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疾病是來自「真實自我」的重要訊息!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梯谷幸司

如果你相信寫下的願望都會實現,那麼你相信「人生中只會發生必要的事,只會跟必要的人相遇」嗎?

日本心靈改革教練的《#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提到:

疾病是來自「真實自我」的重要訊息。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生存目的」誕生在這世上。

也就是說,我們各自背負著必須在這趟人生中達成的「某個目標」。那個目標,也許是為眾人或世界帶來貢獻,或許是博愛世人,又或是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價值。

我們在從事與生存目的相關的活動時,會感到幸福。以真實的自我生活,能讓我們覺得充實。

這種現象就像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倡的「需求階層理論」中,滿足最高層次自我實現需求的狀態。

對人類來說,依隨生存目的生活是無上的喜悅。

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大多難以照這種方式生活。只要活著,我們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依循社會的規矩。藉由達到社會的要求,以大眾期待的方式生活,並逐漸形塑出「社會自我」。

然而,形塑出的社會自我,與自己的生存目的不符的事例卻相當常見。

舉例來說,即使有著「想當演員」「想成為小說家」的,周遭的大人卻極力反對說,「夢想能當飯吃嗎?找個穩定的公司好好工作!」。這就是非常簡單明瞭的例子。

很受歡迎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在一九四九年著作的論文中提到,「有另一位齊克果」(收錄於Diamond社刊《已發生的未來》)。

這篇論文中出現「社會自我」及「心靈自我」這兩個詞彙。以我的說法來表示,就是「社會自我」和「真實自我」。

在這篇論文中,杜拉克表示人類一般都選擇以社會自我生存,而且社會自我和心靈自我彼此並不相容。

因為論文作者是杜拉克,我很期待看到他去尋求兩者該如何折衝共存的方法。但對杜拉克這種大人物來說,找出融合兩者的方法也很困難吧。

就像先前提過的,只要是人,無論誰都有想追尋「生存目的」的欲望。因此在社會自我及真實自我之間不斷拉扯。

書名:《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
作者: 梯谷幸司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有拚命覺得自己必須一直回應來自社會期望的人;雖然罕見,也有視社會期望為耳邊風,貫徹真實自我的人。不過,大多數的人仍選擇社會自我,徹底壓抑真實自我。

「做這種事會被罵」「我只有這點能耐,放棄吧」「走這條路的話,就沒辦法過像樣的生活」……等。

社會自我會透過各種先入為主的臆斷及自我形象,來阻止真實自我追尋生存目的。

古今中外的歷史都曾證明,若徹底壓制民意,終會出現抵抗或叛亂。這種與社會情勢相同的情況,也會發生在人的身體上。

那個抵抗或叛亂就是「疾病」。被社會自我封印在深處的真實自我會認為,如果不能追尋原本的生存目的,就算身體健康也毫無意義,接著製造出各式各樣的疾病。

換個角度來看,這種情況也能解釋為來自真實自我的訊息。

換句話說,真實自我利用疾病,告訴我們現在的生活跟自己的生存目的不同。

●本文摘自 方智出版之《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美國 夢想 圓神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