方針的同時,進一步發掘台灣本地作者、學者,於聯經既有的歷史研究基礎上再創新猷。「我過往是在學術圈工作,面對同個領域裡,大家的話題比較一致;當編輯則不一樣,即使不是每次都能與作者談出很具體的東西,但那就像敲開不同的門,總會有值得介紹的有趣議題。」

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左)、發行人林載爵(右)。(照片/聯經出版提供;攝影/王聖淵)

面對AI潮流,涂豐恩的態度是務實而開放的,他認為目前AI與出版產業處理的還是不同的問題,AI滿足即時的資訊需求,出版產業則是供應系統性知識,各自指向不同客群,而讀者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糾錯AI生成的資訊。

「AI對出版產業的革命性顛覆還沒有發生,」他說:「但在ChatGPT出現之前,AI已經被運用到翻譯、資料整理等輔助性作業上。應該說,如今的媒體環境是被整體科技進步帶動的,而AI只是其中一項較多人矚目的技術。」

涂豐恩曾在週年推出的Podcast節目中請教有37年資歷總編輯,也就是現任發行人林載爵,五十年間聯經最顯著的變化是什麼?林載爵回應,只有具體業務模式和行銷手段會隨環境變化調整,但出版路線在公司草創時期便已經定調。在得到前輩的答案後,他又回過頭問自己:品牌都想建立社群,但人們為什麼願意聚攏過來?自媒體可能是因為網路紅人的魅力,公司就只能依賴核心價值了。

「人們之所以願意支持聯經,正是因為一路以來奉行的信念。」涂豐恩說:「信任感建立了,我們就不會輕易改變。」

👉慶祝聯經50周年!7/15前,聯經全書系任選兩本即享85折優惠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聯經50 聯經出版 涂豐恩 琅琅專題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秋分來了!習俗來由、潤喉去燥的「養身飲食」一次看

聊天冷場茶總能打開話匣子 探索西方與東方的茶葉史

面對中年迷惘該怎麼走?呂秋遠10點建議,下半場人生更自由

「重生17次還是討厭死掉」羅伯派汀森最新電影《米奇17號》改編自小說《米奇7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