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獎作家郭強生:準備了大半生,原來為的就是能與自己再次相逢。
繼《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來不及美好》人生私散文三部曲之後,郭強生以私小說口吻,任由角色「他」穿梭漫遊,跟著「他」的腳步,在不經意間,在不起眼或蒙塵的角落裡,突然發現了自己人生改變的轉折。(編按)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代序──Hello, Again
文/郭強生
二○一八年在台北謀得新教職,終結了我將近三十年的宿舍人生。
從海外留學到東部教職,住的都是宿舍,已說不清哪個是因哪個是果,生活方式也就隨著沒有生根而一切從簡。母親過世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家也成了另一個宿舍,來去總是蜻蜓點水。
留職停薪三年照顧父親,生活範圍變得更小,不出永和老家周邊的醫院超市藥房賣場。但我心裡明白,我終須得面對自己未來人生該如何安頓。單人成家,也至少要有一個地理上的棲放才能心安。
回到台北教書的第一年,成為我終於台北落戶的元年──即便,台北原本就是我成長的城市。開始用這樣的心情再度走在這座城市裡,觸目所及再也不是相同的風景。
終於多出了那些空暇時光,跟朋友問起那些當我們仍青春時,在台北一起去過而如今消失的地方。然而一直住在城裡的他們,因為記憶不斷更新的結果,對那些地方存在過的印象比我更模糊。反倒是曾經缺席過的,有時比在場的記得的更多。
我於是開始動筆寫下了這本集子裡的第一篇,從小直到我出國前的西門町電影街。
一旦動筆後,牽動起的記憶便不僅是一些街景地貌。
如果說從五歲到二十五歲出國念書,那是一個二十年,轉眼回國至今,又已是另一個二十年。回到同樣的地方,卻更加深了生命曾如此斷裂過的痕跡。
總是嘗試著用文字去補綴這些缺憾的我,這次將敘述口吻改成了「他」而非之前散文書寫時的「我」,便是由於從筆下很快感受到,此番的追尋充滿了不確定與未可知。
如果之前像是掏出懷中的珍藏擦亮撫拭,這回卻是由不得我選擇,必須再度與過往之不可追照面,也同時對當下的物是人非近距對看。
只能任由「他」開始穿梭漫遊,無法有預定的腳本計畫。跟著「他」的腳步,卻總在不經意間,在不起眼或蒙塵的角落裡,突然發現了自己人生改變的轉折。
原來,讓自己做出某些人生重大決定的真正緣由,並非三言兩語能說出的某樁事件,反而更像是因為空間環境中一些無法形容、但又揮之不去的某種心情的累積。事過境遷,那樣的心情卻在一些微小的縫隙中又被拾獲。
啊,那年的我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回憶二字成為動詞,從不是眼光定格某幀畫面,或從架上抽取某份存檔如此簡單。此刻的心與當年的情因回憶而產生激盪,我無法不對自己殘忍提問:後來的你,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照顧父親進入第九年,我真的開始相信,老人記憶中舊事歷歷並不是一種退化,反倒是因為意識清楚自己何以存在。一切都從開始想像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而發生,所以那個源頭的自己才銘刻至深。
而我應當慶幸,有生之年還來得及記下年輕時,每一場的人生宛如初相見,到中年後的恍然明白,準備了大半生,原來為的就是能與自己再次相逢。
Hello,again。
也許都對彼此有一點小失望,但那不打緊,因為我們終於走在了共同的地圖上。
●本文摘選自天下文化出版之《用青春換一場相逢》,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