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海邊》即將失傳的台灣漁法──彰化芳苑海牛採蚵
文/公共電視
彰化芳苑位在海邊,依循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智慧,芳苑人很早就開始了捕魚及養殖產業。幾十年來居民靠海維生,每每出海作業時,要非常注意天候及海象,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因此芳苑擁有全台灣面積數一數二的媽祖廟──普天宮。這座廟宇最早於一六九七年建於海邊,經過幾次搬遷和擴建,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
養殖業是西部沿海各鄉鎮重要的產業,靠海的芳苑在大肚溪和濁水溪的沖積下,擁有全台灣最長的潮間帶,漲退潮時浮游生物豐富,很早以前,這裡就是一片一片蚵田,是國內養蚵重鎮之一。和其他養蚵地區如嘉義東石、雲林台西等養蚵的方式不太一樣,芳苑的蚵架屬於平掛式,一根根的木樁插入泥地裡,蚵條左右兩端綁在木樁上,漲潮時蚵仔就會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此外,一九五O至一九六O年代,芳苑還發展出訓練黃牛拉車採蚵的漁法,就好像黃牛在海裡耕田,所以簡稱「海牛」。雖然目前海牛已被鐵牛車取代,但因為此漁法獨特,二O一六年,「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繼新北市「蹦火仔」後,第二個以漁業文化登錄為台灣的無形文化資產。
尋找漁達人——會訓練海牛的蚵農
以前芳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牛對農家來說,除了犁田之外,還是搬運貨物、承載人們往返兩地十分重要的獸力,因此農人都和牛隻培養了很好的感情。然而獸力已被機械取代,海牛也逐漸淘汰,芳苑僅存的七隻牛中,六歲的「憨牛」是目前仍然會下海的海牛。
「憨牛」的性格溫和,十分聽從漁達人的話。漁達人每天一見到憨牛,就會摸摸牠下巴、搖一搖下巴垂下來的皮膚,跟牛隻建立情感,也需要照顧牠的心情,並幫牠準備糧食。漁達人每天都要為九百公斤重的憨牛,準備近二十公斤的牧草作為飼料。由於牛需要拉車載蚵,負重很大,腳蹄走在硬硬的馬路上會摩擦,久了還會受傷流血 ,漁達人就幫憨牛自製一個橡膠鞋,綁在蹄下,就能減緩蹄掌的磨損。
不工作的時候,漁達人還要帶憨牛
去散步,來到一片長滿雜草綠油油的空地吃「下午茶」,就是憨牛最開心的時候。漁達人就會解開繩子「放牛吃草」,這時候,要是拿著牧草餵牠,牠還不願意吃呢!
其實海牛就是耕田的黃牛。海牛的訓練,是讓平時只是在陸間行走的牛車,也可以在潮間帶來去自如。六○年代,芳苑的蚵農發展出讓黃牛早上耕田,下午耕海的獨有漁法。全盛時期,芳苑曾有多達三百頭以上的海牛。
但並不是每一隻黃牛都可以訓練成海牛,要看牛隻的體格和個性,有時候十隻都不見得有一隻可以訓練成功。訓練黃牛的成功率並不高,為什麼還要以黃牛為主呢?因為黃牛天性怕水,對海水的敏感度高,每當漲潮時,黃牛為了自身安全,走在潮間帶會提高警覺,因此海牛採蚵就成了最佳的運輸方式。要讓海牛習慣踏進海水,得經過三個月至一年半的訓練,這樣海牛才能在深淺不一的沙洲上分辨危險;即使漲潮,潮間帶也難以通行船隻,但海牛卻能來去自如。
訓練完成,經過和蚵農相處多年的默契,海牛要上工時,只要漁達人將牛車的拉桿放在海牛的面前,海牛就會主動低頭將自己套進拉桿內,不用蚵農趕也能自行走到自己家的蚵田。海牛拉車行走在路上十分穩當,剛開始訓練時碰到下坡,漁達人還需要藉由牛車上的煞車,幫忙海牛控制步伐,時間一長,遇到下坡海牛也能夠自己「踩煞車」,牛車上的煞車也可以卸掉。
海牛、鐵牛比一比
八○年代鐵牛車出現,鐵牛車就是以機械引擎為動力的貨車。
因為有著比牛隻容易照顧以及速度更快的優勢,芳苑的海牛便迅速被淘汰。目前芳苑僅存的七隻海牛已經都不需要耕田,而照顧海牛、以海牛下海採蚵的蚵農也剩下少數還在堅持的耆老。
雖然牛車看起來緩慢,但也不是全然沒有優點。經過訓練的海牛個性穩定,不怕噪音,無論在路上、在潮間帶,海牛漫步其間,都能穩步向前,乘坐的人也感到十分平穩,不會像搭乘機動車那樣遇到道路顛簸就被震得晃來晃去;即使在小路上遇到對向來車,海牛聽到轟隆隆的聲音也沉著穩定,自己閃避。雖然沒有鐵牛車的快速和便利,但是在潮間帶上,還是有鐵牛車到不了的地方,例如比較溼的沙地、泥土地,而海牛就不受影響,可以走進比較窄小和泥濘的地方。
由於養牛的耆老已經年屆高齡,養牛的蚵農退休,年輕人也不養牛的話,那麼海牛就一定會消失。所幸近年在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成立了「芳苑海牛學校」,不只是推動海牛觀光,還教人養牛、訓練海牛,希望未來的子孫也能看到芳苑海牛採蚵的美景。
●本文摘自 木馬文化出版之《我家住海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