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過後,他們還好嗎?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書名:《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作者: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6月2日
書名:《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作者: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6月2日

文/

《自灰燼中綻放》跟過去談論事件的書籍不同,內容強調並非事件當下,而是事件過後如何痊癒與成長的過程。王鼎嘉臨床心理師分享在期過程中,面對個案的心理狀態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模式,許多傷友常會質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要做這麼多手術?」心理師引導病人去面對心中的恐懼、做出選擇的過程當中,王鼎嘉也發現傷友開始尋找痛苦和創傷「意義」,當傷痕不僅只是傷痕,而是認識自己的路,傷友們開始正視許多受傷前沒有機會了解的真實自我。谷德郁職能治療師說明,職能治療就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傷友們能夠重回日常,「在復健過程當中,可以當傷友的朋友,當一位聆聽者。」治療師甚至也參與他們的人生,傾聽他們內心的煩惱,每年定期舉辦的「傷友回娘家」活動,除了治癒身體,也療癒心靈。

左起:傷友黃品慈之母吳霈華、職能治療師谷德郁、燒燙傷復健暨急性後期照護中心宋定宇主任醫師、臨床心理師王鼎嘉、賑災基金會執行長吳欣隆、聯經出版陳逸華副總編輯。(圖/聯經出版提供)

左圖:左起,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鄭百卿主任、項正川院長、蔡明足秘書 右上:傷友林佩璇之母邱蕙娟。左下:講座現場。(圖/聯經出版提供)

傷友品慈的媽媽也分享八仙塵燃過後至今的心路歷程,事件剛開始發生時,品慈媽媽度過多日以淚洗面的日子,但她相信唯有自己堅強,品慈才能夠醒過來度過難關,但看著醫院裡悲傷的氛圍,她認為這對受傷的孩子們來說也是另一種痛,她開始鼓勵其他的傷友家屬,熱心的了解其他孩子的傷勢,「在這場災難當中,我獲得了很多的孩子。」復原的路上,除了照護兒子品慈的傷勢,她更成為其他病友和家屬的大家長,把其他人的孩子也視如己出,看著每個孩子從哭泣到綻放笑容,也看著他們從結婚、生子走到創業、就職。

左起:職能治療師谷德郁、吳霈華(傷友黃品慈之母)、賑災基金會執行長吳欣隆、燒燙傷復健暨急性後期照護中心宋定宇主任醫師、臨床心理師王鼎嘉。(圖/聯經出版提供)

賑災基金會執行長吳欣隆說到,原本基金會只救援天災,但看見八仙塵燃帶來的傷痛,才修改章程以幫助事件的傷病友,救災的概念不斷的改變,基金會同時也建立了一個溝通網絡,讓遇到災害的朋友們彼此互動,知道自己是不孤單的。

就像品慈的媽媽所說:「只要有愛,就會往前走。」《自灰燼中綻放》這本書,就是所有人往前走的紀錄,讓八仙塵燃這場意外轉化成鼓動社會前進的力量,讓悲傷更有意義。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之《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八仙 復健 聯經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