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菓子百百種,這些你絕對吃過!臺灣人最熟知和菓子有哪些?

(圖:Shutterstock.com)
(圖:Shutterstock.com)

文/黃詩斐

羊羹

羊羹是由中國傳入日本,是將寒天與水加熱溶解,與去皮的紅豆沙餡熬煮後倒至模具中使其凝固製成,又稱為「煉羊羹」。早在戰國時代的茶會記錄「松屋會記」中就有記載羊羹在茶會上作為茶點來食用。

依原料與製作方式不同,羊羹還可分為「蒸羊羹」和「水羊羹」。蒸羊羹裡多加了低筋麵粉與片栗粉,口感紮實軟糯。水羊羹則是水比例較高,冰鎮後水感清爽,如果在水羊羹中加入較多的葛粉,口感更是柔嫩清涼。羊羹口味多樣,有塩羊羹、味噌羊羹、與抹茶羊羹等等。其實羊羹早在日治時代已傳入台灣,並在地化出許多口味,像是龍眼羊羹、椪柑羊羹與芭蕉羊羹等等,到現在還買的到喔!

(圖:Shutterstock.com)

大福

糯米蒸軟後搗碎成看不見米粒的柔軟團狀,包入帶皮碎紅豆粒餡而製成的點心。將大福的表皮揉入紅豆粒,就成了「豆大福」。

起初因形狀像鵪鶉的肚子一樣圓圓鼓鼓,稱為鵪鶉餅或稱為腹太餅,到了江戶時代才加入砂糖,並以「大腹餅」的名字推出,後因與「大福」的發音相似,便改成了召喚幸福的「大福餅」。

大福的種類非常多,依照加入的原料的不同,常見的有粟大福、栗大福和艾草大福。很熟悉的「草莓大福」,將水果包入大福的做法則是到昭和年代才開始流行,現在桃大福、柿大幅或哈密瓜大福也非常受歡迎。但因為水果會有汁液或水氣溢出影響口感,所以做好後需盡快品嘗!

(圖:Shutterstock.com)

糰子

糰子的由來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源於京都下鴨神社舉辦御手洗祭的供品。糰子的作法是將米穀粉加水蒸過後在石臼搗成團,揉成小球狀再用竹籤串成一串。據說以前是一串五個,每串五文錢,但四文錢的硬幣出現後,將一串改為四個了,方便不須準備零錢。糰子的的美味在於現烤現吃。著名的御手洗糰子是將糰子烤出焦香,淋上由高昆布高湯、醬油、糖與葛粉熬煮的醬汁,鹹甜的旨味配上米香,食慾大開。此外也有淋上紅豆沙餡的紅豆糰子,或是揉入艾草、山梔子,做成有紅、綠、白三色的花見糰子,在春天賞櫻時品嘗。到了中秋,將糰子堆疊盛裝在「三方」上,做為供奉月亮的「月見糰子」。

(圖:Shutterstock.com)

銅鑼燒

身為哆啦a夢最愛的食物,對於台灣人來說,銅鑼燒一點都不陌生,但早在日治時代,台灣便有店家在製作販售銅鑼燒,傳承至今,許多老店裡都還能買到當時口味的銅鑼燒,歷久不衰。

(圖:Shutterstock.com)

書名:《和菓子物語:Nippon所藏日語嚴選講座》
作者: EZ Japan編輯部, 黃詩斐, 王文萱, 張雅琳, 抹茶菓子鑑賞團, 今泉江利子, 廖育卿
譯者: 田中裕也 繪者: 馮思芸
出版社:日月文化/EZ叢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銅鑼燒的由來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名將弁慶因受傷在一戶民家療傷,將隨身的銅鑼送給這戶人家作為感謝。此戶人家便應用銅鑼的平面處,以麵粉糊烤出形狀似銅鑼,且內夾紅豆餡的點心,所以稱為「銅鑼燒」。銅鑼燒口感類似鬆餅,起初是以單片餅皮包紅豆餡,至近代才發展至上下兩片以麵粉、糖、蛋和小蘇打粉製成餅皮,類似今日的銅鑼燒,內餡除了紅豆,也有栗子、抹茶等非常受歡迎。



●本文摘自出版之《和菓子物語:Nippon所藏日語嚴選講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灣人 EZ叢書館 日月文化 日治時期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